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外貿實戰:企業問題大彙總
世界經理人專欄
ofollow,noindex">JAC外貿實戰
這裡有最基礎的職場生存之道,有入門的郵件,更有客戶的分析,跟蹤,客戶的談判,實操性十足;這裡還有,用人,管人,佈局等等很多方面的企業運營的經驗和教訓;以文會友,結交天下外貿人!
接觸的企業越多,越能感覺到中小企業存活的不易,但是現實的殘酷卻是明知不易,還是堅持著折騰下去,直到耗盡最後的氣力。
今天,我把這麼多年裡面看到的感受到的 企業問題 羅列出來,諸位可對號入座。
當然我從來不是光說不練的人,利貿團隊有一些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我也會在不影響我們自己發展的前提下寫出來。
宣告一下,能寫的我會毫無保留,不能寫的諸位也不要費力來問了。可能會有點亂,請見諒。
一、招聘都是形式所迫
“不缺人招聘幹嘛?”
“小公司還需要弄個人事?
這兩種思維幾乎每一箇中小外貿企業老闆都有,所以各種問題便出現了。
某個崗位突然辭職,老闆感到如臨大敵,因為不管他們幹得好或者不好,至少事情有人做,但是他們走了,鏈條斷了,必須馬上補救。
企業有多長時間呢?一個月?半個月?一個星期?
病急亂投醫,各種 試錯成本 就會在此時出現。
So,我的觀點是,小企業更需要有一個承擔招聘職能的角色,哪怕是兼職(兼任)。
因為企業也要尋求主動換血,對於大部分無標準化無培訓體系,高度依賴於外貿業務個人能力的外貿企業來講,換人如換刀!或憑一個人的進入就能改變一個企業的命運,而這種人是需要時間來尋找的。
人才是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可是有幾個企業會在這方面真正投入精力、財力呢?
二、招聘全是憑感覺
大企業都有一些標準化的 招聘流程 ,如明確的衡量標準,明確的面試話題,較為清晰的辨別機制,因為他們有人事部門,而人事部門的工作就是天天琢磨如何招聘到更多“合適”的人。
大部分中小外貿企業招聘全憑感覺,感覺對了,一切都沒問題,感覺錯了,就要承擔各類損失,而且不同的人感覺還會不一樣。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將我們的感覺“具象化”,“具象”就是具體、形象,可評價,可衡量。
具體的方法是,把你要的人的期望素質寫出來,然後再把每一個素質設定問題,越接近已知領域越準確,問題越多越準確......
其實這些工作就是利貿為企業做的工作,只要你花點心思和時間,自己也可以做。
我們稱之為招聘的標準化。
三、同行有個業務員很牛,我打算挖他過來......
無疑,這是捷徑。
但是,也可能是個陷阱!
其實,這個問題是如何判斷一個牛人是否真的很牛,且適合自己公司的問題。
我贊成企業通過各種方式引進高階人才,例如利貿的專案主管就是挖來的,我們外貿公司的產品經理也是挖來的,極大的提升了我們的戰鬥力。
但是,挖人要看準,因為個人表現不僅僅是由個人能力決定。我們見過太多聲稱自己在某些大企業工作中似乎成績還不錯的人,實際上真材實料並不多。之所以有成績,更多的是平臺提供了能量,一旦脫離這些平臺,可能直接會無所適從,就會天天抱怨,這沒有那不行,我們原來如何如何,負能量爆棚,為團隊帶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
當然,如果他在入職之初就可以清清楚楚的拿出自己的施政方針,希望能夠為新東家帶來改變,並且願意耐心的推動改變,這個人就是可用之人了。
所以挖人,溝通極其重要,主要是兩方面:
1)他的成績更多來自於哪?他如何自評?如何把好的體系帶進來?他有多少耐心與決心?如果真的無法提供同等條件,他會如何應對?
2)他要如何融入我們企業氛圍,說文化有點太高大上,每個企業味道都不一樣,能否臭味相投決定了這次聯姻是否會帶來成果。推陳共新很重要,但是維持穩定,避免大的動盪也很重要。
當然,這些高階人才入職之後,另外一個問題就浮現了,溝通成本!
高階人才所帶來的理念,方法和技巧未必能一下子讓現有的管理人員甚至老闆理解,如果這個時候沒有適當的放權和信任,就意味著他們入職之後要首先做思想啟蒙或者叫做掃盲工作。
這個工作,誰都不願意做,效率低,收效慢,要讓一個小學生達到大學生的思想認識,那得是付出什麼樣的努力呢?
……NOT THE END……
作者:J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