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新規出臺,“脫虛向實”成趨勢,質量鏈可否成“範本”?
全文共計2901字,預計閱讀6分鐘
編者按:10月19日,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釋出《區塊鏈資訊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簡稱:區塊鏈新規)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引起了各方廣泛關注。
該規定明確了區塊鏈資訊服務的監管機構、採取備案制的管理方式和區塊鏈資訊服務提供者應具備技術條件等管理條款。
自2008年中本聰發表《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以來,區塊鏈已經走過了10年。最近幾年,區塊鏈作為一種技術創新受到資本的熱捧和產業的重視,也逐步脫離加密貨幣獨立發展,開始和實體經濟結合,呈現“脫虛向實”的趨勢。
在這樣的趨勢背景下,如何加強對區塊鏈的監管成為一個新課題。
區塊鏈新規的即將出臺,無疑是我國區塊鏈產業的重大利好,將引導區塊鏈資訊服務規範發展,促進“脫虛向實”。
這,不但是當前監管部門所希望的,也是區塊鏈專業人士和行業應用者所期盼的。
“脫虛向實”需要範本,質量鏈示範效應已顯現
只要監管政策切實執行,區塊鏈要“脫虛”並不難。事實上,近期區塊鏈投融資降溫就是監管政策讓“脫虛”奏效。但是,要做到“向實”,推動實踐經濟轉型發展,卻不容易。
據知名調查機構Forrester近期一份報道指出,全球有多達90%的企業區塊鏈專案無法實現提供服務。
國內也是類似情況。根據9月初信通院釋出的《白皮書》指出,雖然 BAT 這樣的科技巨頭紛紛加碼區塊鏈,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也宣佈涉足區塊鏈,然而,迄今為止,還沒有找到真正的“殺手級”應用。
從目前區塊鏈應用實際來看,許多應用仍然停留在數字貨幣領域,要想區塊鏈技術發展好、應用好,必須脫虛向實,讓區塊鏈技術真正應用到行業業務場景中。
該《白皮書》建議:結合良好應用案例示範,面向行業機構、企業開展區塊鏈技術與應用培訓,推廣應用落地經驗。
那麼,目前國內有沒有落地效果較好的區塊鏈應用示範?答案是肯定的。
近期,有一種鏈落地效果很好,得到諸多地方政府的青睞,正在快速推廣,這就是質量鏈——國內首家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質量提升服務平臺。
質量鏈是一種新型區塊鏈資訊服務模式。它是綜合運用雲端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構建的一套執行“五位一體”全程質量支撐體系(QBBSS)標準的質量共治體系。QBBSS涵蓋了信用要求、標準要求、檢測要求、溯源要求、保險要求等團隊標準。
質量鏈,也是基於開放、合作、協同的新型質量治理和服務模式,可全程為產品製造、流通、消費的全生命週期提供質量管理提升服務。
據瞭解,質量鏈在去年底開始上線以來,已經迅速覆蓋全國17個省、市、自治區以及61個地市,格力、美的、東阿阿膠、青啤、魯花等眾多企業紛紛“上鍊”。
質量鏈已成為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和保護品牌、提升品牌價值的利器,也成為相關政府部門落實質量強國戰略的抓手。
在9月26日召開的首屆質量鏈發展大會上,面對參加首屆質量鏈發展大會的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黨組成員陳鋼在致辭中強調,要充分發揮質量鏈對質量提升、監管方式創新、品牌培育和保護的支撐作用。也是在這個大會上,QBBSS質量鏈正式釋出。
在9月在全國質量月活動中,在各地政府大力推動下,質量鏈先後在烏蘭察布、萊蕪、東營、威海、濟南、菏澤等地市推動召開落地啟動儀式。
10月9日,山東省政府印發《關於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實施方案的通知》(魯政發〔2018〕22號),明確提出了“打造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平臺”,推廣“網際網路+質量服務”模式和區塊鏈技術、質量鏈平臺應用;此前的6月25日,還印發了《關於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實施方案》,明確指出“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在質量體系建設中的應用,建設‘山東質量鏈’平臺”。
近期,質量鏈的推廣價值得到了蘇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認可,首次將“陽澄湖大閘蟹”整體上鍊。
質量鏈,這種“新事物”在不斷一年的推廣應用過程中,受到企業和大眾的歡迎,也得到了官方的力挺,成為官方認可的區塊鏈+實體經濟的範本。憑什麼?
從陽澄湖大閘蟹“上鍊”,看質量鏈的價值實現
有媒體報道,2017年,陽澄湖大閘蟹總銷售額約為300億元,而正品陽澄湖大閘蟹的真實產量約為1600噸左右,銷售額約只有3億元。某種程度上講,市場上約99%的陽澄湖大閘蟹都是冒牌貨。
為了從整個生態鏈上解決假冒陽澄湖大閘蟹問題,近期,蘇州市質監局聯合浪潮集團,將陽澄湖大閘蟹防偽“蟹扣”資訊全部寫進質量鏈。如果大閘蟹佩戴的“蟹扣”無法被質量鏈識別或者被識別的次數過多,系統會給予消費者提示,提醒其謹慎選擇。
從現在起,消費者只需要在購買前下載愛城市網APP,使用上面的質量鏈應用,掃描“蟹扣”或產品外包裝的質量碼,就能準確辨別陽澄湖大閘蟹的真偽。
據瞭解,陽澄湖大閘蟹相關企業上鍊工作還在深入推進,未來,消費者通過質量鏈看到的陽澄湖大閘蟹資訊將更加全面、準確。
對消費者來說,是一個很簡單的上網掃碼過程。但是其背後卻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體現的是質量共治“讓資料多跑路,讓消費更透明”的價值觀。
第一、質量鏈+政府機構,讓權威資料上鍊可查。
官方蟹扣只發給已經取得陽澄湖大閘蟹地理標誌使用權的單位,蟹扣鎖定了陽澄湖大閘蟹的質量責任主體,並通過嚴格管理的方式來保障源頭質量的可靠穩定。
符合陽澄湖大閘蟹原產地域產品保護標準的大閘蟹必須滿足一系列可量化的指標。佩帶蟹扣前,需要提交大閘蟹水域證明與質檢報告等資訊。
這些權威可信的資料在上鍊後則實現了人人可查,公開透明。質量鏈有力保障了相關部門的監管力度、監督效率。
第二、質量鏈+產業鏈條企業,讓流通資料透明可信。
質量鏈鼓勵企業進行陽澄湖大閘蟹產品質量自我宣告,企業的承諾+質量碼的全程跟蹤,保障了陽澄湖大閘蟹在流通各環節的資料可信、質量可靠。客觀上保護了陽澄湖大閘蟹的品牌,保障了產業鏈條企業的利益。
第三、質量鏈+消費者,消除了資訊不對稱。
掃碼驗證,讓消費者確定了消費者購買的陽澄湖大閘蟹真偽,同時還可通過比對陽澄湖大閘蟹產品標準、企業宣告來驗證所購買陽澄湖大閘蟹是否達標。消費者通過反饋質量,來點贊優質陽澄湖大閘蟹,舉報假冒偽劣陽澄湖大閘蟹,還能協助質量監管部門打擊製假、售假者。
很值得關注的是,質量鏈還創新地釋出了“五彩石”,作為一種區塊鏈價值積分,激勵消費者參與質量共治體系。
例如在保障陽澄湖大閘蟹質量的案例中,每一位參與掃碼驗證的消費者都會獲得一定數量的五彩石,讓每一個消費者參與質量治理的微小努力都能得到回報。
綜合上述三方面:質量鏈在陽澄湖大閘蟹的消費生態中,通過打通政府、陽澄湖大閘蟹養殖企業、流通企業、消費者的監管、生產、流通、消費資料,實現質量資料視覺化,讓陽澄湖大閘蟹全生命週期資料真實、可靠的呈現在各方主體眼前,最終實現了政府、企業、消費者的多方共贏,形成了質量共治的新生態。
其他所有上鍊企業和產品也是同樣。通過質量鏈,完成了質量資料的數字化和視覺化,依託區塊鏈建成的多方參與的質量共治體系,讓造假者無處遁形。這正是質量鏈的創新之處,也是質量鏈作為一種新型質量管理服務平臺受捧的原因所在 。
可以說,作為區塊鏈技術“脫虛向實”的範例,質量鏈平臺已經引起了各地質量主管部門的任何和重視,質量鏈面向質量場景的落地經驗值得推廣和借鑑。
來源:布洛克科技
本文由布洛克專欄作者釋出,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作者所有,不代表布洛克科技觀點
——TheEnd——
關注“布洛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