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阿里、京東:我們沒有停止社招!但是不招你了!

傳華為停止社招

10月24日,有報道稱,日前,華為在內部發布了《關於落實公司人才供應策略的決議》,宣佈“ 華為公司原則上停止普通社會招聘 ”, 不在優秀往屆生、關鍵稀缺人才以及公司專項招聘範圍之內的各部門不得發放offer,特殊情況需經輪值董事長審批。
決議顯示, 公司整體人力缺口和新鮮血液的補充,絕大部分將由應屆生招聘滿足(含優秀往屆生),能力補充由關鍵稀缺人才招聘滿足,其他人才缺口以內部調配為主 。

華為在檔案中還提倡人員內部快速流動,外部人才的補充主要通過“業務外包、實習生等多種方式,可通過引入行業專家顧問、合作伙伴等滿足業務需要。”
檔案要求,要加大優秀往屆生(華為已發offer而沒有來華為報到的優秀畢業生)獲取力度,擴大海外留學生招聘,優化實習生的使用機制,加大優秀實習生使用。
這份檔案經過媒體報道之後,立即引起了網友大量的關注,也在網路上引起了熱議。
官方闢謠

這則報道釋出沒多久,華為官方立即發聲明,證實這是一則不實訊息。華為官方表示,華為從未停止社會招聘,華為將將持續開放,面向全球吸收優秀人才,在公司新願景下推進業務不斷髮展。
另外,華為稱,網路上關於華為停止社會招聘的報道不實。“員工是華為的寶貴財富,過去三十年,正是廣大員工的奮鬥造就了華為,讓我們成長成一家擁有18萬員工、服務170多個國家與地區客戶的全球化公司。我們將持續開放,面向全球吸收優秀人才,在公司新願景下推進業務不斷髮展。”

不過,華為會招聘一些社會人員,指的是“ 19級以上的關鍵稀缺人才 ”。據悉,19級以上職級的員工一般 擁有12-15年左右的工作經驗 ,且是其中的 佼佼者 。
其實就是說,如果你不是特別優秀,通過社招你是沒有希望的。
這樣一種闢謠方式典型的避實就虛,只說一半話。
無數個資訊源都反應,華為除少數19級別以上,確實停止社招了。
然後企業卻澄清:沒有停止社招,這幾天還在面試新人。然後稱,我們將持續開放,面向全球吸收優秀人才,在公司新願景下推進業務不斷髮展。
但這個澄清和停止19級以下社招不衝突啊。

無獨有偶,近日阿里也被傳“已全面縮減人員編制,所有業務線都不批offer”;同時,京東也被傳"全面停止社招,檔案已發出"。
但很快,阿里和京東都已對新聞真實性予以否認,“全面縮招”皆為不實訊息。
雖然幾大科技企業的宣告已經打消了吃瓜群眾的疑慮,但人們對經濟寒冬的焦慮卻是顯而易見的。
受中美貿易和全球大環境影響,人們對當下時局異常敏感,科技企業成長期的任何風吹草動,也會引來注目。

雖然數字科技、人工智慧已成必然趨勢,但在新一輪發展期面前,眾多科技企業對行業風口的把握依然在且走且觀望,中國正進入到一個非常微妙的關頭。
遮遮掩掩的縮招背後?

2016年5月,一篇名為《別讓華為跑了》的文章在朋友圈廣泛轉發,文章稱,作為深圳科技產業支柱的華為,正打算拔營遷往東莞。
而當時官方迴應:總部未有搬遷計劃。

而兩年後的7月1日,華為部分研發部人員正式搬遷。
7月2日, 2700人從深圳到東莞松山湖溪流坡村上班,車輛約1500輛(其中大巴70輛)。
搬去松山湖,要麼去,要麼辭職,沒得選擇!
8月11日,在大雨中,華為進行了今年的第二次搬遷,這次是5400人。與7月1日搬遷的2700人相比,人數翻了一倍。
今年7月26日,有一名華為員工在網上公開發帖,爆出華為北京員工降低公積金一事,原來華為在全國各地都是按照最低標準繳納公積金為5%,但是北京的公積金標準一直是12%,這些天北京剛剛下調了標準,華為立刻跟進,於是這位華為員工的公積金賬戶每個月就少了2000元。
華為方面7月27日迴應該調整,稱華為“薪酬對標業界最優,始終堅持以奮鬥者為本”。 規定符合法律法規。
如今,又傳出縮招的訊息。官方又在否認。
這一次該相信誰呢?

從華為2017年公佈的財報顯示,華為銷售收入6,036億元人民幣,但利潤為475億元,照此計算利潤率7.9%。
2016年,華為銷售收入5216億元,淨利潤371億元,照此計算利潤率7.1%。
對比其他網際網路公司,如阿里2018財年收入2502.66億元,淨利潤614.12億元,調整EBITA核心商業利潤率為53%。
也就是說, 華為雖然收入多,但利潤率並不高,部分原因就是華為公司的成本過高。
成本中的一大塊支出就是員工薪資。2017年度華為支付員工工資、薪金及其他福利共1402.85億元,以華為18萬員工數來計算,當年員工人均年薪為77.94萬元。
有員工表示,公司目前的員工結構是13-14級(新進畢業生)的人數和19級以上(高階專家或管理者)的人數都很少,中間段15-18級的員工數最多,或佔到90%左右。
所以,有華為員工稱縮招其實是公司在縮減用人成本。
而一些中層員工能力不足,不具備晉升的條件,但又由於入職時間長,享受較多的公司薪資福利,因此成為降成本的一大目標人群。
如果公司先行關閉社招通道,減少這部分人的流入,再依靠考評、內部流動等渠道,優勝劣汰,那最終將為公司節省成本。

外界,縮招傳言沸沸揚揚;官方,企業站出來否認傳聞。裡裡外外,不安定的氣息在行業中瀰漫。
根據獵聘大資料“2018年1-10月全行業新增職位指數”顯示,從2018年9月中旬以來,全行業新增職位指數的確呈現較明顯的下降趨勢。

對於大家關注的網際網路行業,從獵聘大資料“2018年1-10月網際網路新增職位指數”來看,進入10月份以來,網際網路行業亦出現了企業招聘需求放緩的趨勢,但目前 並未表現出斷崖式下降。
不過根據目前的市場形勢,大型企業新增招聘需求明顯縮減。

網際網路行業隨著人和流量紅利逐漸消退,在全面“縮招過冬”也不是沒有道理。在華為“縮招”之前,已經有美圖、拉勾網、錘子手機等公司相繼被曝裁員,網際網路巨頭們也被頻頻傳出“縮招”。

2008年,馬雲從各方面資料提前感知到經濟的動盪,果斷出手的他不僅避開了全球最慘烈的經濟危機,而且還狠賺了一把。
在暗流湧動的經濟汪洋中,大型的企業一般都會具有比其餘末端企業更敏銳的感知力和洞察力。
而他們遮遮掩掩卻欲蓋彌彰的舉動,也許昭示著, 又一場嚴酷的經濟寒冬即將來臨。
經濟寒冬

2018年10月10日,美股市場遭遇“黑色星期三”,紐約股市三大股指大幅收跌。
緊接著第2天,亞洲股市也追隨美股全面暴跌,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股市一片哀嚎。
有人說,“ 10年一次,逢8必現 ”的金融危機終於如約而至,一場血雨腥風正撲面而來。
沒錯,2018的確是艱難的一年,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家庭還是個人,彷彿所有人都被籠罩在一層焦慮或恐慌的迷霧當中。
中國的經濟猶如在冰天雪地的高速公路上突然換擋,原本說好的消費升級,一轉眼卻成為了中產階級的喪鐘。

但在資本寒冬未來臨前,是一場所有人都腦袋被衝暈的狂熱期。
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夏季,資本的狂熱讓網際網路人成為了香餑餑。創業公司們拿到了鉅額投資,開出超出市場應有價格的薪水來挖人,讓候選人們都紛紛自視過高, 沒有經驗實力一般的技術人也敢一開口就是15K、20K。
沒有人願意冷靜下來,人傻錢多速來,終於將整個網際網路市場都炒到了失控的邊緣。
如今,我們再回望瘋狂的那一年,會發現,躲不開資本寒冬追殺的那群人也是當年那些無法正視自身實力隨意要價又乘著風口不斷跳槽將薪資炒到極高的那群人,還有看網際網路來錢快匆匆報個培訓班便轉行的投機者們。
資料獲取方式:加群即可獲取:863621962
當寒冬來臨,最先倒下的,便是他們。
想一想當年的諾基亞吧。
因過去資本的狂熱,讓他們認為自己可以輕鬆找到高薪工作,總之會有無數初創企業開出double的薪資對他們伸去橄欖枝,他們便失去了危機感,日復一日,懶散度日,最終,成為了在追殺潮中死去最快的人。
大多數在這場資本寒冬的追殺中倒下的員工,都是沒有危機感忘卻自身努力的被淘汰者。
資本寒冬背後的裁員,往往也是一輪新的洗牌,更是一場大浪淘沙。
高歌逝去,行業驟冷。降薪和裁員成了應對寒冬最直接,也是看上去最立竿見影的方法。

激流

新週期、調結構、去槓桿、中美貿易戰、消費降級、P2P暴雷...這些陌生而又熟悉的詞彙幾乎每天環繞在你我耳邊。
融資市場不景氣,企業經營增長難,社保改革壓倒了企業最後一棵救命稻草,越來越多的裁員訊息屢屢傳出,搞得每一個普通人岌岌可危,原本就買不起房的各種“漂”,在激流湧動中索性租都租不起房。
浪潮來臨,你將何去何從?

激流到來的時候,很多人會痴迷於從小道訊息中預言下一秒的趨勢。 可真正聰明的人,只會集中關注將來一定會發生的事,而不會在乎它什麼時候發生。
這個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如同激流;而我們唯一能確定的,恰好就是這種不確定性。
中國大多數企業高速發展,其本質原因是藉助改革漏洞和政策紅利,這給很多善於“投機”的人預留了足夠大的空間,而只有大浪退去的時候,普通人所謂的努力才能重見天日。
絕大多數只會搬磚的程式員,在激流之中只會焦慮,然後在焦慮中左右搖擺。
只有少數聰明的人早早就意識到,無論過去形勢是否一片大好,世界從來不會全然如你所願。

上學的時候,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學霸,平時上課並不見得有多努力,但是他的成績卻很輕鬆的超越那些平時看上去很努力的人。
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 那些學霸並沒有在放學以後揹著書包四處玩耍,而是把時間充分地利用在了啃書本和自我提升上。
在這裡必須要為大家在這個寒冬裡備點乾貨了—— 《微服務架構的分散式事務
解決方案》
分散式系統架構中,分散式事務是一個繞不過去的挑戰!微服務架構本質上就是分散式服務化架構,微服務架構的流行,讓分散式事務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在訂單業務、資金業務等系統核心業務流程中,一定要有可靠的分散式事務解決方案來保證業務資料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為了解決大家在實施分散式服務化架構過程中關於分散式事務問題的困擾,本教程將基於支付系統真實業務中的經典場景來對“可靠訊息的最終一致性方案”、“TCC事務補償型方案”和“最大努力通知型方案”這3種柔性事務解決方案進行具體設計實現和詳細講解。

分散式事務課程列表:
第01節--課程介紹
第02節--解決方案的效果演示
第03節--常用的分散式事務解決方案介紹
第04節--訊息傳送一致性方案探討(可靠訊息的前提保障)
第05節--JMS規範的訊息傳送與接收特點
第06節--訊息重複傳送問題及業務介面的冪等性設計
第07節--可靠訊息服務方案1(本地訊息服務)的分析與設計
第08節--可靠訊息服務方案2(獨立訊息服務)的分析與設計
第09節--可靠訊息服務方案的實現
第10節--可靠訊息最終一致性方案的專案實戰應用介紹
第11節--可靠訊息最終一致性方案的專案實戰應用部署
第12節--可靠訊息最終一致性方案的實戰應用測試
第13節--可靠訊息最終一致性方案的優化提升
第14節--最大努力通知型方案的應用場景介紹
第15節--最大努力通知型方案的方案設計
第16節--最大努力通知型方案的實戰應用與部署
第17節--最大努力通知型方案的優化提升
第18節--TCC型事務方案介紹
第19節--TCC型事務架構設計分析
第20節--TCC型事務框架的原始碼實現講解
第21節--TCC型事務方案的專案實戰應用介紹
第22節--TCC型事務方案的專案實戰應用部署
第23節--TCC型事務方案的專案實戰應用測試
第24節--TCC型事務方案的應用優化提升
第25節--課程總結
本教程提供的分散式事務解決方案的設計思路在所有微服務架構專案中都適用,與程式語言無關,教程中會重點講解方案的設計思路。
教程中的樣例專案基於龍果學院開源的微支付系統進行實現,使用Dubbo作為服務化框架,教程中所實現的分散式事務解決方案在Java體系中的微服務架構系統都能通用,與具體的開發框架無關。
教程樣例專案中用到的技術及相應的環境:
Dubbo、Spring、SpringMVC、MyBatis、Druid、JDK7(或JDK8)、SQL/">MySQL5.6、Tomcat
資料獲取方式:加扣群即可獲取:854818273
他說,上帝給了每個人每天公平的三個8小時:第一個8小時大家在工作,第二個8小時大家在睡覺,第三個8小時可以自由支配,你又會幹什麼?
其實,人與人的區別,主要是由第三個8小時造成的。
換句話說, 在日常工作當中,老闆支付你每天8小時的工資本質上是交易。除此之外,你我很有可能幹著類似的活兒,彼此之間又何談拉開差距。
時間,是普通人最好的“槓桿”。
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
一個人之所以能取得成就,並非在於他有多大的高瞻遠矚,而是因為無論外面發生了什麼,他始終會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強者恆強”的時代早已形成,對於一個普通人而言,在激流到來的時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掌握好自己的方向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