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OT時代,跨國企業為工業互聯“擴列”中國朋友圈
萬物互聯,模糊了傳統行業和網際網路行業的邊界。AI(人工智慧)和IOT(物聯網)高速發展,有著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潛藏著巨大能量,跨國企業和中國公司也由此進入了新的競合階段。
網際網路技術和傳統行業經驗如何“平衡”,考驗著兩者的交集和智慧。
![]() |
合作商機初現
“我們在做一款通用的基於深度學習的檢測軟體平臺DeepInspect,這是深度學習驅動的,可以應用於很多行業。另外不同行業的裝置商是我們的合作伙伴,我們會和它們一起為不同行業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上海深視科技執行長李揚在向第一財經介紹與米其林合作的輪胎檢測案例時說,在PCB行業、3C行業包括光學薄膜行業都有合作伙伴在工廠裡進行落地和安裝。
在沒有AI賦能的解決方案之前,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研究資料,中國每天在產線上進行目視檢查的工人超過350萬,其中僅3C行業就超過了150萬人。全球70%的3C生產製造在中國,在3C生產線上有一個數據,大概15%~20%的工人不是在做體力工作,而是在用肉眼看產品工藝有沒有問題,有沒有瑕疵。
深視科技使用AI視覺來取代一些目前必須通過人工目檢的複雜缺陷檢測工作,還可以在畫素級別自動標註缺陷並分類,對後續工藝提升也有幫助。
這樣的分類處理方案涉及到後續步驟,對於工廠來講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要想完美對接,需要工廠整套操作裝置都能夠根據某一個環節的變化作出相應調整,就是IOT的現實意義。
對於這些技術開拓者來說,挑戰通常來自於工廠的網路環境。“深度學習有幾個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海量的資料,強大的計算能力以及人工智慧技術深度學習技術的快速發展。這當中給我們帶來一個問題,往往傳統的工控機其實計算能力沒有那麼強,我們需要插一些加速卡,有時候會插一些GPU,但是有一些工廠環境下,客戶對工控器的品質包括認證都是有要求的。這個專案上我們沒有辦法使用GPU,當時網路都是以秒為單位的處理速度。”李揚說。
準確率雖然可以進一步提高,但是往往需要伺服器支撐,在工廠只能在終端安排一個工控器,儘量使用加速器可以讓它在有限的環境下跑起來。為了解決處理速度,李揚最後採用了英特爾的終端推理加速引擎OpenVINO,基於此開發讓機器取得了10倍以上的效能提升。現在,這條智慧檢測線正在米其林工廠接受來自人工的對照考察,檢驗其初步成效。
李揚表示,客戶通常會以三年的投資回報能否“打平”作為考量指標。他也抱有對新商業模式的期待。“今天我們和客戶做生意的話,還是用傳統的機器視覺的商業模式來做,做一些基於AI的智慧檢測工作,我們也認為後面很有可能採取服務收費的模式,我們會和我們的客戶探討。”
跨國企業的中國探索
李揚的案例就是智慧製造的縮影:首先需要把資料可靠、安全、準確地互通互聯,資料基礎是最根本的,也是投入最大的部分。其次,是技術方面,包括操作工廠裝置和資訊化系統的融合。而最後認定整個系統好不好,首先是看產品、平臺,另外就是服務質量。
IDC通過對各個行業客戶的研究發現,客戶在AIOT時代有五個主要訴求點。第一,他們依然困惑前端的效能。第二,整體I/O的擴充套件性,當同一個終端要連很多的外設,裝置的擴充套件性非常重要。第三,整體的穩定性,很多大量分散式的行業都非常強調整體執行的穩定。第四,靈活性。尤其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傳統的單場景已經逐漸遠離,更多強調個性化的場景,也就是多場景。所以場景靈活性、應用靈活性也是客戶的一個痛點。第五,IT可管理性。如何更好地通過IT有效地管理對整體的效率有一個提升,也是未來各個企業都會面臨的困境。
“這是很多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困惑。”IDC助理副總裁王吉平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說。
“每個行業我覺得都有智慧製造的訴求,這裡面的區別是客戶是不是已經邁過了自動化(階段),邁過了資訊化(階段),需要通過智慧化來提升競爭力。不是說數字化好不好、合適不合適,而是你現在屬於哪個階段。”羅克韋爾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資訊軟體部門經理陳智鋒回答第一財經如何評價中國企業智慧製造的實現程度時沒有一概而論。以前,羅克韋爾的主打產品是智慧電機控制器和感測器、開關、安全裝置、聯結器件和電源模組等核心元器件,現在通過把這些器件整合到資訊系統中形成整體解決方案,順應了工業網際網路的浪潮。
陳智鋒告訴第一財經,他一般會遇到兩種訴求,一種是做MES製造執行系統,“很多業主儘管上了自動化的生產線,但業務管控不是用好的裝置就可以保證它的業務一定是最合理的”,他需要提供一套類似工廠內部的ERP,通常是SAP系統。另一種客戶通常自動化、資訊化已經做到較高的水平,想要通過資料來驅動業務。
這種轉型升級的需要與工廠的體量、企業性質都不是很有關係,關鍵是對整個業務的管控。“能看到的趨勢是本土企業佔比越來越多。我服務的大部分客戶還是國內的企業。”陳智鋒說。
這催生了新型產業生態的關鍵載體——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平臺是工業網際網路的核心,類似於工業中的作業系統,平臺企業未來將作為工業需求側與供給側的關鍵節點,可支撐形成工業領域的開放協同生態。一方面對接工業需求側與應用方,收集需求併為特定行業和場景提供多類解決方案與工業App;另一方面匯聚大量開發者,沉澱工業模型、知識庫等資源,推動應用創新。平臺企業可來源於資訊通訊技術企業、工業解決方案企業和工業應用企業等各類企業。深視科技屬於前者,羅克韋爾屬於後者。
中國企業因地制宜提出流程優化的解決方案,跨國企業搭建平臺改善工廠車間操作技術(OT)裝置的連線,通過OT和資訊科技(IT)應用程式的組合資料呈現工業裝置,生產線和設施的執行狀態,這樣的結合能夠發揮行業優勢,以行業為導向開發一系列解決方案,而非簡單搭建通用性平臺。
提上日程的就是建立生態圈。“除了我們在產品這一塊繼續做投入,讓它更完善,更有競爭力的前提下,我們在中國還會有自己的專業的實施團隊,然後同時要發展生態圈,有大量的本地的這種廠商有能力去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他們是我們要發展的生態合作伙伴。”陳智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