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的底層革命 社群團購將革很多人的命
社群團購蟄伏多年終於獲得主流網際網路圈與一線資本的認可。這是一場從底層發起,自下而上的商業模式創新。不管是和鄰居一起拼實惠,還是成為社群團購的團長,大眾參與社群團購逐漸由現象轉變為潮流。
早在2011年社群團購的雛形就已經在長沙出現,在豪無資本青睞的這幾年間,依然有為數不少的堅定創業者在社群團購領域默默耕耘。如今被資本推到風口,社群團購已經成為當下焦點。苦心人天不負,在當下最受關注的領域,乘著東風,相信苦盡甘來的社群團購創業者定會將這場新零售底層革命進行得轟轟烈烈。
一副好皮囊,社群團購惹人愛
為什麼多年後的今天,社群團購會被資本哄搶。因為吾家有女初長成,社群團亭亭玉立的模樣惹人喜愛。社群團購成為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好生意,在於其擁有模式輕巧、複製快、流水高的好皮囊。
此話怎講?首先我們來看社群團購的輕巧模式。團長以社群為據點,在微信群內分享購買連結。消費者(社群鄰里)線上下單實現購買,或者在二次分享完成裂變。再由社群團購品牌統一發貨給團長,團長完成最後一公里的分發。因此只要具備地推能力的團隊就能夠進行創業,甚至單打獨鬥的社團也有可能存活。每個社群僅僅需要一人(招募而來的團長)維護售前售後覆蓋c端,同時完成與B端團隊對接。依附微信小程式無需額外的技術投入,B端依據分銷渠道集中發貨,無需大量囤積貨物,甚至也可以不需要線下場所。
正因如此社群團購推廣極快,流水亮眼。以部分獲得千萬級別以上融資的社群團購為例,“你我您”現已拓展10多個城市,上萬個小區,日均10萬單;“百果園”單月銷量突破數千萬,目前擁有近300萬精準社群使用者;“考拉精選”目前擁有使用者接近9萬,日均交易額達到35萬,開團共計1300個。
還有諸多沒有提到的社群團購品牌,他們率先獲得資本青睞,從社群團購創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頭部玩家。同一條賽道中相同級別同類競品數量格外多,由此可見社群團購模式極易複製。正因為其模式一目瞭然,當下仍然有大量創業者湧入,全國團隊來社群團購之城長沙挖人,企圖通過人才攔截直接彎道超車。媒體競相報道,熱鬧非凡。
金玉其中,社群團購內有門道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透過社群團購輕鬆擁有可複製的社交基因、穩定流量、完整物流的表象,我們要能看到社群團購模式為何優越,它的本質究竟是什麼?社群團購為什麼被沙師兄稱之為“電商4.0”模式?
傳統電商即電商1.0時代,以淘寶為代表,基於C2C模式,建立信用體系、提供公平交易的平臺;電商2.0以京東為代表,基於B2C模式,以自營優勢開闢出一片天地;電商3.0以拼多多為代表,在傳統電商模式上加入社交、遊戲基因,大幅提升電商流量。
物流、流量、商品、服務是電商更古不變的核心,而一直到電商3.0時代能被模式解決的問題還停留在物流、流量上。商品、服務質量雖然隨著電商升級有一定的改觀,然而卻由於電商本質上存在於虛擬空間,網際網路與線下有無法彌補的空間距離,不可能有根本的變革。而社群電商走出到了線下,又和微信緊密相連,讓團長走到前端,交易不僅通過圖片資訊、使用者評論來解決資訊不對稱問題,還能夠直接看到實物和團長交流。
為什麼說社交團購是電商4.0?因為社群團購,重新結構了電商的商業模式,不僅實現了曾鳴教授所提出的S2B2C模型,更重要的是重構了人、貨、場的交易模式,讓信任在SOLOMO的交易場景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同時,相對於電商中心化的流量分發模式,社群團購將整個流量池以站長及社群的點狀放射型進行了無限切割,從而實現了去中心化,變成了多中心運營,彼此獨立,完全服務,但又共享平臺品牌、技術及供應鏈資源,是“信任+共享經濟”的典型模式,這是其他任何一種電商模式所不具備的特性。
社群團購崛起,同類行業或被革命
諸多垂直領域都在往新零售方向發展,輻射線下。社群團購也完全符合新零售理念,但是這種興起於底層的商業模式拓展速度卻比其他垂直領域的新零售模式要快得多。社群團購開團對店鋪要求並不高,並通過招募團長去中心化運營,因此能如野草一般瘋長。在網際網路巨頭還在一線城市建店試營業所謂新零售嘗試的時候,社群團購已經形成規模,且處處都可生根發芽,機動靈活,一點也不需要所謂騎手來縮小路程差距。由此一來,諸多同類行業在社群團購的衝擊下,生存將會變得更加艱難。
(1)拼多多首當其衝
說到同類行業就不得不提拼多多,社群團購跟拼多多其實是同一個型別的服務,都是通過團購形式,以低價優勢打入下沉市場。然而社群團購與拼多多相比優勢明顯,多了線下和團長。拼多多作為快速發展的線上電商完全依靠社交和低價取勝,至於物流和售後環節非常薄弱,也僅因為低價才得到諸多包容。
另外兩者都依附微信生態,對於消費者來說是購買入口沒有差別,換一個連結點選也沒有選擇成本。同樣便宜還服務周到的社群團購相比拼多多更加省心,由此社群團購將直接蠶食拼多多的流量,隨著社群團購在二三線城市逐漸形成規模,拼多多下沉流量優勢將一點點消逝。
(2)生鮮電商緊隨其後
在社群團購的崛起中,生鮮電商受到的衝擊將會是最直接快速的。首先社群團購最主要的產品還是生鮮蔬果,兩者產品高度重合。並且社群團購與生鮮電商打造高階品質的概念不同,社群團購還是圍繞團購低價,依賴人情關係、高頻購買來以量取勝。
另外,生鮮電商到目前為止都很少在二三線城市落地,已經讓社群團購佔得了先機。即便有一天大規模的落地,還是有大部分中老年消費者不知道如何在線上購買商品。而且,生鮮電商核心是要打造消費服務一體的體驗場所,所以這也決定了生鮮電商不會大規模布點,作為生鮮主力軍的中老年消費者到店消費的機會也很大程度上會被社群團購截擊。
(3)標準型專業化的到家服務也要遭殃
標準化到家業務緊隨生鮮電商後將面臨革命風險。社群團購如今已有許多本地商超、連鎖便利店入場,呈現“超市+群”的組織形式。到家類服務以58到家為例,完全是依託58到家app,沒有線下場景,時常出現服務人員與消費者的糾紛。正是由於到家服務實際上是種要求較高的服務,服務者直接到顧客家中極易產生摩擦,若沒有一個固定的線下產所來作為中介服務,很難建立起信任關係。
另外許多低頻的到家服務,如空調清洗、維修、汽車保養等由於低頻,很難自發養成消費者通過網路呼叫服務的習慣。社群團購由於提供高頻需求產品,反覆服務,和社群鄰里間建立起的信用關係非常深厚,若採用高頻帶低頻的方式,順勢將該部分服務作為社群團購的服務內容,通過按次預售的形式進行銷售,必然成為鄰里間的首選,關鍵是這已經成為了現實。
(4)本地生活服務平臺或遭全面衝擊
其他垂直領域的生活服務平臺也將受到社群團購的衝擊,比如傳統的票務售賣點、線下旅遊票務視窗、親子活動與旅遊套餐銷售等。如此延伸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目前我們能想到的主流的本地生活服務業務都將受到社群團購的衝擊與影響。
只是說,當前社群團購還處在野蠻生長時期,離精細化運營還有些時日,所以無法做到如此垂直與細分,也沒有固化成既定的模式。但是一旦天下大勢已成,市場格局初定,革命之日必定不會等太久。儘管這將對團長的服務提出更高要求,但是一旦團長能快速幫助消費者解決問題,那誰還願意自己在網站上翻來翻去的比較呢?只要看團長應時應景的在社群團購群的服務推薦即可。
在沙師兄看來,社群團購發展的背後,將是觸目驚心的革命。這是一場由下而上的底層商業模式重構,領頭羊大多是傳統的草根團隊“+網際網路”的一次揚眉吐氣的逆襲。習慣了高大上的網際網路公司與從業者們可能最初是抱有嗤之以鼻的看法,但這一次,肯定會讓人刮目相看。變革已經到來,而底層革命才是最可怕的存在。
作者: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