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S觀點碰撞:教育產業是否存在泡沫,未來趨勢在哪兒?
多知網12月4日訊息,在2018未來教育大會上,在《下一個風口,教育產業新趨勢》分論壇中,教育產業投資人闡述了教育的投資邏輯,對是否有泡沫進行了爭辯,分析了未來教育產業投資的趨勢。
本場分論壇主持人為36氪總監廖苑伶;嘉賓有達晨創投董事總經理李冉、好未來教育集團副總裁蔡翔、經緯創投投資董事牛立雄、新東方教育文化產業基金副總裁張育寧。
嘉賓基本認同職業教育、素質教育、國際教育等在未來有很大的機會,對於泡沫論,大家認為,相對於其他行業,教育行業的泡沫不大。
以下為圓桌實錄,多知網整理編輯:
不同生態,教育產業投資邏輯各不相同
我們這場都是由投資人構成的環節,第一個問題,今年教育行業非常熱,大家基於自己的機構的背景,因為在場有集團的也有VC財務投資,大家基於自己的背景,能不能來聊聊各位投資教育賽道大的邏輯和看到大的機會點是什麼?要不按順序來聊。
李冉:大家好,我是達晨的李冉,我簡單講一下我們投資教育行業一些簡單邏輯。
我們把大概的企業其實分為三類,一類做產品的,一類是做渠道的,一類是做服務的。那我們都知道做產品,我就不多說了,都是一些比較實體的公司。做渠道的公司,在過去幾年之內也被網際網路改造差不多了。
我們就在兩三年之前就突然發現其實服務業的公司很多還沒有線上化,其中一個最大的領域就是教育行業。我們知道服務業毛利是非常高的,但是服務業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做不大,主要是受制於管理半徑、管理效率這兩個問題。網際網路其實很好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說對教育行業來講,新技術,也不算特別新的技術,網際網路技術對教育行業的改變是非常深刻的,它提升了管理效率、擴大了管理半徑,就使這樣一個原來傳統上不能夠做得很大的公司有可能出現一些規模非常大的這種,有可能上千億市值的公司,我們近兩年佈局了能夠通過一些新技術來提升這個行業管理效率,提升管理半徑這樣的公司。這個我覺得是我們大的一個投資邏輯,很多專案都是在這個邏輯下投出來的。
蔡翔:從好未來角度來看教育行業不僅非常寬的一個賽道,它的特點在各個垂直領域都會出現很多頭部的領頭羊,所以在垂直領域裡面去找能夠成為一方第一的公司,是我們非常在意的一點,而且希望能夠大家形成很好的協同,希望形成很好的協作,這是一種很典型的上市企業投資思路。
另外一方面我們也會關注橫向大的機會點或者說橫向的邏輯架構,就比如說在教育領域裡面我們會看中三個線條。
第一,觸達。任何的生意能夠形成真正的完整的付費的流程觸達是第一位;
第二重要就是內容。因為所有的教育離不開內容的核心。所謂大學,真正大師產生好的內容,在當前時代真正出現好的內容的或者說我們把服務業作為內容一種形態就會有很多創業公司,他們能夠通過長期的積累而且獨特的視角做出非常好的內容形態,我們也願意在這方面進行投資。
第三是資料,從長遠來看,能把教育品質而且能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是需要有大量資料回饋而且做到精準分析和匹配,無論對於資料獲取端以及對於教育資料的分析能力,或者說形成完整的資料閉環的這種商業模式公司也是我們非常在意。
牛立雄:大家好,我叫牛立雄,來自經緯中國,我們是一個典型的財務投資人,我們美元人民幣雙幣種管理了300多億,我在經緯負責教育領域投資。
我們自己在這個領域投資思路跟其它領域也沒有什麼特別不一樣,我們主要的一個思路在我們認為比較寬廣大的市場裡面去找最優秀的人,主要是這兩個條件。最寬廣的市場理解,可能跟有一些行業的投資機構理解不太一樣,因為我們經緯是分小組,每個小組裡面我們扎得還是相對比較深,我們對行業有自己的認知,比如市場定義,K12是個大領域,其它我認為是小領域,在我們看來我們不是這樣看的,我們對稍微細分點的領域做一些研究,我們覺得整個細分領域有很大的機會,整個線上教育在中國才剛開始,除了成人教育之外,在學生層次滲透率還是非常低,總體來說我覺得機會還是非常多。
人這方面,優秀的人,我們的定義,總體而言,我自己在這個方面相對比較多元化,我沒有把人固定成一個框框,比如創業過兩次的人,成功有經驗的創業者或者剛畢業的學生我都有投,我既有投已經有40多歲開始創業的人也有剛畢業的學生,這些人背景裡面既有以前做教育培訓也有完全沒有做教育培訓就做網際網路,在我們看來都是可以,總體上我們對這個團隊像學習能力、胸懷、格局我們是比較關注的,其它的條條框框問題我們相對關注比較少。
我們經緯目前擁有的公司裡邊它是非常多元化的, 從具體策略上來說我們現在主要是三個大的策略,從三個角度,一個對整個線上教育,一個新供給帶來的變化。第二個,營銷方式帶來的新的機會。第三個,新的技術帶來變化。
因為今天時間,也很多嘉賓精彩分享我就不展開講了,三個邏輯支撐今天在市場上算是非常活躍教育投資機構,我們手上有VIPKID、粉筆等等一系列的公司。謝謝!
張育寧:大家下午好,我們作為新東方教育產業基金參加下午的論壇。
我們這個基金脫身於新東方科技教育集團,作為我們這支基金整體不管從理念到基金、機制到團隊上我們豆油濃厚新東方集團的基因,看待投資,我們基於新東方25年發展基礎上,辯證看待這個問題。我們投資大邏輯基本有四個,社會價值、內容價值、技術價值和渠道價值。
從社會價值上來看,首先追溯到92年的時候,國務院剛剛把教育產業劃分為第三產業。教育產業化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新東方也是乘著教育產業化的東風發展成為接近百億美金市值的上市公司。所以我們看到整體現在的中國的教育市場的產值每年超過4萬億。我說的4萬億包含了線下校內的體系,這個校內體系3萬億你是很難把它簡單產業化。我們看到一段過去有很多民營資本湧入到這個領域,包括一些地產公司和非教育類上市公司,開辦學校收購幼兒園,出現了社會問題,所以現在整體政策是收緊的狀態。
我們作為這個產業投資人來講,我們的一個感悟是什麼呢?就是你在做教育投資這件事情有一個大前提,這個大前提排在賺錢這個事情之前。就是你的教育理念一定是正確的,你是為了實現教育公平,這一大前提。沒有這一大理念大前提,資本就變成了門口野蠻人。資本進入到教育這個產業當中去,其實它並非是一件完全的好事,帶來更多的是教育不平等。我們做教育投資這件事情,我們只投資符合黨的全面領導方針,有健康教育理念,有社會價值的公司。
其次,我想把這個內容價值和技術價值一起說。因為教育內容其實從體系和標準上,在過去一百多年來沒有什麼大變化。體系我們用的還是布魯斯的體系,分課的體系還是一百年前哈佛的標準。這個體系跟標準在中國落地大打折扣,整體中國大的現狀就是地區之間不均衡,教育資源相對來講是比較匱乏的。所以在這個層面上,中國情況很多的教育與其說更像現代教育不如說更像科舉教育,校外市場上基於應試私塾教育,校內連私塾都不如。
我們更願意看那些更能夠讓我們的中國教育貼近現代教育的公司,能夠把AI能夠把大資料把影象識別、語音識別,不只是簡簡單單依靠人來傳達的公司。
渠道價值,說白了也就是流量價值,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渠道跟流量本身也是最容易跑偏跟踩坑的一個地方,在這兒我想先賣一個關子,稍候再跟大家討論。
教育行業泡沫相對較小,線上市場相對集中
廖苑伶:謝謝剛才四位的分享,大家聽到分享有很多相似也有不同的點。張總順帶說出了第二個問題很好的延伸。特別想問大家因為今年很多投資人都來看教育,可能原來不看,是因為覺得教育是一個扛週期的賽道,大的資本比較冷的環境裡是一個很好扛週期賽道,但是也會有另外一個聲音,覺得現在有不理性現象出現,包括今年已經有一對一公司暴雷的現象,大家怎麼看教育行業是否有泡沫出現,大家是不是有一些自己更理性的一些感想或者看法能跟在座分享一下對大環境的判斷。
李冉:我覺得其實任何一個行業出現這種起起伏伏,比如說有這種泡沫的時間和有泡沫破裂的時間我覺得很正常,教育行業也不例外。這兩年我們從一個投資人角度來講,感到一級市場很多專案估值特別高。
我理解泡沫其實是一箇中性詞,它不一定是一個貶義詞。 在一個行業發展的初期,泡沫有可能讓這個行業快速起來,但是到了後期會對這個行業造成一定的傷害。我覺得這個事情,最好還是由市場來解決。 比如這個專案估值高也好低也好,我們很難來判斷,市場是公正的。經過時間檢驗發現,每一波週期過去,有一些企業成長了,也有一些企業最後受到了問題,主要這些。
蔡翔:所謂教育行業有泡沫,我們如何拉開看在整個投資領域裡面,可能在其它行業裡面泡沫恐怕與教育行業更大一些。教育一個很大的好處是,這個行業相對來講在現金流產生的能力是很好的,而且只要創始人和公司認認真真去做,其實他能夠提供一個蠻穩健、蠻長的成長過程。很多時候出現估值上的高高低低,不完全這個行業本身的問題,而這個行業有沒有能力把短期的泡沫充實,發展好的企業,發展是穩健的,過段時間能把泡沫填上。我們不認為泡沫本身有那麼大的傷害。
另外一方面,泡沫也會促進行業裡的創新,而有的時候創新會脫離實際的狀況。
牛立雄:今年確實教育投資是比較熱的,但是我覺得這裡面實際上沒什麼泡沫。這裡面要跟我們其他領域相比還差得遠呢,總體而言我認為大家看到個別的一些細分領域估值可能有點超前而已,這個超前需要未來用業績消化,總體而言, 今天教育是正處在從線下向線上遷移的過程之中,整個行業還在非常早期,我覺得在投資方面實際上沒有什麼泡沫的。
剛才廖苑伶講看到一對一的公司就暴雷了,經營不下去了。用兩個角度講,一個是市場正常淘汰的過程,這些公司經營了好幾年,到了經營好不好的時間了。另外,這些領域公司它有一個特點,因為它都是正向現金流,總體而言市場優勝劣汰的過程,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部一樣,線下開一個店大部分倒閉這個是不正常的, 在線上,線上行業特性決定了第一名第二名掙錢,後面逐漸要被市場淘汰,今天發生的一切就是自然選擇的過程。
張育寧:泡沫是否存在這個事情,我個人覺得在教育行業裡面尤其在流量和渠道這些網際網路教育公司裡面它還是和2015年一樣存在一些泡沫,因為我們在2015年的時候經歷過O2O教育的泡沫,搶佔流量山頭上死屍累累的專案,我搶佔網際網路高地,我有了活躍度基礎我能變成下一個騰訊或者下一個今日頭條,沒想到它變成了下一個開心網。我們覺得教育是延時滿足的東西,網際網路是及時滿足,對教育來講它是非常非常慢的活,用網際網路的思維有很多是不能滿足網際網路教育領域。不管機構投資人還是個人投資,他們做網際網路教育投資,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流量、活躍度網際網路指標上,在教育理念跟產品上沒有給到足夠的關注,這個很有害的事情,投資人的抉擇反過來影響專案,他們自己對KPI的考核,這是很關鍵的事情,所以才會催生出很多網際網路教育公司是TO VC。網際網路教育公司做GMV、做高估值做流量,管理人創始人自己不來刷流量,不來刷網際網路指標,下面的銷售,老師也會刷,為什麼?有套利空間,這是非常不健康一件事情。
我認為我們 投資人看網際網路教育專案的時候,我們也是要重點關注這個專案本身的教育屬性,它的產品,它的理念是怎麼樣的,這是非常關鍵的一個事情。
此外,我覺得對於教育行業裡面很多的泡沫不是泡沫,它是有價值,我們拋去專門刷流量的渠道和網際網路教育公司不談。
我們都知道教育產業是一個大產業,中國教育產業做得相當不成熟,大多數投資人很有眼光,我們好像不惜重金佈局進去,這也是好事。以資本力量快速推進了這個產業本身發展。說白了還是一個事情,資本求快,教育求穩,教育這件事情本身也是一個慢活,他們要給予更多的信心和給予更多的時間給教育的公司來做進一步發展。資本這個步子不能邁得太大。
未來素質教育、職業教育、國際教育空間比較大
廖苑伶:簡單總結一下前三位投資人還是比較樂觀的一個態度,並且認為教育行業還是有比較強的頭部效應的,即使現在可能會有一些估值偏高,未來還是可以做得更好。張總比較理性看待這個事情。
下一個問題,我們覆盤了今年的一個情況,明年這個行業大家有沒有自己更看好的一些方向或者是新的機會新的商業模式的出現,在教育大的行業裡,偏展望型的一個問題。
張育寧:我們作為新東方本身產業基金,我們看專案更多的是基於我們新東方本身的業務協同還有專案本身教育價值來看。所以我們偏重幾個方向,主要有六個方向。按照年齡分,我們主要分為早教幼教,K12階段、職業教育階段。按照技術賦能或者性質分,我們又分為國際教育,AI+,和非學科素質教育階段。對於早教幼教階段我們更偏向於線上,現在人口紅利也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期,早教幼教專案其實首當其衝要受到衝擊,各位投資人都有共同的看法。對於家庭教育這一端,它是一個強剛需的一個領域,對於父母來講,這一代的父母網際網路滲透率極高,用一些線上手段做家庭教育很適應市場需求的一個產品,經常有人說一句話,你教育孩子沒有一桶水你怎麼給孩子一碗水,教育父母是很重要的一步。
K12教育也是有很大的機會,線下的機構首當其衝受到最強衝擊。對於K12階段家長需求沒有降低,很多家長因此轉向更有便利性、價效比更高的線上產品,我們認為線上K12還是有很好的發展機會。
國際教育這個階段,新東方本身做國際教育起家,我們是最早的業務就是留學產業鏈上面的業務,留學產業鏈上我們看到還是有很多很好的機會。一,孩子留學送出去之後,留學後的產業鏈是有很高的價值,甚至比留學前我們覺得更要多。另外,海外有一些教育的產品、教育理念、 教育內容其實是可以在中國落地化來進行普及的,這個我們也看到了很多的可以做的事情。
然後職業教育就不用說了,職業教育至少現在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發展時期,受人口紅利衝擊是最弱的。另外,職業教育使用群體和付費群體是一個人,所以教學完成度會變得特別高,學習主動性也會很高,這部分人也是網際網路滲透非常高的,用線上的形式解決職業教育大部分的內容。
AI+和素質教養。AI+不必多說了,這是勢在必行的,讓中國的教育變成現代教育的一個契機。素質教育也是一個新興方向,我們看到方向更多不是傳統的音樂、美術、體育這樣的專案,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一些新的一些教育理念,像PPL或者(SDEEM)教育方法跟國際教育是相關,先進教育理念要麼從加拿大從美國從以色列來引入,這也是一個未來一個很好發展方向。
牛立雄:我是比較看好, 我覺得這三個領域。一個早幼教 ,目前供給還是非常缺乏的,大家還是比較好的東西,市場沒有很好被滿足。
第二個,線上的私塾教育,私塾教育品類非常多,在線上能夠交付,我覺得也是不錯的,這裡邊有些品類大一點,有的小一點,線上私塾教育第二個。
第三個就是國際教育,線上國際教育,這三個領域是我們比較看好的。
蔡翔:剛才兩位嘉賓說得非常全面,無論垂直賽道還是線上線下都有涉及。我如果做一個補充,我感覺在2C領域之外還有2B很多機會,隨著整個中國教育體系不斷髮生結構性的調整,我覺得這個機會呈現出來。一方面國家政策導向會越來越向公立學校進行傾斜,學生時間可能在公立學校這邊所花費更多,如何賦能或者幫助公立學校提供更好的內容、產品以及他們內部提升管理效率和教學效率的這種工作方法和SaaS平臺這我們非常關注這個大的方向。
而對於中國非常龐大的民辦教育領域,你會發現當前狀態是高度分散,其實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很難有一統天下格局出現,大量中小機構依然在市場上發揮重要和活躍的作用,這個時候如何幫助他們來提升自身的教學品質、教學質量或者說在獲客管理或者對於學生學情跟蹤資料分析相應能力建設上我們能提供什麼樣的幫助或者我們和市場上的企業協同起來是非常重要。
在2C領域,素質教育尤其職業教育這兩端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內是政策上比較鼓勵而且空間會比較大。而在於這種K12教育階段,大家也可以看到義務教育階段政府在資本的流入控制上會有很多想法,課外教育,對於課外輔導政策收緊也可能會對很多企業產生一些壓力和負擔。在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對於像好未來、新東方頭部機構某種意義也是一種機會,確實自身不僅能夠加強本身的素質和能力建設,也會在市場上面對更少的競爭。等到這一波市場過去之後,我覺得圍繞K12會有一些新機會出現,當前情況還會圍繞政策導向我們會更多觀察市場一些演變。
李冉:我覺得未來教育它的機會其實主要在兩大方面。
一個是新模式,一個是新需求。
新模式我又把它分成兩個層面,一個是新技術,新技術出現之後包括現在的AI包括一些網際網路新技術對傳統效率提升這是一種機會。
第二個包括新內容新方法,大家是不是在教學內容或者教學方法上做一些改進,能夠把教學效果提升,這可能也會存在一些機會,這是第一個是新模式。
第二個新需求。新需求的話我又分成兩類,一個是新的區域的需求和新的細分的需求出現。比如新區域,我們可以看到現在三四線城市參學率不斷提高,也帶來一定增長機會。細分增長需求,除了大家講的素質教育這些領域,我們也注意在職業教育也出現一些新需求。比如會計這個問題,原來大家以考證為目的,現在很多人對考證沒那麼重視,更多在意實操,這些可能存在機會。
廖苑伶:剛剛我們聊了非常多基於大行業的一些看法,下一個問題其實是想問問各位,各位投過不少很成功的案例,想問問大家,基於過往投到的一些不錯的案例有沒有一個你們的分享,關於這些跑出來的公司你們投出來之後,他們是時機比較好,還是團隊契合度賽道打法比較好,希望大家有更具體的分享。
李冉:在這樣一個條件下這個企業成功概率會大一些。 就第一個首先這個需求是真實的 ,它不是一個偽需求,這是第一點。
第二個,這個團隊一定要跟這個事匹配,看這個團隊做的是什麼樣的業務,如果是做教育的話,可能是既要懂營銷但是也要懂產品的運營,如果是僅僅懂營銷的話對產品運營不太瞭解,可能也是特別容易出問題。
第三個,我覺得一個好的公司一定是這個行業裡邊的領軍企業,其實從我們的經驗來看,這個行業地位往往是從企業誕生那天就基本上確定了。後來的這種企業通過追趕然後反超這種情況不是說沒有,但是實際上這種情況是非常少的。所以我覺得,什麼樣的公司成長起來概率比較大,我覺得第一個是,確實是需求是真實的,然後第二個團隊是跟這個事是匹配的,第三個就確實它必須是行業內的領軍企業。
廖苑伶:李總想追問您一個問題,一開始領先地位就是確定的,那這個領先地位是來源於他們時間上的先發優勢還是什麼樣的優勢?
李冉:我覺得是行業開創者那肯定是最好的,往往行業第一名,這個開創者和第二名其實他們差異不僅僅是一個時間上的差異,更重要的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差異。你會發現往往行業開創者他的思維方式是開拓性的,他可能是從客戶需求來出發去探索一種新的模式然後去滿足這種需求,他是這樣一種思維方式,但是往往到了後來,比如說第三第四或者更靠後的時候它是一種模仿型的思維,前邊是怎麼做的我也照抄它,這兩種不同思維方式決定兩種創業者的格局不一樣,最後達到的高度也是不一樣的。
蔡翔:其實好未來投過蠻多的專案,很多都很成功。我舉一個新的例子,整個行業領域裡面,線上素質教育現在逐漸成為一種趨勢,線上素質教育我們投了VIP陪練,幫助廣大青少年學琴的陪練。第一個,抓住了一個大的趨勢,素質教育成為家長願意為之付費也願意為之花費投入。第二點,這個剛需抓得很巧妙。你會發現學習學習,習上的投入比學上的投入更大,在習上實現線上化可能比學本身更容易,我們把習簡單認為練的過程,練某種意義上是相對簡單不斷的重複,只要有一點的指點就可以,而不像學需要大量的啟發,知識密度強度高的輸入,那個門檻難度更高。這家公司很好抓住練的環節,並不需要讓專業的老師每一個指法每一個啟蒙,而是在彈奏過程中指點出錯誤,需要哪哪裡提高,學鋼琴一分在學,九分在練,時間和金錢投入這是非常甜的甜點。
第二點,提供產品好的是一方面,但你能不能形成低成本高質量的供應鏈這點特別重要,而對於音樂陪練這個環節恰恰體現的這個優勢。陪練的老師可以是在校音樂學院的學生,哪怕他沒有畢業沒有真正走向市場成為名師,但是他的水平比99%的家長水平高很多,而他們對於價格的需求甚至是在時間上的花費都會比很多其它一對一線上模式更有競爭力,這個公司在上游供應鏈端形成了特別好優勢卡位,我們後來做一個覆盤,本質還是創始人選擇這個方向他自身的一種非常有創造性的想法和非常巧妙的這種商業選擇導致這個結果,我們從後來覆盤來看可以總結剛才上面的幾點,要抓新的機會,相當於練比學是更大的市場,第三,供應鏈優勢卡位是很重要的思考。
牛立雄:我們有十幾家線上教育公司,我們現在有兩家相當跑得相當頭部的公司,一個vipkid一個是(元輔導)。我們投資人最重要的體會相信創始人,這個是最重要,你相信他,給他錢,他拿到錢會把事情做好,他有起起伏伏,我們陪伴他經歷過難忘的歲月,最核心的是這些創始人自己有這種動力,把這些公司做到一個高度
廖苑伶:什麼樣的創始人讓你相信他?
牛立雄:找到優秀的人,我的理解對創始人的背景、年紀、性別,其實很多投資人不投女CEO,我投了十個創業公司有三個女CEO,我完全不在意這些。我自己沒有給自己這麼多條條框框,我自己總結了到底什麼樣的人在這個領域能做得好,我自己總結,我覺得有這麼四條可能是我非常看中的。
第一個,三觀,要很正的三觀。其實這個我們看到非常重要。
第二個,我覺得是胸懷。
第三個,格局。
第四個,學習能力。這四個是共性,我們要好好挖掘。至於其它,你什麼背景,以前做什麼,多大年紀,這些我覺得都不是一個障礙,從過去投資背景,CEO是各種各樣的,人是各種各樣,他們的模式也各種各樣的,我們手上的公司模式完全不一樣,有的公司銷售幾千人,有的公司銷售一個人都沒有, 有些公司完全靠品牌增長的。有的人賣課是不容易的,在微信上獲客非常有手段,基本不用花錢使用者滾滾而來,這些都是他們的特性,包括他們增長模型都不一樣,整體上對人的策略上,回到根本點,你相信這個創業者他自己的能力,他是能夠搞定這些事情的。
張育寧:我特別贊成牛總的觀點,投資邏輯投資價值,其實大家都是大同小異,但最終這個事情能不能做成本身是看人的。所以創始人本身的特質其實特別特別重要,他決定他這件事情能不能做成,性質怎麼樣。我們也在總結到底什麼樣的創始人是創業,適合去做一些事情。
我們看到有一些能夠確定的東西, 作為一些必要條件創始人必須堅韌必須開放。不夠堅韌沒有辦法堅持下去,不夠開放就沒有格局。
創始人做這件事情高於個人自身存在,超越自己個人需求的一些追求,就好像有一個聲音在他心裡對他說,你要做這件完美的事情,他創業對完美對真實對這個世界上應該有一個模式的一個藍圖,他首先有一個東西才能做成。包括我們看到俞老師,心裡有一種情懷有內在驅動力把事情做成。對美的追求對完整的追求其實或多或少都會讓創始人有點藝術家的氣質,你看到他你跟他聊天的時候,你感覺到他眼睛中有一團火,這是很難得的一種特質,這是我個人的看法,我個人更喜歡有藝術家特質的創始人。
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
廖苑伶:接下來問一個比較輕鬆一點的問題,我不知道在座幾位是不是成為家長,我們接下來做一個專題,教育投資人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大家自己在家庭教育裡面有沒有什麼,因為你們是看投資這個行業而產生跟傳統教育方法不太一樣比較自己獨特的一些方式或者是你們會採用不一樣的一些工具或者平臺,希望聽一下大家這一塊的分享。
李冉:我作為一個家長談談我的感受。其實我覺得從我個人觀點來看,就第一個是對小孩的教育可能教會他一些能力,甚至是讓他去激發他學習的動力,遠遠比教會他一些知識或者傳給他一些基本的這種做習的技巧更重要。我在對他教育過程當中,更多激發他的一種興趣,引導他去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然後自己去想辦法探索這些東西。這是可能是我的一個思路。但實際中間我做得非常不好。經常受到他的批評。
廖苑伶:接受孩子的批評也是不一樣的教育方式。蔡總有沒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方法。
蔡翔:獨特不敢說,可能從事教育投資過程之中學到了很多別人好的教育的理念和思考。比如說像我家小朋友現在還在上幼兒園,所以我在給他提供相應的這些所謂的教育環境的時候就非常看中一點,就是發掘他個人天性,他想做什麼比我想要他做什麼更重要。
第二點,讓他建立起一個是對於人際交往和社團關係的這方面的能力。像我給他上的第一個課程是什麼?在橄欖球課,在中國並不那麼普及,一個人想在未來社會裡面,不僅要和機器競爭要和周圍這些同伴進行競爭的過程之中你是不是有足夠的衝勁,是不是有足夠的耐力,是不是抗擊打,橄欖球是國內為數不多打成一片的運動。
我能夠讓小朋友自己探索世界的能力,我給他上的是什麼呢?樂高的課程。我相信程式設計,很多思維方面的鍛鍊學習,抽象的能力將來孩子們會有很多的機會發展,但對於真實世界、物理世界感觸,創造性搭建的想法,是他自己發自內心喜歡,而且為他將來的發展奠定非常好的基礎。能夠在孩子幼小階段,尋找他自身有熱愛的方向,能夠在未來的競爭環境中形成競爭力的這種品格。第三方面,激發他探索世界的熱情,這是我看來最重要的一些作為父母希望灌輸的教育理念。
牛立雄:我女兒很小,十個月,我們主要關心餵養問題,教育問題現在還不是我們特別關心的。總體而言我看了這麼多教育專案這麼多公司,大家各種新的理念,總的看下來,可能有一個大概,至少今天是這麼認為,可能我們不會成為比較著急那一個,總是擔心錯過了,要補很多文化課,包括要去上特別好的學校,大概率不會向那個方向,有可能我今天還不到,有可能你到30歲就到那個年紀,總體大概率不會。
總體而言,整個來說我覺得中國社會處在過去幾十年處在急劇變化的時代,今天也是一樣,大家很擔心落後,很擔心跟不上,大家有很多這種別人總結出來的,你要這樣,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做了很多這種事情。我前幾天也跟爸爸討論,觀點還是比較一致,對小孩而言,剛剛講啟發好奇心學很多東西,我是贊同,但是學校,很小的小孩學習思維方面、技能方面我認為沒有必要。今天大家花錢最多的地方,大家是倒退過來了,你有一個好工作,要有好大學,一級級推下來所以你要上一個好小學,最終的目標是好工作好生存技能來的,但我覺得未來,今天處在技術大爆炸的時代,急劇變化時代,按照過去思路培養我覺得恐怕也不行。另外我也覺得對父母而言最重要的你要做好表率,很多人想的就是我反正不行就靠你下一代你們好好學。我覺得我們今天還年輕,我們可以努力一把,那些東西我們可以給後代創造好的條件,他們不用想,他們追求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可以完全是公益完全是藝術,沒有問題,我覺得作為年輕父母通過努力創造,不要讓後代變成標準化,你給他創造條件就是買學區房或者上課外班,這是我的看法。
張育寧:首先我沒有孩子,所以回答這個問題有點勉強。但我想全天下沒做父母要做父母的人都是這樣,沒到那個份上還挺佛系,輔導孩子寫作業就變魔系。我作為孩子家長,我不讓會讓孩子那麼功利性去學習。我們看看美國人或者歐洲人對於中國式家長的看法,我記得有個電影我看過,中國的家長走到他10歲孩子的房間裡,問,你現在是博士了嗎?孩子說沒有,家長說等你考到博士再跟我說話。中國的家長都很著急,都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大家都在競爭這樣一個環境下,所以每一步家長都得孩子設定目的,你需要考好這個考試,你需要升上這個學校,你需要找到一個什麼樣的工作,目的性都是一步一步計劃好。當然說有目的性是一件好事在某種程度上,中國能發展到今天,我們目的性很強才有今天這個發展的現狀。但是這對於孩子教育來講有一個什麼問題呢?你很容易讓孩子失去學習主動性這是被動學習方式。有一天當他獨立自主,他就沒有辦法給自己設定一個他真正想要的目的,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看到下一代陷入佛系的境地,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這是一件很悲傷的事情。我覺得對於教育來講,首先你不要設定那麼強目的做事情。很多人覺得,教育這個事情是反天性的,是反人性的,但這句話片面正確,其實人性和人性和動物性組合。人的天性是要受教育的,人的好奇心,人的求知慾才有了人類今天的社會的基礎,所以說人的天性應該是儘量培養孩子學習的這種慾望和他對學習的興趣。教育本身的本質是什麼?教育本身的本質其實就是人在意識到自己內在的匱乏之後,自發去向外去尋找能夠讓自己更加完美的一種方式,其實這就是教育的本質。
那我們想要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最終的目的我想就只有一個,讓孩子對過去有正確的記憶,對現在有客觀的認知以及對未來有理性的規劃,我覺得這就夠了,謝謝!
廖苑伶:謝謝大家,感覺這個問題非常精彩,牛立雄老師回答讓我很感觸,我看一本書叫《百歲人生》,未來人類壽命延長一百歲之後,我18歲之前學習到20多歲工作然後到退休,可能以後不是這樣,我們有在20歲到30歲有一個很長的探索期。在座投資或者創業的朋友為了幫助大家以後在大的趨勢裡面,不管是孩子也好或大人也好做更好自我學習,探索和成長的這樣的一個事情。
因為今天我們的時間有限,所以我們的幾個問題大概是現在這樣。謝謝幾位投資人,非常非常精彩的回答。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