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小豬短租」能否成為下一個滴滴?
分享經濟下一個風口——分享住宿即將到來,隨之而來的當然就是當年滴滴、快的、uber混戰場景的重現,分享住宿的大戰即將拉開帷幕。

分享經濟,這個由分享出行uber和分享住宿Airbnb開創的商業模式,如暴風驟雨一般席捲全球,特別是在中國,藉助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和創業的浪潮,“分享模式”迅速複製並發展壯大,共享出行(滴滴)、共享單車(摩拜、ofo)、共享ktv、共享充電寶等等,你能想到的“分享模式”在中國都有。
當滴滴市值已經突破500億美元,成為真正“獨角獸”的時候,分享經濟另一個開創模式“分享住宿”在中國卻一直不溫不火,比較低調。
平地一聲雷!去年五一期間,當你走進上海地鐵中心站之一的“靜安寺站”,分享住宿的“開山鼻祖” Airbnb和其中國“門徒”小豬短租兩家的廣告正面交鋒,撲面而來。

Airbnb廣告

小豬短租廣告
分享住宿在中國已處在風口浪尖
Airbnb成立於2008年,在國外風生水起,是最耀眼的創業明星,和uber一起被認為是“分享經濟”模式的標杆。但在中國,C2C“分享住宿”的模式前期發展並不順利,甚至有很多質疑。
2013年7月,完全在中國複製Airbnb模式的愛日租在燒光2000萬美金後,黯然關門。除去愛日租糟糕的內部股權和管理之外,業內認為這從另外的側面說明了Airbnb暫時不適合中國。
業內人士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3點原因:
1、中國的人口流動性沒有美國大;
2、中國人對陌生人防備心非常重;
3、中國廉價酒店發達。
很多商界“大佬”也不是很看好,比如李開復接受彭博社的採訪,談到Airbnb在中國的發展時說:“ Airbnb可能會遭遇文化衝擊,要想想如果中國市場這麼容易開啟,那麼那些盲目的模仿者早就變成100億美元市值的公司了。 ”

所以,Airbnb中國徒弟們,比如住百家、途家等並沒有照搬師傅的路徑,它們其實走的是B2C的模式。
但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情況發生了轉變。小豬的創始人陳馳感覺,好房子開始上量了,不需要去市場里拉房源,更多的是房東自己釋出,有趣的個人房東越來越多,使用者的使用頻次開始逐漸變高,自由市場開始形成,最重要的是有短租開始跟風C2C。
小豬的同行們當然也察覺到了這個變化:
2016年上半年途家收購螞蟻短租; 10月20日,途家再次加碼,宣佈與攜程旅行網、去哪兒網達成戰略協議,併購攜程旅行網、去哪兒網旗下的公寓民宿業務。
2016年8月途家做了一次的暑期促銷,途家當日成交間夜量為56473間夜。這相當於途家2012年全年的成交量。而這將近6萬間夜的成交量中,C2C房源佔到了40%。40%這一資料,足以說明C2C業務對短租市場的重要性。
2017年3月22日,Airbnb聯合創始人Brian宣佈了全新中文品牌名稱—愛彼迎,這意味著Airbnb本土化將進一步推進。
這一系列的動作,證明C2C“分享住宿”模式已經到了爆發的風口浪尖。
Airbnb在中國為什麼有點“水土不服”?
Airbnb2008年成立於美國舊金山,使用者遍佈190個國家近3萬個城市,是全世界最大的房屋短租平臺,可謂分享經濟的開山鼻祖。但是,在中國市場上,Airbnb卻面臨著較大壓力。
一方面是因為Airbnb進入中國市場較晚,直到2015年才正式進入中國,此時它已經錯過了中國短租市場發展的黃金期。中國以小豬為代表的房屋短租平臺,早在在2012年就已上線,經歷了五年的融資發展,目前完成了中國大部分城市的覆蓋。
另一方面,使用者體驗不佳。Airbnb同所有外來企業一樣,遇到了水土不服的問題。比如,和中國短租平臺通過電話號碼直接聯絡房東不同,在Airbnb平臺上,使用者只能通過給房東留言來聯絡,這並不符合中國使用者的聯絡習慣。
此外,中國使用者的房屋觀念裡,對於房屋的擁有是非常重要的,暫時還不容易接受房東與房客共在一個屋簷之下的模式。而且,這裡面還牽扯到更復雜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問題。
Airbnb至今還沒有一箇中國區負責人。或許也正是因為水土不服,Airbnb在中國的宣傳推廣上一直保持低調,社交媒體上更多的是Airbnb在世界各地房子的精彩故事,在中國的房源則是寥寥無幾。 面臨著小豬等強大的本土競爭對手,Airbnb的表現更像是集中發展中國的出境遊業務上,而不是拓展本土短租市場。
本土企業戰勝國際巨頭的故事會再次上演嗎?
工業品領域,國際巨頭往往憑藉技術和品牌優勢,佔得先機。比如,汽車行業的賓士、寶馬,電子行業的蘋果、三星,國內品牌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在網際網路行業,多次上演“強龍壓不過地頭蛇”的神話。從最早的QQ打敗MSN,新浪打敗雅虎,淘寶打敗易趣,攜程打敗Expedia(億客行),再到前兩年滴滴打敗uber。
分享住宿領域,好像這個故事會再次上演。
2017年1月10日,易觀智庫釋出了《中國線上短租C2C市場專題分析2016》(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小豬、途家、Airbnb處於國內市場領先地位,市場格局初現。易觀還向使用者調研了2016年10月線上住宿APP人均啟動次數與使用時長,其中小豬以人均13.27次啟動及1.45小時使用時長穩居第一,Airbnb中國則以人均10.5次啟動及1.23小時使用時長緊隨其後。

中國C2C線上短租市場格局
原因究竟是什麼?
道理很簡單, 決定網際網路等高技術服務企業成功的有兩大因素:一是技術優勢,二是企業賴以成長的本土市場規模。 而決定市場規模的是文化、語言乃至政治邊界內的人口規模以及經濟發展水平。只要本土市場達到足夠的規模,本土企業與市場的適配優勢就可以抵消外來競爭者的技術優勢。
相比於工業產品的標準化生產,網際網路等行業需要個性化的服務和解決方案,這突出了與本土市場適配的重要性。因此,當一項新技術或模式興起時,網際網路企業勝負關鍵不僅取決於技術本身的高低,更取決於誰能利用市場適配性等各種條件,率先達到規模效應,先達到者就有更大的勝算。
簡單來說,必須更懂中國,找到適合在中國發展的道路。
小豬在本土化方面,做了非常多的思考和實踐,主要有三個方面:
1、服務目標不同。
Airbnb在中國發展,看重的是中國日益火熱的境外遊消費,吸引中國人在國外住Airbnb的房子。小豬短租的本土化是真正帶著使命感去解決中國的問題,去分享中國人的房子,而不是吸引中國人在海外的使用民宿,這是兩件不同的事情,也是兩種不同的使命。
2、服務深度不同。
Airbnb只是提供一個釋出平臺,線上下幾乎沒有服務團隊。所以,2016年底,網上才會出現一篇《曝光一個上戲的學生,他用Airbnb毀了我的整個家》的文章引發巨大關注,文章作者稱,自己是一間Airbnb民宿的主人,但一個自稱上戲學生的房客,借她的房子拍東西,結果整個劇組“野蠻拍攝”將好好的房子搞得體無完膚,而事後房東尋求賠償卻得不到迴應。
小豬的使用者同樣面臨Airbnb這樣的問題。如何解決信用問題?如何保證房東的房子不被損壞?如何保證房客的安全?
小豬的做法是 設立地面服務團隊 ,只要大中城市有人申請當房東,小豬的客服就會先上門,第一個流程就是驗真,看一下房子的狀況適不適合接待,房東是不是友善;然後設計師會上門提出一些軟裝的建議,幫助房東提升房屋品質,攝影師上門拍照片,最後再正式上線接待客人。
為了保證房東的安全, 小豬給房東配備了保險 。比如房東主要的家電、傢俱等主要財產,要寫明報給小豬,小豬經過檢驗之後,如果這些東西失竊或被損壞,而房客沒有賠償就走了,那麼就由保險公司聯合小豬來給房東來做後續的保障賠償。
當公務、商旅使用者比重不斷增加的時候,發票的開具就成了影響這部分使用者使用短租的一大顧慮,小豬因此 開放了發票埠,為入住使用者的實際消費金額開具增值稅發票。
很多人認為小豬的C2C就是直接將Airbnb模式Copy to China,陳馳認為這根本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
3、服務廣度不同。
2016年,小豬短租正式改名為小豬。這意味著小豬要做的不只是短租,而是憑藉其分享基因殺入了整個住宿市場甚至更廣的領域,建立一個更大的平臺以及更大生態圈。
這個生態圈,不僅包含短租,也包括由此產生的保潔服務、就業、攝影、智慧裝置、旅遊等。
小豬甚至還開啟了“定製”模式。
2017年4月26日,小豬推出了國內首個針對商務場景使用的短租產品,並在深圳召開新品釋出會。深圳是此次小豬首個開放的商旅短租無障礙城市,之後,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杭州等20個重點城市也將陸續開放,並建立商旅服務體系。
目前通過甄選,氪空間、優客工場等10餘家知名網際網路企業已成為小豬的第一批簽約合作企業,至2017年底將簽約5000家企業,服務人次達10萬以上,商旅客戶滿意度99%以上。預計至2017年底,小豬平臺將開通8萬套“商旅優選”房,覆蓋50個以上的城市。
由此可見,雖然小豬和Airbnb兩家廣告在靜安寺站短兵相接,劍拔弩張,但現階段兩者並不是完全競爭關係。在中國,短租平臺目前最大的競爭對手是連鎖酒店,分享住宿市場才剛剛開啟,只有攜手把這塊蛋糕越做越大,分享住宿才有更大的市場空間等待Airbnb、小豬們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