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互動設計探索系列:iPad適用產品篇
如果一款產品想要單獨在iPad上取得成功,那麼它必定是學習、娛樂或者生產力工具,iPad適用產品的範圍窄。企業的後臺系統,作為生產力工具的一種,或許可以考慮在iPad上實現。——來自後臺產品設計汪的iPad端設計探索宣言。
1.iPad無法享受流量人口紅利
我們都知道,手機應用成功有3大法寶:日活高、周活高、月活高,但是作為“公司抽獎補充禮品”、“備胎送女神最佳選擇”的iPad,人群覆蓋率之低,超乎您的想象。來自talkingdata的資料顯示,蘋果的覆蓋率大約25.99%,其中iPad的覆蓋率佔蘋果的14.96%,意味著如果有100人口,則iPad所能獲得的人口紅利是100*25.99%*14.96%,約等於4個人。所以,大部分需要人口流量支撐的手機產品,在iPad上並不適用,當然,流量產品會在iPad上進行佈局,搶佔入口,例如某些熱門社交應用。

2.iPad的特色和侷限性
就螢幕尺寸來看,iPad9.7英寸或者10.5英寸的螢幕,雖然不及PC/Mac最低13.3英寸的標準,但是遠比手機的螢幕尺寸大(如果對iPad尺寸沒有概念的話,拿出一張A4紙作為參考即可,iPad的尺寸相當於A4紙大小,當然螢幕顯示範圍沒有那麼大)。這意味著iPad比手機單位螢幕能顯示的內容要多得多,iPad這一特點很適合閱讀類的產品,例如,把和iPad螢幕差不多大小的雜誌產品搬到iPad螢幕上,既保留了雜誌的閱讀體驗,又兼顧了便攜性。

較大的螢幕尺寸,毫無疑問,能給使用者帶來更好的感官體驗,想當初喬幫主推崇的“3.5 英寸是手機的黃金尺寸,更大的螢幕愚蠢至極”,也在手機大螢幕化潮流下敗下陣來,2017年爆款iPhone X更是史無前例進化到了5.8英寸。大部分應用,尤其是娛樂類應用,都可以在大屏中獲得了更好的沉浸式體驗。

ipad pro AR增強現實宣傳圖
在便攜性方面,手機<iPad<PC/Mac,意味著iPad能適應更多場景的使用需求,例如,作為一名學生,把iPad帶到課堂當中就是學習筆記,回到宿舍就變成了娛樂裝置,學習、娛樂兩不誤;如果外出旅行,也可以把iPad帶上,充實旅途。

iPad是一款功能細分的產品,它並不能像手機從口袋中拿出來然後從容地撥打一通電話,也無法勝任PC/Mac那樣繁重的輸入工作,它如同一輛摩托車,在汽車和自行車中間找到了平衡點。
3.iPad適用後臺產品可行性
如果公司產品不屬於學習、娛樂範疇,且並沒有決心在iPad上深耕一個類似Procreate(知名iPad繪圖工具,2013蘋果最佳設計獎得主)這樣生產力工具,但又想在iPad端上有作為,那麼可以考慮把公司後臺產品整合在iPad端。為什麼說後臺產品適用iPad端?原因有三:
(1)後臺產品毋須考慮使用者量
公司後臺產品是一款毋須考慮使用者量增長、留存就能存活的產品,使用物件僅限公司內部人員,或者合作方成員,但是創造的價值不會比C端海量使用者要低。當然,如果公司後臺產品只有幾個或者十幾個人使用的話,就沒必要專門開發一個iPad端,老實開發web端即可。
(2)後臺產品在iPad端也能保持一定的戰鬥力
後臺產品涉及的輸入類操作較多,例如表單輸入、資料匯入、授權操作等,放在手機端顯然沒法滿足工作效率需求,但是在iPad端上,輸入類的操作遠比手機端表現更好,相比web端,能有效地保持一定的戰鬥力。
(3)iPad端能滿足頻繁外出場景的需求
作為公司運營人員、客戶關係維護人員,一方面需要在公司後臺獲取/錄入後臺資訊,另一個方面又需要頻繁外出實地組織活動/拜訪客戶,iPad基於其便攜的特性和作為生產力工具能有效滿足頻繁外出場景的需求。甚至,一些需要在後臺系統生成的方案,也能直接通過iPad向他人有效傳達,例如運營活動計劃書、客戶理財方案等。
當然,如果公司後臺產品涉及內部保密資料,只能在內部網路使用的話,iPad產品就不適用,在設計時需要著重評估資料外洩風險。
End
更多我的原創精彩的文章推薦
精品(超過600贊): ofollow,noindex">乾貨:讓你全方位學習成為一名互動設計師(1.6萬字誠意之作)
互動設計方法論系列:
3603f"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noindex">互動設計方法論-萬金油5W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