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小滿

搜尋引擎當死,號與小程式當立

圖片來源於壹圖網 鈦媒體注: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扯氮集 (weiwuhui_com),作者為魏武揮,鈦媒體經授權釋出。 這是一篇商業邏輯探討的文章,不涉及商業倫理道德。 一 時至

小程式開發者薅BAT流量羊毛指南

小程式開發者結合自身實際,在綜合考慮BAT對小程式的流量傾斜方向、導流效果、使用者轉化率以及各家流量天花板的遠近等現實因素後,選擇薅誰家的流量羊毛。 未曾想到,在人口紅利見頂,使用者獲取成本高企,

今日頭條小程式下線iOS,是“調整”還是“撲街”?

今日頭條小程式的發展,似乎遠沒有預想中的那麼順利。 近日,36氪發現,通過iOS版本的今日頭條App搜尋“貓眼電影”,卻並未出現相應的小程式。搜尋第一批上線的頭條小店、小米商城和58同城生活助手幾款小程式也未

速途研究院:2018年Q3小程式生態市場研究報告

如今在人口紅利漸失的背景下,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的馬太效應也愈加明顯,移動端的流量逐漸集中在了少數幾個頭部APP中,對於那些中小型尤其是長尾應用來說,獲取流量和新使用者的機會越來越難。 自小程式問世,其無需下載即可使用

可能是全網最全的小程式對比-第一彈

轉載公眾號 Debug人生 : 這裡進行了些潤色和修改,已周知原作者.也希望大家多多關注這個新的公眾號(畢竟是好朋友的) 正文 一提到小程式,大家第一個可能想到的就是微信小程式了, 不論是微信聊天頁

兩套小程式,傷了誰的心?

不久前,騰訊方面在QQ安卓端上線了小程式進行內測,這也是繼微信、百度、支付寶、頭條之後,又一個超級平臺加入小程式戰場,小程式的競爭也越演越烈。 但頗為令人意外的是,QQ與微信同樣隸屬騰訊產品,卻只

超級APP的內容進化論

覆盤BAT旗下三大超級APP,包括微信、支付寶、百度App,它們的發展路徑,其實就是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路徑。它們分別代表了中國網際網路社交、電商、搜尋的三級。超級APP的背後成長軌跡,從工具到內容,從平臺到

有贊白鴉:BAT的“消費級流量”之爭

從2009年開始,移動網際網路開始發力成長。時至今日,在國內網民數量已經到達9億規模。今天,人們將大部分時間用在了諸如微信、微博、抖音、頭條等“超級App”中,這些App或多或少地帶有資訊和社交屬性,一個個陌生的角色

微動天下小程式大市場,好產品備受關注

隨著 BAT 等巨頭紛紛加入小程式戰場,小程式開發者所擁有的機會也越來越多,選擇也越來越難。有訊息顯示,2018 年上半年,已經至少有 14 億元左右的資金押注到小程式相關創業者身上,這達到去年全年的 2 倍。

1746039332.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