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財報輝煌背後:小米的“大算盤”
11月19日晚,小米集團披露第三季度業績。營收再創新高,各業務線進展神速,與美圖達成戰略合作......小米的表現看起來越來越像一家“優質”的上市公司了。據財報顯示,集團總營收508億元人民幣,同比上漲49.1%。經調整利潤29億元,同比增長17.3%。
訪問:
ofollow,noindex">小米旗艦店
除智慧手機外其他業務均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其中國際業務、loT以及生活消費品、網際網路服務的增勢迅猛,本季同比收入增幅分別達到112.7%、89.8%、85.5%。
在這些華麗資料的光芒下, 小米的主營業務手機業務毛利率同比由11.7%下降至6.1%,同比下降47.86%。
作為今年IPO的明星公司,揹負著投資人的壓力和外界的目光,小米的輝煌背後藏著彷徨。
技術創新之惑
自2010年小米創立之初,雷軍就為小米定下了極致“價效比”的發展路徑。
彼時,低端智慧手機市場充斥著魚龍混雜、質量難以保障的山寨機,而品牌手機價格高昂,小米以“1999元”為標籤橫空出世剛好填補了市場空檔。
雷軍曾對外表示,小米手機的利潤永遠不會超過5%。“高性價比”路線為小米圈了許多忠實米粉,也讓小米迅速崛起壯大,並贏得了國際聲量。
第三季度小米已連續四個季度保持印度市場份額第一,比第二名高出7%,達30%。在印尼的智慧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337%,累計排名第二。在發展中國家以及網際網路電商平臺剛剛興起的國家之中,小米依靠著複製在中國市場的成長經驗,遊刃有餘。
就全球市場來看,蘋果最新市場份額13.20%,小米9.7%,尾隨其後。然而從利潤看,蘋果以13.20%的市場份額取得了全部手機市場89%的利潤,而小米手機的“高性價比”戰略一直成為小米盈利的阻礙。
蘋果的研發、專利、品牌為它打造了天然的護城河,也是蘋果能賣到均價800美元的底氣。而定價在100美元左右的小米,只能採取“薄利多銷”。
曾經,小米依靠著“價格良心”做到了國內市場第一,不過中國的智慧手機市場,總是充滿戲劇性。
據IDC資料顯示,第三季度國內市場,小米出貨量下滑10.9%,在中國市場份額前五大的手機廠商(另外還有 華為 、OPPO、vivo、蘋果)之間降幅最大。
與此同時,隨著國內國民經濟收入的提高,價效比已經不是國內消費者的考慮重點。今年誕生的OPPO Find X、華為 Mate 20、vivo NEX 不斷重新整理著國產智慧手機的價格上限,邁過4000元價位段。
技術上不想落後於友商,“價效比”的定價又成為掣肘。硬體配置上,小米開始精打細算,在與技術創新之間做著艱難取捨。
小米也曾想在技術上有所突破,在華為自研晶片後,雷軍曾說“晶片是手機科技的制高點,小米要成為偉大的公司,必須要掌握核心技術。”
事實是,小米沒有自主研發的基因,號稱10億的研發費用也只是年研發費用近千億的華為的零頭,所謂的自研處理器“澎湃S2”遙遙無期,甚至已經不再提及,更像是一句營銷噱頭。
一條腿走路
同時,小米是一家上市公司,上市之後更難不去照顧投資人感情,重壓之下的小米不太可能佈局數年之後的戰略,市場和投資人都不會給小米太長的時間。
可小米的智慧手機業務不能永遠只靠一條腿走路。
沒有像華為晶片一樣過硬的技術加持,或者OPPO的年輕化、高顏值傍身。相比之下,小米覆蓋的價位段太狹隘,各系列定位也十分模糊。
在消費者看來,小米開始變得乏味。
以小米今年釋出的高階機MIX 2S、小米8以及MIX 3來說,在硬體配置上基本沒有太大區別,都是全面屏、驍龍845處理器、雙攝像頭。
小米MIX 3釋出後,連忠誠度極高的米粉也不禁在雷軍微博下的評論“失望”。
因此,技術上難有長進,抱團取暖成了小米選擇業務增長“新出路”。
據小米集團昨晚隨財報釋出的與美圖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公告顯示:小米將獲得美圖手機品牌和相關影像技術,以及大部分智慧硬體的30年全球獨家授權。
小米在公告中表示,這一舉措,將有助於提升拍照體驗、贏得更多女性使用者——“這一系列多品牌策略,將有助於小米進一步擴大和豐富我們的使用者群體,為手機整體業務提供新的增長點。”
上半年,小米投資的黑鯊科技剛剛推出了黑鯊遊戲手機,現在大家翹首以待的是和羅永浩錘子的“緋聞”是否也會迎來“官宣”。
其實華為在很多年前就在此方面展示了其前瞻性並取得不錯的反響:推出中低端品牌榮耀,以及針對女性使用者的Nova系列等。
小米的佈局也似乎寓意通過對使用者“精準打擊“來複制華為的成功,或者試圖就此改變自己躋身華為、OPPO、vivo身後的宿命。
“AI+loT”是未來
尋找合作伙伴,制定如此的戰略方向,雷軍看得很清楚。
雷軍稱小米是一家創新驅動的網際網路公司,事實也是如此,小米從來不應被看為以高科技和研發標榜的硬體廠商,30億的年研發投入與近千億投入華為和蘋果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在和美圖的合作中,小米也是在發揮自己供應鏈整合和網際網路營銷的優勢,美圖才是那個搞技術的幕後工作者。
許多人唱衰小米只做“組裝工廠”,沒有像華為一樣的技術優勢。但在像蘋果一樣擁有改變智慧手機發展歷史的顛覆性或者高壁壘的技術誕生前,並不能威脅到小米現今甚至此後的成長。
小米在意的並不是自家智慧手機的未來,而是在5G+loT時代到來前,作為個人以及家中一切智慧裝置入口的手機,使用者保有量有多少。
為此,小米線下新零售“小米之家”在驗證成功之後開始廣泛複製,截至今年9月30日,小米已經在中國大陸設立了499個小米之家,線上線下渠道加速打通。
2018年雙十一,小米智慧家居裝置成果得以集中體現。
雙十一全天,小米售出了223萬件IoT智慧裝置,電視、路由器、淨水器等品類上百個品牌、店鋪、單品銷售額第一。其中最亮眼的智慧電視,銷售量和銷售額在天貓、 京東 和 蘇寧 上均排名第一。
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雷軍宣佈小米麵向智慧家居的人工智慧開放平臺,成功入選最能代表本年度科技發展前的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
雷軍在現場表示,“截至二季度末,我們IoT平臺啟用的裝置有1.15億臺,在全世界排名第一。我覺得在這一點,小米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現在與美圖“聯姻”,就是能夠更廣泛地獲客,為loT的指數級爆發蓄能。
雷軍把寶壓在了loT,壓在了未來。
2018年2月,雷軍在小米年會上定下新目標:小米要用十個季度重回中國手機市場第一。
十個季度後,如果小米的“戰略合作”收到正反饋,loT實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那麼,小米未來可期。
然而,中國智慧手機市場風雲詭譎,誰也無法預測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