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大資料 貴陽正將地理劣勢變為發展通途
2018年11月23日《中國日報》7版頭條報道截圖
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地處中國西南的貴州省省會貴陽,正通過發展大資料產業,將原來的山高路遠,封閉崎嶇的地理劣勢轉化為優勢。
過去,貴陽群山環繞,交通不暢,阻礙發展。如今貴陽卻因常年涼爽的氣候和穩定的地質結構,成為理想的大資料基地。
從貴陽市統計局提供的資料看,貴陽市在改革開放40年中,取得了優秀的成績:2017年,貴陽市的GDP達到353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是1978年的79倍。在過去40年中,貴陽年平均增長率在12.3%。貴陽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為32186元,比1980年實際增長11.9倍,年均增長7.2%左右。農村人口14264元,實際增長12.2倍,年均增長7.2%左右。
在大資料方面,去年貴州省大資料經濟比前年增長了37%。預計到2020年,大資料產業的增加值將佔全省GDP的30%。而在過去5年中,貴陽市的GDP增速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一。
不僅如此,貴陽市的大資料產業正在促成當地農業、醫療保健,交通運輸等行業的轉型。
高大寶是一個貨車司機,他說,貴陽大資料的收集運用在他生活中最大的體現,就是在手機APP“貨車幫”的運用。過去,為了拉貨,他常常開著貨車,在全國各地的航運中心轉悠、找生意。因為這些地方的大廳牆上,會張貼貨運單,顯示何時何地、什麼價格、什麼貨物需要運輸。他說:“過去的拉貨方式既不方便,也耗費精力。現在,我只要上貨車幫APP,就能查到當地需要運輸的貨物,比以前方便多了”。
據瞭解,總部位於貴陽的貨車幫,是全國最大的貨運資訊網際網路平臺。它把全國520萬輛卡車和125萬個需要運輸貨物的企業和個人使用者聯絡起來,為他們提供貨源匹配等服務。
“我們公司的主要目標是解決卡車和貨物匹配的資訊化問題,這樣就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貨車幫的副總裁趙強說:“自從2014年貨車幫落戶貴陽以來,公司發展迅速。藉助大資料,我們公司得到了更多關於貨車與車主、客戶的資訊,併為他們搭建溝通平臺。可以說,是大資料賦予了整個貨執行業這樣能力。”
趙強還表示,大資料能有效建立信用體系和衝突調節機制。“在過去的貨運中,有的貨運司機,在信用問題上,常常會與客戶出現紛爭。而現在,客戶可以給貨運司機服務打分。而這些信用分數,將會成為司機,在貸款等方面的信譽參考。”
在過去的四年中,貨車幫已經成長為價值10億美元的創業公司。貨車幫科技有限公司CEO羅鵬在今年6月表示:“卡車司機的市場是巨大的,在不久的將來,他們的市場價值將超過1萬億元。畢竟國內物流供應非常分散,中國現在大約有150萬家物流公司和數千萬卡車司機,所以作為一個產業網際網路平臺,我們需要加大資源投入,通過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更好地為貨運司機服務。”
據瞭解,全國在2017年,對於AI的投資增長了10倍,算力提高 230.7%,資料量增加了50%。而在2018年9月,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釋出的《2018年中國人工智慧發展報告》,貴陽已躋身為2018中國AI十大計算力城市之一。像蘋果、華為、騰訊、阿里巴巴等大型科技集團,均在貴陽及周邊城市設有云計算平臺,或資料中心。
在這種環境下,展望未來,貴陽似乎已經為新時期的改革開放做好了準備,並繼續發展大資料產業,將原來的地理劣勢變為發展通途。
作者:Erik Nilsson(艾瑞克),中國日報社外籍記者,“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
英文連結:http://www.eguizhou.gov.cn/2018-11/23/content_37303950.htm
責任編輯:李蘭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