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Data 5G競爭力觀察系列二:5G Core主流供應商優勢點評
知名諮詢公司GlobalData最新發布了《審視5G技術的成熟度和商用程序》(Review of 5G technology readiness and commercialization)報告,對5G RAN、5G Core、5G Transport三個領域的關鍵技術進行了評估。
在5G Core領域,GlobalData評選出五家主流供應商,分別是華為、ofollow,noindex">中興 、思科 、愛立信 和諾基亞 。
Affirmed Networks、Mavenir、Radisys、Core Network Dynamics、NEC/Netcracker被GlobalData列為挑戰者,由於5G Core可以通過軟體部署,門檻有所降低,這個領域也進入了多個新玩家,如Athonet、Connectum、ExteNet、Hitachi、NEC/Netcracker、三星和VMware。
本篇報道摘錄了報告中,GlobalData 對5G Core關鍵技術和五家主流供應商的相關觀點。
5G核心網的關鍵技術
首先要提的是雲原生VNF,基於雲原生的虛擬化網路功能(VNF)雖然非5GC的必須要求,但由SBA帶來的業務敏捷性要求網路功能以一種新的形式呈現。基於雲原生的VNF,應用邏輯和應用資料進行明確分離,採用微服務架構,對功能進行更小顆粒細化,對邏輯元件進行重用,使得5GC具備更簡易上線和編排的能力。
其次是通用VNF資料管理,整個5GC的統一應用資料管理需要VNF的資料進行共管。VNF資料需要在整個核心網可接入(可能擴充套件到傳統邊緣網路) ,促進VNF彈性、切換和升級。另外網路資料通過標準應用程式設計介面(APIs)進行對外開放,實現網路優化或網路貨幣化。
再就是網路切片編排,在物理網路之上依託“Network Slicing”對虛擬網路切片進行建立和管理,適用於接入網和核心網。從核心網角度,AMF可以包含NSSF(Network Slice Selection Function)功能,兩個NF使用同一個切片識別符號(Slice Identifier),所有的網路功能都在NRF上進行註冊。5G端到端切片編排是基於ETSI現有NFV管理和網路編排(MANO)架構的擴充套件。
還有控制面和使用者面分離(以下簡稱CUPS),利用CUPS技術對核心網的控制面和使用者面進行分離,實現清晰的功能拆分和獨立的資源彈性。新SBA架構使得核心網路和接入網路進一步解耦,促使核心網部分功能更加靠近邊緣網路來滿足5G低時延需求。CUPS技術被引入4G EPC網路,同時為4G核心網向5G核心網平滑遷移提供保障。
5GC另一個需要關注的技術趨勢,是向一張融合核心網演進。目前技術已經可以使核心網同時支援2G/3G/4G和5G的接入。比如,3G/4GIMS業務可以進行網路切片,用於特定行業的分組核心網可以網路切片,甚至2G / 3G固移軟交換可以支援雲原生VNF。
能夠看到,5GC網路呈現的是演進而不是革命,基於SBA的5G核心網在網路設計層面發生根本性改變,但演進到5G核心網必須是一個平滑的過程。5G網路的核心是必須具備多種網路模式接入能力,包括固移融合。對於現有核心網來說,在架構上引入兩項新興技術,NFV和CUPS(Control & User Plane Separation)可以助力實現平滑演進。
基於CI/CD實現軟體流程自動化。持續創新、 持續開發和持續部署目前已被電信界廣泛採用。不但改變了廠家向運營商交付軟體的方式,也改變了運營商在網路中部署新軟體的方式。運營商部署軟體採用自動遞增的方式,功能在不斷的迭代更新,保證核心網始終具備最新功能。
5GC還必須具有分析能力,為了解決管理複雜性,同時確保服務可用性和服務質量,5G核心網解決方案需要利用先進的遙測和分析,來提供準確的網路檢視,包括關鍵網元和流程。分析與網路自動化相結合,有助於降低運營複雜性,並最小化宕機時間。足量的分析也可用於新的業務規劃,幫助網路適應不斷變化的流量模式。
5G核心網的競爭格局:五家領導者
思科的超級分組核心網(Ultra Packet Core,UPC)利用其在IP和虛擬網路的領先地位,推出了滿足當前4G網路需求的解決方案,並支援VoLTE,WiFi呼叫,物聯網和5G等業務。
思科在RAN領域不可知的市場地位,成了它對付競爭對手的關鍵營銷賣點,後者因為在移動接入領域的成功,反而使其受到創新的束縛。
思科的Ultra Services Platform(USP)為所有虛擬化網路和移動應用程式和功能提供支援,併為UPC提供了空間。思科推出了Ultra-M,以迎合規模略小的網路和垂直市場機遇,這為所有供應商帶來了巨大的增長機會。
與所有5G核心網廠商一樣,愛立信強調,要成為5GC第一家運營商,首先得在完整的SBA架構標準化之前,引入帶有CUPS的5G EPC(即核心網路徑清晰)。 愛立信很早就將(資料包)核心網包含在網路切片中,並且在與運營商聯合展示網路切片方面獨一無二。近期,愛立信宣佈與多家關鍵運營商進行了多項核心網升級和現代化專案,包括Melita和Cosmote。俄羅斯運營商MTS還選擇愛立信進行5G和物聯網網路轉型,利用愛立信無線電系統和核心網解決方案升級其網路,為5G和物聯網做好準備。
華為的CloudEdge是“one mobile core”解決方案的一部分,能夠支援2G/3G/4G和5G接入網路。2017年9月,華為在愛立信和諾基亞之前完成了由IMT-2020(5G)推進組主導的5G研發試驗第二階段的5G核心網測試。同時,華為為阿聯酋運營商du,浙江移動部署基於CUPS架構的網路。寧波電信宣佈華為將為其部署MEC網路,在鎮海區打造一個MEC(多接入邊緣計算)智慧工廠網路專案。華為CloudEdge解決方案還在2018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上獲得“最佳網路軟體突破”獎。
諾基亞的5G“Future-X”網路架構在2016年定義了8段5G架構,遠早於競爭對手。在2018年一季度,諾基亞公佈Future X 5G端到端方案,包括5G RAN、採用SDN技術的“anyhaul” 傳輸網,以及5G核心網解決方案,通過自動化和機器學習降低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 )。諾基亞的CPC解決方案部署了雲和Web技術,同時利用其先前的分組核心知識庫提供了多種部署選項。CPC使用雲原生架構,其中包括軟體解耦,採用“更有效的狀態”處理機制即無狀態軟體設計,以及公共資料層。CPC支援網路切片以及集中式和分散式部署模型,以實現靈活的擴充套件性、高效能、高靈活性和高可靠性。
中興通訊在2018年1月釋出了面向商用的全融合Common Core解決方案,即一張融合核心網同時支援2G / 3G / 4G / 5G /固定接入,以最少的投資建網,並且實現向目標網路平滑演進。
中興通訊一直積極推廣其5G-Ready的全虛擬化核心網(vCN)成功案例。中興通訊公佈了多個商用部署案例,包括與印度的Bharti Airtel利用原生雲和容器化技術進行部署的專案,與法電集團合作開發的5G用例,與Wind 3在義大利開展的5G專案,完成了IMT-2020(5G)推進組主導進行的5GC實驗室測試,驗證了基於關鍵服務的架構(SBA)、網路切片、CUPS和MEC功能。中興通訊還與西班牙電信Telefonica成功完成了5GC驗證測試(第2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