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做員工很出色,做領導卻很糟糕?
世界經理人專欄
本文整理自許鋒博士喜馬拉雅FM
前段時間一家企業,說他們有一名非常優秀的員工,在工作崗位上業績非常出色,跟客戶和同事的關係也處理得很好,大家對她讚賞有加。在上級主管離任後,這名員工就順理成章地被提拔到主管的位置。
她剛上任不久,就收到客戶對她下屬A,也就是她以前同級同事的投訴。針對這件事情,A也沒有做好處理。這就導致新任主管不再放心讓A單獨去開展工作,態度也不敢太強硬,很多事情都是親力親為。其他下屬也出現了這樣的狀況,久而久之,她將部門很多活兒都攬在自己身上,沒有給員工放權和足夠的發揮空間,部門員工也漸漸開始抱怨起來,甚至不喜歡她。最後主管再也承受不了壓力,選擇了辭職。
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很多企業根據員工的業績表現將他們提升為主管,但發現,他們做員工很出色,走到管理崗位就很糟糕。從普通員工到合格的管理者,看上去也許只有一步之遙,但如果新任主管沒有意識到自己角色的轉變,就很難發揮好引領整個團隊取得成就的作用。那麼, 企業如何幫助新任主管摒棄舊有的思維,做好向管理崗位的轉型呢 ?
一、從管理自我到管理他人的轉型
從普通員工走到管理崗位,第一個重要的變化就是從管理自我到管理他人的轉型,這是 領導力 轉型 的第一個層次,也是職場裡的第一次領導力的跨越。而很多人都沒有完成這個跨越,因為覺得這種管理很簡單,大家都還在一個部門、一個公司,他們依然幹著同樣的事情。
但其實這種領導力跨越,背後隱含的意義是不一樣的。說白了,就是 從一個員工追求個體的成功,轉變成追求整個組織的成功,這是對管理者最基本的要求 。
原來只要員工本身的業績不錯,評上A就很棒了。但是當員工作為部門的管理者,這時候就不單單看個體的業績,而是要看整個組織的業績是否夠好。
組織創造業績,更多的是通過團隊協作完成的。 作為管理者,則需要時刻保持對他人訴求的敏感度,努力培養他人和成就他人 。雖然員工依然可以專注於自己的發展,但是優秀的管理者會因為幫助他人學習而感到自豪,他們知道怎樣給出讓組織有活力的反饋。
要是第一個轉型沒有完成,那麼員工在新任主管的崗位獲得成功的概率將非常低。
二、優化時間管理,調整工作重心
從普通員工升為管理者,第二個很重要的變化是什麼?崗位發生變化,工作邊界也隨之發生變化,那麼時間安排也要發生變化。
我們的時間都是很有限的,正常來說,一天工作也就是8到10個小時,雖然加班幾個小時也很常見,但時間歸根結底是有限的。我們要利用有限的工作時長,幫助組織實現既定的目標。
原來員工作為個體為組織貢獻的時候,很大一部分時間分配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上,比如應對客戶、應對流程等。但員工一旦變成了部門的負責人, 那就不能再像個體貢獻者一樣,只埋頭於自身的工作,而更應該花時間在團隊成員的身上 。比如,需要進行團隊的招募,培養團隊成員,做績效的反饋和溝通,對團隊成員的工作進行指導,對他們的工作方案進行反饋,及時回顧他們的工作表現等。
同時還需要向上溝通,去管理上面的領導者,這是新增加的工作內容,都需要佔據員工的時間。如果說員工升任管理崗位,做的事情還是和以前一樣,那企業也沒必要設立這個崗位。
因此,員工的升任後,管理重心必將發生變化。 員工需要根據工作的優先順序,重新去看待自身的時間分配,思考哪些工作更有利於組織的成功,並著重精力去進行突破 。比如說在諮詢行業,除了團隊的管理外,管理者也還需要面向客戶,以及進行專案的交付。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全域性觀,發展可持續的客戶關係以及培育市場,而不是僅僅埋頭於某個特定的專案中去。這是一個思維上的變化,同時也需要員工在行動上做出調整。
三、培養領導力,提升通用技能
第三個很重要的調整和變化,就是要專注於員工通用能力的提升,而非專業能力的加強。 企業必須意識到,員工要成為高效的管理者,除了要具備讓人更加高效的技能之外,還需要培養通用的管理技能和領導能力 。
即使是兩個內部架構迥異的組織,在 管理思路 、管理手段上也是殊途同歸的。關於如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現人才、選拔人才、培養人才,甚至合理用人、淘汰激勵機制的制定等整個思路,都是相通的。這是管理者所應該具備的底層邏輯。
一般而言,員工層級越高,在專業能力上所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就越少。專業能力是專家人才需要去加強的,比如大學教授、工程院中科院院士,甚至企業裡面的首席科學家等。他們術業有專攻,得到相應的資源和支援後,埋頭在自己的領域苦幹也可取得很好的成績。
而大多數人,最終成為主管後,並不是不擅長崗位所需要的專業技能,相反,他們在管理職責壓得喘不過氣時,往往會依賴那些專業技能,而忽視了培養管理他人所需要的技能。
因此,一些企業的做法是, 提前識別出哪些人具有成為成功的管理者的潛力,然後。儘早把這些高潛力員工的 管理技能培養 起來,在他們還沒晉升之前就訓練他們 。
四、總結
在通常的情況下,當一家公司需要任命一名團隊主管的時候,高層領導者通常會選擇團隊中表現最高效的人。晉升為管理者的明星員工中,有些人會大獲成功,但是還有許多人會徹底失敗。
一名優秀的員工,晉升為管理者後顯得捉襟見肘,力不從心。 這也許是以上幾點的轉型沒有做好。所以企業在晉升一名員工前,應該儘早幫助他們轉型,培養他們的領導力 。畢竟,當員工的領導力獲得提升的時候,他們就會成為更高效的員工。企業為培養員工的領導力所投資的時間和金錢,不僅能幫到已經升職的人,也能幫到沒有升職的人,還能幫助企業提升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