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能否成為和Google一樣影響世界的企業?

早在2016年的一天,戴威明確拒絕了滴滴的盛情邀約,因為他無法接受滴滴把ofo賣身摩拜的這個建議,這對不忘初心的戴威來說是無法忍受的。
一方面,ofo不想把自己賣掉,同樣的摩拜也不想買,雙方都想著自立為王,稱霸一方。
其實,早在ofo拿到經緯領投的B輪融資之前,騰訊曾親自找上門來洽談,但因戴威內心有所疑慮而拒絕了抱騰訊的大腿。
沒想到僅僅過了一個多月,騰訊轉而慘投了摩拜的C輪。此後,又領投了摩拜的D和E輪,摩拜手上有了騰訊這張王牌,已經毫無懸念的坐上了行業老大的寶座。
ofo錯過了騰訊的投資,同時也錯過了攻城掠地的最佳時機,自此陷入了頗為被動的局面。
而後又到了2017年底時,共享單車之間的競爭更加白熱化了,各家幾乎都面臨的是鉅額虧損,無奈之舉下,摩拜和ofo各自的投資人開始力推合併。
這種類似的行業第一第二的合併,在網際網路史上曾發生過多次。58同城和趕集、美團和大眾點評、攜程和去哪兒等的合併,投資人套現走人,行業老二的創始團隊拿錢出局,皆大歡喜。
但在摩拜和ofo合併的方案中,野心勃勃的滴滴一心想成為合併後公司的控制者,這對戴威來說是無法忍受的。戴威也曾在公開場合喊話:就算是資本,也要懂得尊重創業者的理想。
戴威不願就這麼放棄,心有不甘,努力自救,終於,阿里巴巴及旗下的螞蟻金服先後投資了ofo,這對命懸一線的ofo來說是救命稻草,也是雪中送炭,與此同時也被外界視為戴威有意借阿里巴巴之手來制衡滴滴。
當摩拜被收購之後,共享單車之爭,早已變成了ofo跟阿里和滴滴之間的競爭。滴滴和阿里都是成熟而世故的大公司,阿里一方面會選擇支援ofo的獨立發展,但是同時滴滴也會爭取阿里的協同。
據說,戴威最佩服的一家企業就是今日頭條。在過去幾年裡,今日頭條能夠在BAT巨頭的圍剿中,茁壯成長為750億美元的小巨頭,實在是一個不小的奇蹟。
戴威一直以來的願望也很簡單,只是希望投資人進入ofo後,能保留創始團隊的一票否決權,保證讓ofo能夠獨立發展下去。
“終有一天,我們ofo會和Google一樣,影響世界。”三年前,戴威在拿到1.3億美元C輪融資後意氣風發的宣誓。
如今,裁員、轉投區塊鏈、縮減海外業務、拖欠供應商貨款等,牆倒眾人推,而牆還沒倒,卻在媒體的不斷渲染之下,彷彿已經命懸一線。
你以為在做一件可以改變世界的事情,而當你發現這個事情沒有做成時,這種感覺就像失戀了一樣,讓你迷失自我。
起的時候,投資人競相追逐眾星捧月,落的時候,如輿論所言,還沒看到底部在哪裡。
沒能和摩拜成功合併,在眾人眼裡看來是一個很大的遺憾,假如ofo跟摩拜合併了的話,戰爭有可能早就已經結束了,後面也就不會出現哈羅單車了。
在一投資人看來,如果ofo和摩拜能夠合併成功,對於共享單車行來講都是皆大歡喜,不僅員工會有良好的歸宿,投資人能順利套現走人。既可以結束惡性競爭燒錢所導致的無法盈利的狀況,從而實現盈利自我造血。
對戴威來說,把這件事情做成,比什麼都重要。戴威身上依然有著很大的潛力,如果最後堅持把ofo做成了,這種不服輸不放棄、不肯向資本低頭的精神,人人都會敬他是一個漢子。
有人說,戴威之所以走到今天這種困境,並不是因為他不識時務,而是初心大於格局,不願識時務。
還記得三年前,戴威和同學在北大發起創業專案,為了爭取讓更多人的參與和支援,喊出的這句霸氣側漏的口號:一百多年來,有很多北大人改變了北大,也改變了世界,這一次,該輪到你了。
雖然戴維一直對外宣稱他的夢想是讓ofo成為和Google一樣影響世界的企業,或許恰恰是因為自己的不放手而丟掉了實現這個目標的最佳機會,未來的路還很長,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