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際網路產品觀
新開通了個公眾號,準備認真的記錄自己的職業、生活、情感和人生體驗。
(微信: neutyz ,微信公眾號: U-4EverYoung )
這個公眾號,是準備用日記的方式來記錄的,給別人看,更多的是給自己看的,寫的東西應該會都比較接地氣,也歡迎大家訂閱關注,並能夠留言討論。

公眾號第一篇寫什麼?
想來想去,覺得還是從工作開始寫吧。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過往我一直在TMT行業工作,也一直在做網際網路相關的工作,研發、產品、營銷、銷售、業務全部都做過,因此,這一篇既是這個公眾號的開篇,又是對過往工作的一個總結。

談談我的網際網路產品觀
下面列出的都是我自己的觀點,一定不全正確,也一定是片面的,期待大家指正哦。
我們國家的網際網路企業,絕大部分從本質上解決的還是連線的問題。
核心是把現存的閒置/冗餘/割裂的資源,做個連線和整合罷了, 實際上是資源再分配的過程,並不是真正的資源新創造 ,更多的還是在生產關係上做改良和優化,底層的生產力沒有實質的提升。
這種模式,當然也有意義。
在資源整合沒有到上限的時候,可以享受到資源紅利。
但一旦資源整合到達上限,資源紅利消失,就會變成殘酷無效的零和博弈,某一方利益增加,必然會有另一方利益收縮。所謂的“羊毛出在豬身上”,不外如此,這也是為啥網際網路公司喜歡補貼、喜歡將對手趕盡殺絕的根本原因。
我認為網際網路最大的優勢就是“邊際成本遞減”的技術優勢,固定的成本結構下,使用者越多,單使用者成本越低,再通過增值服務獲取利潤,所以廣告、遊戲容易出利潤。
而對於O2O、電商等網際網路平臺,它們的利潤不會那麼明顯的原因是,針對每個使用者的服務,其中涉及到的短距物流或快遞費用是無法邊際遞減的,每個使用者享受服務時都是需要額外剛性的支出這個成本,所以利潤不容易大規模出現。
而上面所訴的問題,也是為什麼大的電商平臺必定要整合優化物流平臺的原因,比如京東物流和菜鳥物流,他們想做的其實還是通過並單配送、分點建倉等技術手段來實現對單人線下服務的邊際成本遞減。
網際網路模式無非如此,核心在於“邊際成本遞減”、“大數原理”、“開放共享”等技術基礎。
我關於“使用者體驗”的理解
提到網際網路,必定提到“使用者體驗”,甚至很多人都是第一優先提到“使用者體驗”。包括一些業外人士,他們對於網際網路的理解,可能更多的都是被業內人士傳播的“使用者體驗”,好像“使用者體驗”就是網際網路產品的全部了。
我覺得這是非常不對的, 網際網路跟任何行業都沒有區別,第一優先要解決的是某些使用者在某些場景下的某些問題 ,是解決現存需求的,在解決了現存需求的情況下才有後續所謂的“使用者體驗”。
還是周鴻禕在他最新那本書裡面說的對,網際網路產品核心就是三個要素: “剛需、痛點、高頻” ,他說的真的對,真的不是啥“使用者體驗”,請問去醫院排隊看醫生的體驗很好麼?但生病了還不是得去嘛?
就因為所謂的“使用者體驗”,導致太多平庸的產品經理們,在一堆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而存在的偽需求的網際網路產品裡,浪費青春,天天在糾結這個按鈕放這裡還是那裡,這個要用線還是空白,真的是浪費時間的。
產品的核心真的不是使用者體驗,而是業務模型,而是“剛需、痛點、高頻”。
我還看到,有些所謂智慧硬體的網際網路產品,讓人覺得莫名其妙,比如:
用個手機App操作你家裡的電飯煲“自動做飯”,這個很搞笑,電飯煲要想工作不還是得自己人工先淘米、洗米、放米嘛,你說手機App就弄個開關,有什麼用呢?那還不如用普通電飯煲都有的定時功能呢。
總結下, 網際網路跟任何行業都沒有區別,第一優先要解決的是某些使用者在某些場景下的某些問題!
核心三要素, 剛需、痛點、高頻 !!!
請尊重原創版權,轉載請保留原文連結及作者!
摘自本人的微信公眾號: U-4EverYoung ,歡迎關注!

微信:neutyz
微信: neutyz ,歡迎關注、討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