從馬雲到張勇,換帥不換芯,阿里對人才渴望依舊
11月26日,阿里巴巴宣佈升級組織架構,這也是自2015年來阿里內部展開的第三次組織架構調整。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全員公開信中透露“人才戰略、組織戰略和未來戰略將是阿里巴巴的核心戰略”。
自今年教師節馬雲宣佈退休計劃之後,外界都在好奇作為馬雲接班人的逍遙子(張勇),將會帶領阿里巴巴創造一個怎樣的未來。
下面我們將從此次組織架構升級的具體措施,從馬雲到張勇,對阿里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
天貓裂變大天貓,用人才奠定發展基礎和領導力量
張勇在全員公開信中提到要“打造阿里商業作業系統,賦能商家,實現‘在數字經濟時代,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為了履行這個使命,在這次組織架構升級中,天貓事業群裂變成大天貓,形成了天貓事業群、天貓超市事業群、天貓進出口事業群三大板塊,由靖捷、李永和、劉鵬三位負責人直接向張勇彙報。
今年的天貓雙11成交額高達2135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度。為了再上一層臺階,阿里選擇不斷升級組織設計和組織能力,通過裂變的方式發展壯大組織基礎人才體系和領導力量。
隨著此次組織架構升級,阿里管理幹部和技術骨幹中,80後已經佔到80%,90後管理者已超過1400人,佔管理者總數的5%。如今,張勇也將更多重要職責交由70後80後共同擔綱。新一代年輕人帶來的面向未來的思考方式,讓阿里已經擁有了多元、年輕的管理模式和人才梯隊。
阿里雲升級為阿里雲智慧,人才戰略是阿里的核心競爭力
此次阿里巴巴組織架構升級,除了天貓裂變大天貓之外,阿里雲升級為阿里雲智慧,也是外界關注的亮點之一。
此次阿里雲升級阿里雲智慧事業群,將由集團首席技術官(CTO)張建鋒(行癲)兼任阿里雲智慧事業群總裁。作為阿里雲的奠基人,在只有幾行原始程式碼的情況下,行癲曾向整個技術部門保證“幹好了我們大家榮譽等身,幹壞了要殺要剮我來扛!”
在阿里雲發展的過程中,像行癲這樣把身家性命都賭上去的阿里工程師不在少數。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王堅受央視《朗讀者》節目邀請,回憶了阿里雲的創業史。他平靜地說“阿里雲是拿命換來的”。
2018年雲棲大會上,阿里雲釋出了“飛天2.0”計劃,早已成為亞洲第一雲端計算中心的阿里雲,把野心放到了“萬物互聯”的下一個20年。為了讓數字經濟時代普惠全球商業的阿里商業作業系統,能夠更進一步的向全社會開放,為全社會服務,張勇選擇了讓技術人才去引領阿里雲發展腳步。阿里雲對技術人才的渴望,就像雲棲小鎮門口的那塊刻滿名字5K雕像一樣,對於技術人才阿里從來沒有忘記過他們,無論 Ta 是不是仍然在團隊。
從馬雲到張勇,以技術為驅動讓阿里換帥不換芯
1999年在馬雲帶領下,一共18位創始人正式成立了阿里巴巴集團。在集團成立之時,阿里就確立了以確立了以技術為驅動的人才戰略體系。
截止此次組織架構升級,阿里巴巴36位合夥人中,12位是技術人才出身,不管是阿里巴巴還是螞蟻金服技術崗員工佔比都超過了60%。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一直是阿里巴巴人才戰略的關鍵點。
今年10月在世界銀行2018年年會上,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宣佈開啟10x1000科技普惠計劃,正式確立了阿里海外人才培養體系。濃厚的技術氛圍和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甚至還讓眾多外籍工程師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杭州加入阿里巴巴。
在馬雲宣佈退休計劃之後,不少網友還一度擔憂過馬雲隱退,是否會讓阿里的增長速度放緩。但此次張勇主持的組織架構升級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阿里巴巴還是那個對人才求賢若渴,以人才體系為核心的技術驅動企業。對於阿里巴巴來說,推動阿里不斷髮展的不是淘寶、天貓、支付寶,而是完善的人才戰略。對人才的渴望,讓阿里巴巴在馬雲之後,仍將擁有無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