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互動設計探索系列:iPad導航設計篇
在《 ofollow,noindex">iPad互動設計探索系列:iPad適用產品篇 》中,我們認為,娛樂、生產工具、後臺產品同樣適合裝載在iPad端上,那麼為iPad產品設計導航時,又經過哪些考量呢?市面上的產品,又採用哪些導航模式?
1.iPad使用行為觀察
首先,我們試圖從人們使用iPad的行為中找到最舒服的導航方式,通過對iPad的長時間使用和觀察,發現,使用者使用iPad時的手勢分為三種:雙手握持、單手握持以及支架式。另外,即使重量最輕的iPad mini4,也達到了298.8克,相對於兩個iPhone 8的重量(148克),所以綜合重量來看,雙手握持和支架式才是更頻繁的使用手勢。

另外,大部分iPad應用介面,都以iPad橫屏介面為主進行設計,以便達到充分利用介面空間的目的。所以,當人們在雙手握持或者支架式使用時,拇指觸屏熱區應該是下圖這樣分佈的(注:非實驗室精確資料)。所以,如果需要頻繁使用iPad導航的產品,可以考慮放置於兩者交叉的熱區範圍內。

2.常見iPad導航設計模式
(1)標籤式導航
iOS應用主流的導航模式,它的特色是通過底部標籤來組織選單,並且通過高亮的視覺效果凸顯當前使用者所處的頁面。它的結構特色是扁平化,能有效滿足使用者頻繁在同級選單頻繁切換的需求。
標籤式導航,也是手機端大多數應用採用的導航模式,如果手機端採用了標籤式導航,平移到iPad端時推薦保留同樣的導航方式,包括微信、微博等應用都採用同樣的處理方式。當然,標籤式導航也有其侷限性:標籤數量最多不能超過5個,4個最佳。對於同級別選單導航比較多的後臺產品而言,標籤式導航並不具備可行性。

(2)頂部導航
頂部導航是結合了中間內容作為陳列館式導航的導航組織方式,它的特點是以內容為主的導航方式,通過中間內容引導可以完成所有的操作流程,例如電商產品,在中間以商品的陳列為主,引導使用者進入購買流程,頂部導航以輔助的形式存在,提供輔助服務功能入口。
頂部導航的目的是讓使用者更聚焦中間核心內容,內容類產品例如新聞資訊、視訊、閱讀類等產品,是頂部導航的最佳選擇,如果內容分類較多,可以採用“頂部導航+tab切換”的方式進行組織。

(3)左側導航
無論是標籤式導航,還是頂部導航,都沒有像左側導航一樣,考慮到使用者雙手握持的操作習慣。採用左側導航,顯然更符合使用者的操作習慣,使得使用者能高效地進行導航切換操作。此外,左側導航頁面佈局結構清晰,結合右側頂部tab導航,能很好梳理導航多層級的關係,也適用於導航較多,但是對導航層級組織有要求的產品,例如後臺產品。
但是,左側導航條會擠佔一定的頁面空間,如果對相容iPad豎屏有要求的產品,這種導航就不一定合適,因為在豎屏的情況,導航擠佔空間會更明顯。

3.如何選用合適的iPad導航?
iPad端產品要根據自身實際的情況來選擇合適的導航模式,如果在原APP端使用標籤式導航,在iPad中直接沿用即可;如果是內容為主的產品,優先選擇頂部導航;如果是後臺類產品,推薦選用左側導航,能保留大多數web端後臺產品導航為左側的使用者操作習慣。
此外,tab導航應該作為導航的補充形式,不僅在於tab導航能很好地組織導航的層級關係,還在於拇指左右滑動的操作能很方便地在大屏iPad中進行切換操作。
更多我的原創精彩的文章推薦
精品(超過600贊): 乾貨:讓你全方位學習成為一名互動設計師(1.6萬字誠意之作)
互動設計方法論系列:
3603f"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noindex">互動設計方法論-萬金油5W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