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析84-網際網路給教育帶來了什麼
之前我所看到的網際網路教育,是線上教育,磨平地理界限,磨平教育資源的不對稱。
1、在大學時候搞TED,就是一種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好大學和其他大學的教育資源差太多,導致學生學習和眼界不一致。而TED通過分享,讓大眾去更多接觸不同領域的優秀學者。而這裡,TED是讓你開啟新的世界。
2、大學裡比較火的則是義教。所謂的教育資源西輸,嘗試在去貧困地區架起電腦,讓孩子得到教育。但之前的義教時間短,也導致教育的不可持續性,教育得不夠充分。所以義教偏向開闊眼界和培訓多些,而不是教育。
張邦鑫將教育行業看得透徹。這個透徹在於對分得清教育的本質,能理順教育的市場環節,各種模式的瞭解,而對於網際網路給予教育帶來實質的作用也很明確,所以才有了它對行業的未來見解。
教育相關的概念
1、教育與學習
教育:一種社會對人的約束性的要求。就像義務教育,它是社會對某個個體自上而下的要求。
學習:是站在個人的角度說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自下而上的想學習的需求。
2、培訓與補習
培訓:偏短期的一種學習,它不是一個體系的、長期的;
補習:針對某些知識點不明白的地方進行的。
3、知識付費、付費服務和免費內容
免費內容:使用視訊資源或文章的開源與免費,作為播放渠道工具。
知識付費:單次或多次內容的服務付費,例如得到、極客時間。
付費服務:直播、大班、小班、1對1的直播。
東南亞的課外輔導旺盛的思考
1、受中國 儒家文化 影響比較大,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而歐洲美國這些,讀書並不是最重要的,做司機這個理念也很不錯的。
2、人口的 高密度 。高密度帶來的高壓力,身邊人的學習,學習打卡、閱讀打卡、運動打卡都會對身邊人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而歐洲人口密度低,沒有這種競爭性、壓迫感。
3、 經濟增速 。命運的改變,就是一種高強度競爭,在成年人世界裡的高強度競爭會把各種壓迫感帶到家裡傳遞給下一代。經濟增速與成年人世界的競爭壓力以及和中小學的競爭壓力幾乎是線性相關的。
不同成本決定不同的商業模式
1、經濟成本。需要花錢的,也有不需要花錢的。
對應模式:有趣不用耗腦內容,甚至免費最好,這樣也對應的爭取到更多海量使用者,
此類模式側重 廣告收費 。
2、時間成本。比經濟成本更大的是時間成本。線下輔導班一學期40-50小時,30小時在路上,再加上作業等時間,時間成本也不小。
對應模式:有用的內容。分級閱讀、輕內容、輕課程等內容付費,像得到、喜馬拉雅大量的都是有用的內容。使用者在意的是時間成本。
此類模式側重 內容收費 。
3、機會成本。遠遠大於第一、第二個成本。例如考上好學校或者要成才或者成人,機會不可逆。
對應模式:提升孩子學習成績的、培養習慣的,也包括升學的。不在意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所以1對1比較火。
此類模式側重 服務收費 。
未來趨勢
1、數字產品長期價格趨向於零。
內容付費是因為它基於有效的時間和有限的人群,是可以付費的。但很多領域會將它轉成廣告付費。
2、原子價格也趨向於零。
硬體值錢是因為凝聚複雜的人類勞動。機器人越來越多,原材料價格越來越貴。他今天之前是人類勞動,因為人類勞動消耗了人的壽命,壽命是有限的,所以它值錢。未來它會因為製造的人力成本下降而逐步降下來。
3、服務會越來越貴。
服務的本質是消耗人的時間。有人給我們端盤子時,理論上他就是消耗他的生命。而且他是稀缺資源,他會越來越來貴。歐洲和美國等的服務員待遇還真是不差。
4、心智價格越來越貴。
所有心智價格會越越來越貴,所有創意創造性的產品。它消耗的是人的靈魂,心智資源一定會越來越貴。這個可以參考歐洲社會的創意者作品的價格不菲。
教育的本質不是科技
教育的本質不是科技。老師跟學生的交流和溝通根本不是你教給他多少知識,根本不是你用什麼手段、方法、高科技、大資料解決了多少問題。更多的是你 傳遞了多少熱情 , 傳遞了多少能量和愛 ,你有 多在意他 ,你幫助他多大程度的 開拓了他的視野 、 解決了他的自信 、 他對學習的信心 、他從 學習中得到的成就感 。這些東西,恐怕不是資訊科技、科技、資料、AI這些東西能夠改變的。
如此看來,教育更多是育人。
雙師模式助力線下傳統培訓
什麼叫雙師呢?將學和習拆開。
學變成課堂上由主講老師帶領,習是由輔導老師完成,課前預習、課後答疑由輔導老師完成。判作業、答疑、培養興趣等等分工也會明確。
雙師的好處:
1、首先不需要接入網路,只要有電就可以上。
2、AI是輔助課堂,教師負責鼓勵人、育人。
3、它是釋放產能的,當然它真正的作用是停留在教學上。
橫向平臺:它會給所有機構提供某一個或多個領域的水和電。
縱向平臺:一個區域做得好的機構縱向平臺可以連線產品。

縱向產業鏈的環節
品牌、營銷、銷售、教研、技術、教學、服務、售後這些環節,會逐步出現橫向平臺,將他們的教研、教學、技術開放給全國的中小培訓機構。
每個行業發展的趨勢,從野蠻生長到每個環節的專業化增強,在電商模式尤為如此。
而好未來這個雙師模式,也是模仿醫院,開始真正精準的個性化開始專科。
教和育,AI很大程度上在有些學科和領域是可以替代的,育是人類智慧,這是機器智慧和人類智慧結合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