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打造零售全價值鏈 贏在智慧商業時代
鉛筆道華南訊,6月14日,由創新奇智、創新工場、廣東省連鎖經營協會聯合主辦的“AI助力消費升級 — 2019未來商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廣州高新區召開。
創新工場總裁陶寧、創新奇智CEO徐輝、創新奇智高階副總裁路一鳴、創新工場執行董事兼華南區總經理熊昊、創新奇智副總裁兼華南區總經理馬磊、廣東省連鎖經營協會創會會長孫雄,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多家零售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人工智慧時代的消費升級和零售業突圍之道。鉛筆道全程報道。
本次高峰會得到了廣東省商務廳、廣州市商務局、廣州市工信局、廣州高新區管委會的大力指導,廣州市商務局副局長林國強、廣州高新區管委會張暉總經濟師、廣州市工信局、廣州市科技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會議。
AI應用落地時代來臨,零售業搶得發展先機
隨著AI技術與演算法的逐漸成熟,人工智慧進入商業化落地時代。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博士在視訊致辭中表示:
“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硬科技是我們這個新時代的‘電力’,會賦能、驅動許多應用和裝置的高速發展,其中很多正在超越人類想象。這些年我們發現,人工智慧已過了‘技術為主,專家為王’的黑科技發現期,做AI純技術的企業,不會再出現很多新的獨角獸。隨之而來的,人工智慧進入了‘應用為主,資料為王’的高速發展應用期階段。硬科技想要變得更‘硬核’,則要求技術應用必須與實體經濟、實體行業高度結合。而這種結合,不僅要求技術上的發展,也需要市場的發展。真實的商業場景的需求能催生出更多的技術應用開發,能促進技術更紮實地進步。因此我們也需要關注到市場的實際需求,找準技術與需求的結合點。各位現在身處廣州,是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優越的地理位置、深厚的嶺南文化與紮實的商業基礎,是AI技術與商業場景需求深度融合與碰撞的一片絕佳的試驗田。我相信,未來隨著人工智慧從一個高精尖的黑科技慢慢進入主流,最大受益者將會是傳統企業和每一位普通大眾。”
創新工場採用獨特的“VC+AI”模式,有濃厚的科技基因,在人工智慧領域,已經投出 5 只 AI 獨角獸。創新工場總裁陶寧認為,資本能夠為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資本與技術有機結合、進而在產業落地為商業機會,是產業高速發展的最強路徑。
在AI落地的大趨勢下,創新工場AI to B子公司 — 創新奇智於去年應運而生,專注於人工智慧商業化落地,聚焦“零售、製造、金融”等領域,用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為企業提供AI 相關產品及商業解決方案,通過 AI 賦能助力企業客戶及合作伙伴提升商業效率和價值,實現數字化轉型。
“在創新奇智聚焦的三大領域裡,零售業的數字化和資訊化水平較成熟,比較容易找到合適的場景切入。AI+零售是一個規模達數百億美金的大市場,這是一個能用AI發揮很大想象力的行業。”創新奇智CEO徐輝表示。
巨集觀政策層面,在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融合的大背景下,實體零售商正在醞釀新的發展風口,驅動消費升級。對此,廣東省連鎖經營協會創會會長孫雄表示:“零售業的發展應回到商業產業的基礎商品和服務商,更加註重有機、綠色,有地方特色、文化內涵和自有品牌的商品經營本質上;其次是摸索切合實際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經營道路,發展不同業種和業態的商業模式。網際網路+創新是目前倍受零售企業關注的創新方向,智慧商業是實現這些創新方向的關鍵;三是智慧商業、智慧技術更應注重在經營管理和服務細節應用上。”
打造零售全價值鏈,人貨場與研產供銷服深度融合
零售行業關係國計民生,隨著消費升級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零售業的數字化和智慧化升級轉型迎來大契機,零售業態也將發生質的改變。創新奇智CEO徐輝在“AI零售行業落地應用”主題演講中指出,在AI加持下,零售行業正從傳統的粗放式發展進入精細化經營時代,對零售的定義也從傳統的“人、貨、場”延伸到“研、產、供、銷、服”,即商品的研發、生產、供應、銷售、服務。
會上,徐輝提出了“零售全價值鏈”的概念,他表示:“現在火熱的新零售多是指近場零售,更加靠近C端,而我們認為,AI時代的零售應該是貫穿全產業鏈的,從B端到C端覆蓋商品研發、生產製造、倉儲排程、供應鏈流轉、客戶營銷及服務的全價值鏈條。通過零售全價值鏈的塑造,可以打通產業鏈各環節的資料,避免資料孤島,藉以AI之力最大程度發揮資料價值。”
創新奇智致力提供端到端完整的人工智慧零售解決方案,在智慧製造、智慧供應鏈、智慧營銷、智慧客戶管理等多個板塊均有解決方案推出。以智慧供應鏈為例,創新奇智依託資料智慧和自動化機器學習平臺,助力企業建立“需求感知 - 智慧補貨 – 銷量預測 – 智慧路徑規劃”AI決策驅動型供應鏈,涵蓋生產規劃、採購、倉儲、補配貨、物流等關鍵環節。目前,這套方案已應用在瑪氏、永輝的供應鏈管理中。
當談及零售業的供應鏈變革時,創新工場執行董事兼華南區總經理熊昊進一步表示:“零售行業進入一場驅動消費增長的供應鏈變革。隨著線下零售場景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新零售對傳統行業的影響開始從銷售端向上遊產業鏈延伸,利用AI等新興技術重塑和再造產業鏈。”
雙輪驅動造就快速成長,戰略簽約共謀零售未來
創新奇智成立於2018年3月,一年多時間裡,在零售業已簽約瑪氏、永輝、雀巢、嘉士伯、愛庫存、GS Shop等數十家知名企業,涵蓋快消、社交電商、商超等多種型別。在徐輝看來,創新奇智的快速成長離不開 “技術產品”+“行業場景”的雙輪驅動模式,“我們精選行業場景,精益求精,打造軟硬一體標準化產品和解決方案,快速複製,讓客戶價值最大化。”
憑藉在AI+零售領域的優異表現,峰會當天,創新奇智與廣東省連鎖經營協會、百果科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致力用AI推動零售產業升級,共建AI零售生態圈,推動廣州乃至整個大灣區的消費升級。
瞄準大灣區,“三位一體”推動產業升級
產業環境的提升與完善離不開體制機制的全面創新與升級。廣州高新區管委會張暉總經濟師表示,廣州高新區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灣頂位置,是廣州國際科技創新樞紐核心區和實體經濟主戰場,是全國最具實力、最具活力、最具效益的區域之一,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體系,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603億元,佔全市40%,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佔全市78%,形成了新一代資訊科技、汽車零部件、化工等千億級產業叢集,以及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全省唯一省級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廣州高新區推出暖心的企業服務,積極打造“承諾制、信任審批”和“來了就辦、一次搞掂”等改革品牌,實現企業審批程式最簡、時間最短、成本最低。張暉提到,高新區將繼續加大政策統籌力度,將AI技術融入到更多不同的領域並起到示範的作用。
另一方面,大灣區廣闊的市場、極強的消費能力,給AI賦能消費升級帶來有利的落地條件,將催生更多相關領域的創業新星。創新工場總裁陶寧表示,目標總規模25億元的“創新工場智慧投資基金”自2018年5月落戶廣州高新區,近日已完成募集。基金重點瞄準了AI、消費升級、B2B企業服務等領域的中早期專案。一週前,創新工場大灣區總部也在廣州高新區正式開業啟動,打造“產業投資(基金)+人工智慧研究院(技術)+商業賦能落地(產品)”的“三位一體”佈局,推動當地傳統行業升級轉型,尋找、發掘並培育下一代華南的領軍企業。
創新奇智位於創新工場“商業賦能落地”佈局體系,於去年落地廣州,輻射整個大灣區,為當地企業賦能。創新奇智副總裁兼華南區總經理馬磊表示:“大灣區的經濟及產業發展基礎雄厚,擁有強勁的消費力與接受新事物、新模式、新技術的市場包容度。創新奇智非常希望將最新的AI技術在大灣區落地應用,與當地企業一起推動整個區域的產業升級。”
峰會當天,來自大灣區的多家零售企業代表 — 華陽信通董事長黃新山、益華國際CEO蘇偉兵、百果科技CMO沈欣、F5未來商店創始人兼CEO徐海成、一小時通訊裝置CEO馮平、唯捷城配CEO王琦、王老吉餐飲董事長張永濤、聯合創展CEO兼萬店掌戰略合夥人張仙虎同臺切磋,共同探討AI時代下的零售困局以及AI如何賦能消費升級。
鉛筆道對話創新工場 & 創新奇智:
鉛筆道:可否展望一下未來五年創新工場及創新工場投資專案帶來的社會進步和改變?
陶寧(創新工場總裁):我們認為,今天人工智慧的技術還在突飛猛進的研發,仍然沒有達到完美和解決我們所有的問題,只是其中一部分人工智慧進入到商業化應用了,的確現在商業化的應用越來越多,在各行各業都開始開花結果,所以創新工場的投資理念是,我們繼續投資在純硬科技也好,人工智慧的純技術也好,我們依舊還在投資。另一方面,隨著這些科技的成熟,確實越來越多的商業應用開始發生了,比如說在金融行業的成熟,如果這些技術進入到醫療行業、教育行業、船舶等交通行業,我們還會再看這樣的標的物,所以今天人工智慧的創業門檻比原來更高了,不僅有技術,還要有對行業深刻的理解,對行業整個供應鏈,整個生態圈的理解,所以今天的創業者需要兩類人才同時並進,創新奇智有很好的技術,但是也有要像徐輝總和馬磊總這樣的,對原來傳統行業深刻的認知,才有可能把這個技術帶入這個行業之中,而不僅僅是技術就能夠做到這件事情。
鉛筆道:能否對創新奇智“如何通過人工智慧解決方案賦能傳統產業升級”的一些經典案例,您進行一下詳細解讀?
徐輝(創新奇智CEO):在過去幾年裡面,我們給零售冠以很多聽上去非常神奇的名字,比如說新零售、無界零售、跨界零售等等,但是不管怎麼變,只有兩件事情:第一,是零售的一個基本要素,它是一個商業本質,就是人貨場;第二,不管是什麼零售,新的一個動能來給零售的人、貨、場來進行賦能,來進行重構它的生產關係。而這些最科技驅動的要素,我認為有四樣東西,叫A、B、C、I。A是人工智慧,B是大資料,C代表雲端計算, I是物聯網,包括我們現在的5G,它使我們對商業流轉過程中現實場景資料的捕捉、採集,資料的傳遞、資料的標註、資料的建模、資料的沉澱、資料的反饋、資料的迭代等,成為了一種可能及更有效率的方式。要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堅持商業的本質,但是用一個科技的手段賦能我們的人、貨、場,比如說在智慧化的時代裡,怎麼樣去為做好針對需求側的關係,需求以消費者為核心,根據需求這個關係來做好我們的數字營銷,做好更好的客戶體驗。
而對於場的智慧化,就是利用大資料、人工智慧來優化我們的供應鏈。對於貨的關係怎麼來智慧化的優化供應鏈,而對於場的關係,用我們的人工智慧、大資料、物聯網的技術來使我們的場成為一個交易樞紐,使線上和線下成為一種可能,所以這是我對這個零售的解讀。而創新奇智來說,我們堅持的是要有好的技術,我相信對我們去看一個零售也好,製造也好,我們認為技術的壁壘是越高越好。但是應用的門檻是越低越好,因為人工智到最後我覺得是把資料的價值變成商業的價值,來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從這個方面我們堅持從人貨場三個要素的配置,來選取合適適合化的場景,結合我們的技術堅持,以技術產品和行業應用場景這一個雙輪驅動。技術產品是我的一個前輪,就像一個城牆,城牆要有城牆的高度,而行業應用場景是我的護城河,護城河要有護城河的深度,這兩者相結合,才能使我們現在的商業邁向未來的商業,在這個轉型過程中,能夠不斷的遵循商業的規律,能夠始終以客戶為導向,以需求側為導向來打造我們的一個核心競爭能力,這是我們的一個出發點。
鉛筆道:創新奇智作為人工智慧的領軍企業,在社會責任及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社會倫理問題,做了哪些工作?
徐輝(創新奇智CEO):大家現在談人工智慧,有的時候會帶來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過渡的神話誇大它,說人工智慧是無所不能的,會給人類帶來一個積澱。另外,又把人工智慧妖魔化,人工智慧會帶來地球毀滅,會帶來很多以後人都找不到工作了等等。我覺得應該理性的去看待人工智慧這樣新興的科技,一方面人工智慧作為一個新興的科技,它的確能夠做很多過去人能做的事情,比如說重複性的勞動,如果從一個機器的角度去引導的話,很多場景可以用機器來替代人,或者讓機器能比人做得更好,又或者去替代特定的場景下人去做可能效率比較低,或危險性比較高的工作,從這個角度來看,人工智慧無疑能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巨大價值。但也不可否認,人工智慧帶來的這一波變革也好,產業融合也好,可能會超出我們的想象,也許它在一定的範圍裡因為取代了人,會帶來一些能力就業上的挑戰,但是我相信人工智慧到最後還是為人來服務的,而不是消滅人類。用人類來驅動人工智慧,讓我們的社會和生活更加美好,我相信這是我們每一個人工智慧從業者心中的一個夢想和情懷。
鉛筆道:廣州是大灣區的聯結器,創新工場及創新奇智如何通過廣州這一聯結器賦能服務大灣區企業?如何通過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推動大灣區產業升級?
馬磊(創新工場廣州總經理):創新奇智這家公司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我們在大灣區這一塊,本地的品牌商很多,他需要創新奇智去賦能,另外廣州零售業態也是最全面的,這些恰恰是創新奇智去做的事情。
徐輝(創新奇智CEO):毫無疑問,廣州有著很好的社會商業生態,我覺得廣州要打好自己的一手好牌,有我們的優勢,怎麼樣去發揚光大我們的創新。另外我們的速度可以更快一些,更激進一些,廣州有很多亮點,你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可能就是沒有做得特別大的,怎麼樣在創新時代裡去做到更快、更大、更強,我覺得這對我們廣州本地的創新、創業的企業是一個很好的挑戰,怎麼樣能把這兩點做好,加上我們廣州創新的基因,產業的佈局,人才的優勢和我們先天的在自然和人文方面良好的生態環境,我覺得大灣區絕對是有希望,這個希望就是廣州。
陶寧(創新工場總裁):說到科技,為什麼不會產生在廣州,不僅僅是零售行業,在別的行業似乎也有這樣的趨勢,這跟廣州在科技這方面的投入有關係。我認為廣東的企業非常務實的是,對於掙錢,也就是商業成本和商業盈利方面做的非常好,這個相對於很多北方企業是一個優點,但是反過來講,技術是要有冒險的,甚至有成本的付出,而在這方面,廣東的企業一般不會如此之大膽。一個技術的採用它要有包容性,而且要有敢嚐鮮的勇氣。大家會覺得創新奇智說了很多好東西,但是一旦自己要不要用這件事情就開始糾結。第一,糾結要不要花這筆錢;第二,到底能夠有多少效率,提高15%還是20%?但我想說,沒有投入和嘗試就沒有後面的產生,所以對於技術方面的擁抱,我認為廣東省或者廣州市的企業不夠激進。
鉛筆道:創新工場作為知名創新孵化企業,可否介紹一下參與人工智慧類專案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