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哈囉出行維權LG談起:不公平貿易何時休
文章轉自公眾號:丁道師(ID:dingdaoshi),作者:丁道師
這幾年,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積極同世界各國開展經貿合作。經過多年發展,對外貿易成為中國經濟最為活躍、增長最快的部分,中國成為了很多國家最大的出口國。
這幾天,備受關注的進博會召開,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15年,中國預計將進口24萬億美元的商品,引發各方關注。可以說,不斷的升級對外貿易,也凸顯了中國加大進口力度、讓全球企業共享中國發展紅利的理念。

然而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中國企業往往在國際進口貿易中,遭受了不公平的貿易待遇,這些不公平包括中國特有的高價格(比如很多科技產品和奢侈品甚至節目轉播權,進到中國後價格更貴)、產品和版本特供(很多的商品,尤其是汽車往往會有中國特供版,相對來說價效比低)、維權難(發生貿易摩擦乃至產品質量問題時,很難維權取證)。
這不,剛剛升級成出行平臺的哈囉出行,也因進口了不合格供應商產品,這幾天被媒體曝光了無辜“中槍”的一起事件。
事情大概是這樣的,今年夏天以來哈囉出行發現很多車子失聯了,經過檢測發現是電池失效導致的失聯。而電壓為0鎖的拆了1000個,開啟全是LG M26電芯。但同期同地域使用的國產電池及其他外資品牌電池,並未大規模出現類似問題。與此同時,在不同的國家,LG生產的電池也發現了質量問題,由此引發了各方關注以及吐槽(美國人民最猛,直接集體訴訟了)。
出現問題後,哈囉當然出面和LG進行交涉維權,然而得到了令人失望但在預期中的迴應:LG不承認電池有問題!
如果在以前,我的評論文章會稱“這是中國企業在國際化貿易中,必須要交的學費”,但這幾天通過哈囉出行的舉措來看,出現了一些不一樣的情況。因為鋰電池事件背後反映出了很多關聯的產業問題和貿易問題,以及我們創業公司打破外部不利因素謀取發展的問題,等等等等,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維護貿易公平 為主動站出來的哈囉叫好
哈囉單車在連續超越摩拜和ofo等競爭對手後,成為國內共享單車領域的老大,進而前不久又宣佈整體品牌升級為哈囉出行。從單一的共享單車企業成長為囊括哈囉單車、哈囉助力車和汽車等綜合業務的移動出行平臺。
在“喜氣洋洋”的局面中,沒有哪家企業會主動“揭露家醜”,畢竟產品問題(哪怕是供應商的問題),會影響到資本乃至消費市場對哈囉的印象。

但這一次哈囉單車主動站出來(執行總裁李開逐表態說明問題),承認部分車輛採用了LG的問題電池,這是需要很大決心和毅力的。一方面說明了在新的國際貿易時代,中國企業在遭受權益受損後,敢於出來主動維權(而不是像之前一樣忍氣吞聲),另外一方面也說明了哈囉這種企業有能力解決問題電池事件(事實上,在發現問題後,為了保障使用者正常騎行,哈羅已經更換全部受損的電池),並且持續升級產品體驗。
哈囉出行公開LG的電池問題,揭開了中國國際進口貿易遭遇不公平待遇的冰山一角。很多時候,問題只要放在臺面來講,才有解決的可能。而且 LG的鋰電池在中國有很多的客戶採納,但迄今為止除了哈囉,我好像也沒發現其他廠商主動站出來維權。哈囉把問題公開,如果能夠解決(雖然很難解決),不僅僅之於哈囉,也將為其他客戶討回一個公道。就這一點,應該為哈囉出行叫聲好。
LG電池門事件頻發 倒逼中國鋰電池產業發展
LG的電池問題,多年來早已經成為業界吐槽的焦點,哈囉單車的“躺著中槍”不是個例。
早在2011年,國家質檢總局相關的資訊就顯示,惠普主動召回7.8萬LG產問題電池,原因是電池芯生產工藝的原因,導致電池組在使用過程中電池芯過熱熔化或燒焦產品外殼,進一步導致自燃,存在安全隱患。
去年,運營商世界網報道稱LG可插拔電池不合格被質檢總局通報,質量不過關官方仍在售。該報道批評LG,對於存在不合格專案的手機,如果LG不願意下架處理,至少應該標明問題讓中國消費者在知情的前提下進行購買決策。
那問題來了,為什麼問題頻發的LG電池,還會被全球的客戶廣泛選擇,進而成全球最大鋰電池供應商?這個問題就好比“為什麼蘋果手機問題一大堆,我們還是選擇蘋果”一樣,道理其實很簡單:這種巨頭型公司,憑藉先發優勢和技術積累,掌握了領域核心心的專利,擁有完善的研發、生產、供應體系,價效比較高。客戶幾乎沒得選!
當然我相信這種局面將成為過去式,因為當LG們生產的電池問題能夠抵消它所帶來的價效比後,越來越多的客戶將會選擇其他品牌甚至國產的電池。

頻發的問題電池事件,其實也給中國電池產業敲響了警鐘,我們自己的電池工業何以高效發展?事實上,中國高階電池產業這幾年正在迅猛發展,以寧德時代為例,重視前端研發,擁有完善研發體系,從電芯到PACK再到電池材料及裝置,累積了成百上千的專利,正在被來越多的客戶採用,目前,上汽、北汽、吉利、東風、長安、寶馬、大眾等都是寧德時代的客戶。在中國,像寧德這樣的電池企業還有很多。
在自主研發之外,我們的中國企業也依託產業資本優勢,通過“花錢買時間”的方式大舉併購海外的優質企業。比如吉利耗巨資收購LG南京工廠(其實主要買的就是LG的技術),有望吸收LG技術的同時,又通過嚴格的檢測體系把過往可能存在的問題加以杜絕,讓其更適應中國市場發展。
中國創業者的選擇:一面維權 一面加速提升產品體驗
哈囉公開LG的電池問題,勇於交涉維權,會有一個良好的結果嗎?會得到相關的道歉和賠償嗎? 對此,我的看法比較悲觀,至少短期內無法解決,因為對於LG這種國際巨頭,早已經把國際貿易的法律和規則研究透徹,擁有龐大的法務顧問團隊,這哪裡是年輕的中國創業公司可以比擬的。
事實上果然如此,不用說道歉了,問題都不願意承認。LG還是展示了它傲慢的國際企業範:我們電池出現的狀況不是質量問題,因為電池產品已經獲得相應的國家和國際標準認證。而這份第三方檢測報告中的實驗是一個非標耐用實驗,電池出現電壓為0的情況是產品內建的電流中斷裝置被實驗流程所觸發,屬於主動安全防護措施。
LG的迴應我翻譯成大白話,可以這麼理解:你們共享單車出現問題時正是夏天,動輒40度的車身溫度,誰家的電池受的了啊,這個問題你應該怪天氣啊,和我有什麼關係?
我想,這個時候遠離地球1.5億公里的太陽,成為背鍋俠後,它內心的潛臺詞一定是這樣的:我日!
LG的迴應,也讓我想起了2012年的蘋果進灰門事件,當時中國消費者的近300臺電腦螢幕進灰,蘋果迴應“你們這邊環境差”。
無論如何,面對LG這種巨頭,哈囉的維權是無力的,很可能吃啞巴虧。當然我們也看到,哈囉其實並沒有把遙遙無期的維權當成工作重心,而是一面維權的同時,一面重點加速升級產品力和使用者體驗,並且最近幾個月還升級成行業性的平臺,進而還殺入了網約車市場。

通過這件事情也說明了,我們中國的創業企業,在遭受不公平的國際貿易待遇後,一方面要勇於維權(雖然很難成功,但要表明我們的立場和態度),更重要的一方面還在於修煉自己的內功,只有自己強大了,才能抵消不利的各種外部因素。這些年,哈囉單車淌過的渾水和填的坑何止一個LG,但最終為什麼能夠戰勝其他兩大對手,成為行業老大,主要還在於自身的不斷升級進化。
特別宣告: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