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變現的幾種型別

人人都是媒體人的時代,湧現出很多自媒體賬號。當然大部分人無法高頻、高質量的進行內容輸出,也就走不到變現這步,最終被行業淘汰了。不過仍有一部分人堅持輸出有價值的內容,慢慢積累粉絲和行業影響力,但都卡在了變現這個環節上。今天大概分享一下自媒體變現的一些經驗和見解。
自媒體變現如果從賺誰的錢來區分,可以分為賺企業錢的,賺粉絲錢的,混合的。不過我還是習慣按產品型別分類,一般來說就兩大類,虛擬產品和實物產品。
虛擬產品包含社群、知識經濟、公關廣告、銷售廣告。
1.
社群就是聚集一類共同需求的人到一個群內,比如做減肥自媒體的人,你把100個需要減肥的使用者聚集到一個群內,幫他們減肥,他們可能買你的減肥產品,也可能買的你減肥服務。你可以在群裡統一管理,定期做些減肥知識的培訓,也可以讓減肥成功的老會員分享下自己的心得,讓新會員更有信心。收費方式一般是會員費,也可能後期會有問答費和產品銷售的機會。社群模式長期來看是比較穩健的,而且是打破碎片化的最好方式,一旦深度運營,使用者和你的粘性會非常高。不過起步比較慢,需要耐得住寂寞。
2.
知識經濟也很火熱,不斷輸出內容聚集的粉絲與你的價值觀比較匹配,所以更容易接受你的付費課程。比如你是職場達人,可以規劃一次職場技能的培訓,教大學生如何做好職業規劃,如何讓大家一年內薪水翻倍,如何拉近和同事的關係,如何做到管理領導等。不過知識經濟下滑的也比較快,很多人付費聽課是為了緩解焦慮,當他們發現聽課也緩解不了時行業就下滑了,比如現在。
3.
公關廣告和銷售廣告屬於針對企業,區別在於公關廣告的銷售物件不是商品,更多的還是企業和核心人物的形象建設。長遠來說這類toB的方式比較推薦,因為持續和比自己強的企業合作會讓自己持續成長,而toC形式的培訓,你的水平就代表了內容的天花板,長期來看很難提升。
第二大類就是實物產品,主要分為產品銷售和社群電商,其實也可以結合社群或者電商平臺進行產品銷售,這個模式的收費方式就是銷售利潤。比如有些微博網紅自己當模特發照片,積累大量粉絲後進行服裝銷售,也是不錯的方式。
以上是能想到的一些自媒體變現方式,也就是簡單羅列一些方式,並沒有詳細說明,大家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可以分享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