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名不朽 - 雅虎 《浪潮之巔》讀書筆記

一、正文
1、創立
1994年1月,斯坦福大學的兩位研究生 大衛·費羅
(David Filo)和 楊致遠
(Jerry Yang)建立了一個名為“傑瑞的網路指南”(Jerry'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的網站。傑瑞的網路指南是一個網站資訊引索的服務站點。
當時和楊致遠、費羅共同做雅虎的第三人,這時拿不定主意,他覺得他們三個人乘老闆不在私自搞起雅虎已經有點不太合適,再退學去辦公司就更不合適了,於是選擇了留在學校。如果將世界上最鬱悶的人排個隊,他一定名列前茅。正如我們在前言中所說,一個人一輩子趕上一次大潮就足以慰平生了,但是他錯過了。
1994年3月,“傑瑞的網路指南”更名為“ Yahoo!
”(注意後面有一個感嘆號)。
2、入口網站
大家在上網時,先去雅虎,再從雅虎進入別的網站。這樣, 入口網站
的概念就誕生了,雅虎的流量像火箭一樣上竄。網景公司發現這個現象以後,便來找雅虎合作,網景公司在自己的瀏覽器上加了一個連到雅虎的九九藏書圖示,這樣,雅虎的流量增長得就更快了。
但雅虎不是第一家從事網際網路服務的 入口網站 , 美國線上(AOL)
的入口網站業務在雅虎開始以前就有了,和雅虎類似的 Excite 比它稍早一些,Lycos 和 Infoseek 和它同時。
美國線上不光有入口網站,還是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
在中國,我的同學龔海峰等人辦起了一箇中國版的美國線上—— 東方網景
。
雖然雅虎不是第一家從事網際網路服務的入口網站,但是依然可以說是入口網站的代表。
就像德國的 戴姆勒
和 賓士
率先發明瞭使用 內燃機 的汽車,但是是 三個輪子 的。十幾年後,美國的 福特
發明了 T型車 ,即今天 汽車的雛形 ,因此有些人認為 福特是汽車的始祖 。在這個問題上,美國人和德國人都傾向於維護自己的祖先。公平地講,賓士發明汽車早於福特,但是福特是真正開創世界汽車工業並使它進入千家萬戶的人。
而美國線上還保留著傳統的收費習慣,但雅虎提倡 開放和免費 的商業模式,使得雅虎蒸蒸日上。
中國的三大入口網站後來也應運而生:新浪、網易、搜狐
3、流量為王
2000年,如果要問“什麼對網際網路公司最為重要”,百分之百(而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會回答 “流量”(traffic)
。
雖然雅虎堅持免費的商業模式,但那只是對使用者。楊致遠照搬了報紙的等傳統媒體廣告的商業模型,即免費服務,然後用 廣告費 養活自己併發展。
辦公司是為了盈利。 松下幸之助說過,一個產品如果不能盈利,就是對人類的犯罪,因為它浪費了人力和物力,它們原來可以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而廣告需要曝光,曝光依賴網站的流量,因此,把流量做上去成了雅虎的首要目的。要想讓網站的流量提高,關鍵是要有 好的內容 ,能吸引使用者。雅虎在很長時間裡就是這樣做的,它一心一意地把自己辦成網際網路上最好的媒體,外界也一直以一個媒體公司看待雅虎,這顯然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而其他的二三流類似網站卻不這麼想,為了盈利更多,不是去提高內容的質量而是更加 瘋狂地插入廣告 ,並且發明的彈出式廣告,試圖從不大的線上廣告市場分到相對大的一份,這樣就陷入一種 惡性迴圈 。
而大量片面最求流量的公司的出現,使得 流量變得很不值錢 ,但投資者卻後知後覺,被矇在鼓裡,這就形成了泡沫。
2000年大選後, 網際網路泡沫 應聲而滅。
擴充套件知識:一流的品牌一定要在對應的媒體上做廣告。比如可口可樂永要找最好的媒體做廣告,以表明它是飲料工業第一品牌。
4、復甦
網際網路泡沫後,雅虎受到重挫,決定復甦。在雅虎的復甦過程中,兩個人起了關鍵的作用—新的 CEO 塞繆爾
(Terry Samuel)和首席財務官 德克爾
(Sue Decker)。
首先,德克爾先按照投入產出比排名,末尾淘汰地裁掉了若干沒用的專案。這種休克療法馬上控制住公司的預算,完成了 節流 。接下來 開源 的認為就交給了新上任的 CEO 塞繆爾了。
5、搜尋業務
搜尋引擎淘汰入口網站是必經之路。
塞繆爾已經決定在進軍 搜尋市場 ,他當機立斷地搶在微軟明白過來以前以極低的價錢買下了被 Google 打得奄奄一息、但是仍然有完整的搜尋引擎併為 MSN 服務的 Inktomi
公司。
微軟的傲慢使得它喪失了進軍網際網路的良機。
曾幾何時,雅虎已經稱霸網際網路併成功地抗擊了微軟的進攻,可惜他後來遇到了 Google。
雅虎的搜尋引擎(採用 Inktomi 的技術)和網站目錄向全世界開放,無條件的為全世界的網頁建立索引。
而此時,美國線上卻採用了電話公司註冊 AOL 索引詞的方式來查詢公司。(有些讀者也許並不熟悉美國的電話號碼註冊方法,一個公司為了方便消費者記住自己的電話,常常用公司的名稱做電話號碼,比如AT&T的服務電話是 1-800-CALL-ATT)
然而,既生瑜何生亮,更大的對手, Google
出現了。
6、vs 谷歌
雅虎在搜尋業務上敗給 Google 的最大原因就是: 雅虎本質只是傳媒公司,而 Google 是實打實的技術公司。
我們至今不知道雅虎有哪一項重要的發明。
早在1999年,我就和雅虎的人探討過用計算機對文字自動分類來建立雅虎的目錄系統,但是得到的答覆是雅虎試過一些自動的方法,發現總有一些分錯的網頁,於是堅持手工地將成千上萬的網站分類。這和一個技術公司的態度完全不同,一個技術公司,無論是過去的 AT&T 還是現在的 Google 都會盡可能地採用技術而不是人工來解決問題,當然所有的技術都有自己的侷限性和不足,一個崇尚技術的公司的態度是解決這些問題而不是倒退到手工操作。至今, 雅虎仍然會手工地調整搜尋結果,和 Google 完全用計算機排名不同。
但雅虎也有自己的長項,它的內容做的很好,可以說是網際網路傳媒方面的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使用者群。
雖然塞繆爾也有重視技術,比如迅速擴充技術部門追趕 Google、建立起以研究為主的**雅虎研究院,讓工程師們夜以繼日地工作,先後換了三個工程的副總裁搞得新廣告系統 Panama
。而就是這個經過多次跳票難產的 Panama
出生後,讓人大失所望,自此宣告了雅虎時代的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