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暴跌,人工智慧第一股究竟發生了什麼?
在過去的一個多月,作為美股市場上最耀眼的人工智慧概念股——英偉達(NVDA)。股價連續下跌,從2018年10月1日的最高292.76美金,下跌到最低2018年11月16日的最低161.61美金,股價回撤幅度近45%。

作為曾經華爾街最寵愛的公司之一,機構和散戶都必備的人工智慧概念股,英偉達在最新一季度的季報後連續暴跌,創造了52周新低。人們不禁也會嘀咕,英偉達究竟發生了什麼?難道昔日的人工智慧第一股就此涼涼?
在回答英偉達究竟發生了什麼之前,我們需要先普及一個概念,以幫助我們瞭解英偉達的時代背景。即 憑什麼英偉達這家做GPU的公司,能夠成為近年來市場上的人工智慧第一股。
人工智慧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人工智慧這個產業的標誌性興起事件,無疑是當時Deepmind 團隊的Alpha Go 與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的史詩對決。當時,所有人都不看好Alpha Go,但結果卻出人意料。Alpha Go 四比一完敗李世石獲勝。
人們驚歎於Alpha Go的強大時,聰明的商人也看到了裡面能夠改變世界的商機。很快,緊隨其後,一大批從事於人工智慧的公司,如雨後春筍一般崛起。那麼人工智慧是怎麼運作的呢?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可以簡單的拆分為三個步驟:
1、我們獲取了大量的原始資料。
2、我們通過人工智慧演算法工程師,把這些原始資料輸入到人工智慧演算法裡。
3、在大量計算能力的支援下,人工智慧演算法將這些資料處理之後,輸出成更智慧的資訊,應用到終端產品上,讓終端產品變的更加智慧。
所以,在這三個步驟裡面,我們可以看到,人工智慧有三個核心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1、大量的原始資料
2、演算法工程師
3、大量的計算能力
而在這三個核心要素裡面,剛好英偉達這家公司,就牢牢的佔據了演算法工程師和計算能力這兩個核心要素。
在計算能力上,因為相比CPU,英偉達生產的GPU,更適用人工智慧所需的大規模通用平行計算能力。所以很多人工智慧公司,都購買英偉達的GPU作為人工智慧訓練晶片。
另一方面,英偉達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培育的CUDA編譯器,在GPU工程師的使用場景裡佔有極高的市場份額。對於這些演算法工程師而言 ,習慣於CUDA編譯器,也成了英偉達這家公司在軟體層面上的一個護城河。
因此,從某程度上來說,英偉達再人工智慧領域具有先發優勢和壟斷效應,基本上目前所有的人工智慧相關公司,都會採購英偉達家的產品。
自然而然, 英偉達也從一個做遊戲晶片的硬體廠商,轉型成了現在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公司。 其財報裡面,也將業務劃分成為了遊戲、專業視覺化、資料中心、自動駕駛、授權和代工五個領域。
在市場的眼裡,從英偉達轉型成功的那一刻起,英偉達就被賦予了人工智慧第一股的概念,成為華爾街寵兒。在盈利和業績增長的戴維斯雙擊下,英偉達市值節節攀高,成為一個非常典型的從眾交易(crowd trading)。
有句話說,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紙之隔。其實在資本市場上,從戴維斯雙擊到戴維斯雙殺也不過轉瞬之間。
擁擠交易的特徵是什麼?其一就是投資者對其風險偏好逐步提高,企業的估值倍數不斷提升。這一點從英偉達的歷史PE變化,就能夠一窺端倪。

資料來源:彭博,雲鋒金融整理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高昂的估值成了英偉達近期股價下挫的根本原因,那麼從結果來說,引起這次事件的催化劑是什麼呢? 我們可以從英偉達釋出的最新財報尋找原因。
從英偉達的最新季報開始說起
英偉達在2018年11月15日美股盤後,釋出了最新一季度的財報,報告顯示:總收入31.81億美金,同比+21%,但是環比卻是負增長。而且,對於下一個季度的業績預期展望,是27億美金,環比負增長近17%。
投資者對於英偉達這家公司給予了極高的增長預期和估值水平。如此差勁的業績預期展望,無疑給了投資人一記重錘。
在英偉達的財報裡面,管理層把收入放緩的原因,主要歸咎為mid-range Pascal products 的GPU渠道庫存積壓。而導致渠道庫存積壓的深層原因,卻是數字貨幣下跌。
挖比特幣需要礦機,礦機執行雜湊演算法需要算力,算力來自於採購的英偉達GPU。火熱的數字貨幣行情給了英偉達GPU零售業務巨大的需求市場,但是一旦數字貨幣行情下跌,大量的礦機挖礦成本高於數字貨幣價格,自然會把這些礦機淘汰。這些被淘汰的GPU進入了二手市場,不僅導致了GPU價格持續下跌,更是讓短期市場需求完全飽和,對上游英偉達的產能產生了負面衝擊。

資料來源: ofollow,noindex"> http:// pcpartpicker.com (價格單位:美元)
BTC價格趨勢

資料來源:彭博,雲鋒金融整理 (價格單位:美元)
那麼這個影響會持續多久呢?據英偉達的管理層自己披露,預期的庫存積壓可能需要1-2個季度才能釋放完畢。但是,從更保守的角度來看,如果數字貨幣進一步下跌,並且長期在低價位執行的話,釋放出來的二手GPU增量會更多,這對於英偉達無疑是一場有關時間和價格的鏖戰。
同樣的情況,我們也可以在油服行業和原油的關係中獲得借鑑。原油價格自從2008年後持續下跌,雖然在2016年觸底反彈,但是初期過剩的油服產能,並沒有因為油價的復甦有所改善。以油服行業ETF為例和美國石油ETF作比較也可以看出,油價的波動和反彈並不改變油服的持續衰退。

資料來源:彭博,雲鋒金融整理
那麼英偉達的GPU呢?從業績拆分上來看,英偉達零售GPU的銷售收入主要劃分到遊戲收入領域,2017整個火熱的數字貨幣行情,帶動了挖礦市場的蓬勃發展。從季度收入增長上也可以看出,2019財年的一季度的遊戲業務增長,相比2018財年一季度遊戲業務同比增長近68%。

資料來源:彭博,雲鋒金融整理
遊戲業務,目前依然是英偉達整個收入板塊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收入佔比始終在50%左右。快速增長的收入,支撐起了英偉達高昂的估值。但是一旦數字貨幣市場走熊,價格下跌,大量二手GPU持續流入市場,導致英偉達遊戲業務市場需求不斷萎縮,讓佔比50%收入的遊戲業務增長放緩,甚至進一步下滑到q1FY18的十億美金收入水平,那麼對英偉達的估值體系無疑是致命的打擊,這也是英偉達業績展望預期不佳的重要原因。
遊戲之外
除了遊戲業務之外,投資者更關注的兩個業務是自動駕駛(Automotive)和資料中心(date center)。
在英偉達的估值體系中,資料中心和自動駕駛一直都是支撐英偉達人工智慧信仰的重要業務。因為他們都是人工智慧領域裡最落地的商業場景。 但是,從最新一季的財報顯示,資料中心的增長資料在放緩,而自動駕駛大規模增長的時間點還未來到。
資料中心在整個英偉達的收入構成中,目前是僅次於遊戲的第二收入來源。如何理解這項業務?可以簡單的把他理解為其他科技公司在做人工智慧雲端計算平臺,需要採購英偉達的GPU。比如Google、亞馬遜、IBM這類大公司,英偉達在資料中心上的收入對應的是這些公司在資本開支上的成本。
資料中心的環比增長速度從上上個季度的16%環比增長,到上個季度的8%,再逐步下滑到現在最新的4%環比增長,或許可以看出或許兩個問題:
1、階段性的人工智慧市場容量增長放緩,有可能在人工智慧大規模商業落地場景出現前,這些大公司在資料中心伺服器上的投入正在審慎性的放緩。
2、同行業競爭者開始進入。尤其像華為也在推出自己人工智慧晶片,與微軟這樣的公司型大客戶洽談合作。Google的TPU也在進入人工智慧晶片訓練端的市場。從邏輯上說,雲端計算具有規模經濟的競爭特徵,能夠壓縮自己的成本是這些需要建立資料中心公司的訴求。而且,在人工智慧大規模爆發的時候,這些科技公司肯定也不會眼睜睜的,看著英偉達獨享如此巨大的一個市場。這也讓投資者開始擔心,英偉達是否還能獨享這一塊高利潤的蛋糕。
而在英偉達的自動駕駛業務上,最主要的問題是,目前體量較小,單季度收入僅1.72億美金,佔比5.4%。從大規模增長的角度來看,市場預估是在2020年,比如是與英偉達合作最密切的傳統車廠沃爾沃,也要在2020年才能量產基於英偉達Xavier方案的L2自動駕駛車輛。又或者像市場認為的,5G通訊才能帶來自動駕駛的根本改變。
總之,目前的自動駕駛業務還不足以成為英偉達的潛在業績增長點,並且在2020年來到之間,還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所以總結一下, 英偉達的現況——受人工智慧概念的影響,英偉達短期過高的估值成了股價調整的根本原因。而在業績上,因為數字貨幣下跌帶來的產能過剩,以及資料中心增長放緩和自動駕駛的進展緩慢,也讓投資者開始擔憂英偉達的未來業績增長能力。
價值還是價格
回到投資本源的問題上,價格與價值的關係。格雷厄姆說過,股市短期是個投票機,而長期是稱重機。很多時候,股票價格是圍繞著股票價值上下波動。
從目前的價格問題上看,目前英偉達的靜態PE估值22倍,對應最新一季度20%的同比增長速度看起來比較合理。但是不可忽視的,下一季度環比增長為負,同比零增長的一個狀態。同時,數字貨幣下跌導致的二手GPU氾濫,對英偉達的負面究竟能夠持續多久,會對衝掉多少的正常增長,並且資料中心這類高毛利潤業務的增長放緩,是否會影響到英偉達公司的毛利潤和淨利潤,導致動態估值變得更昂貴。這些都是很多投資者都關心,卻也很難完全弄明白的事情。
除了價格,在價值的問題上,投資者應該關注英偉達的GPU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壟斷地位是否牢固,人工智慧商業場景的落地難度究竟有多難,落地後的市場容量規模究竟有多大。
這些因素才決定英偉達的長期投資價值關鍵因素,而這也是科技股投資的難度和魅力所在。
結尾
當人工智慧第一股的股價表現和數字貨幣強相關時,我們就明白了。
熱鬧的數字貨幣市場才是盈利的基礎,而那些無法帶來利潤的人工智慧故事,都將在市場風險偏好下降時面臨無情的質疑。
時隔20年,是否還有人記得,當年網際網路泡沫,人們瘋狂地將所有故事製造的泡沫狠狠摔在腳下?
當風暴來臨時,華爾街不相信故事,也不相信眼淚。
感謝作者:Cody
封面來源:pixaba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