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王堅:從電力時代到算力時代,人工智能只是互聯網的第一個燈泡

王堅:從電力時代到算力時代,人工智能只是互聯網的第一個燈泡

center src .com 進步 今天 開始 重新 單個 奢侈品

  王堅:從電力時代到算力時代,人工智能只是互聯網的第一個燈泡

  中國電子信息技術年會上,阿裏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博士代表“飛天雲操作系統核心技術及產業化”項目接過科技進步特等獎的獎牌,這是該獎項設立15年以來,首次頒發的特等獎,阿裏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等為主要完成單位。

技術分享圖片

  “飛天雲操作系統核心技術及產業化”榮獲2017年中國電子學會科技進步特等獎

  飛天是由阿裏雲自主研發、服務全球的超大規模通用計算操作系統,得名於中國古代一位親水女神,希望為人帶來幸福。2008年10月24日第一位員工入職,2009年2月1日,阿裏雲工程師寫下“飛天”第一行代碼。2013年8月15日,阿裏雲飛天5K系統上線提供服務,這也是中國第一次實現單個集群超過5000臺服務器的通用計算平臺。今天,飛天承載的阿裏雲已經躋身全球前三,成為中國最大的雲計算平臺。

  今年恰逢飛天誕生10周年,這份沈甸甸的獎項就像一份獨特的成長禮。“多年前,創辦阿裏雲的時候,和一批視ACM競賽為樂趣的年青人一起工作。他們用‘飛天’代碼告訴我,沒有年青人,就不會有阿裏雲。”王堅動情地回憶飛天的開始。“當時做這個系統沒有東西可以借鑒,是一群不到30歲的年青人一起定義了這個架構,找到了一些關鍵的技術挑戰,在過去十年不斷完善了飛天這個系統。”

  王堅表示,今天我們站在從電力時代到算力時代的轉折關頭,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實力的標準,正在從電力消耗變成算力消耗。正如130年前愛迪生在紐約建設了第一個電網,讓燈泡走入所有人的生活,當電成為基礎設施、成為工業的主要動力的時候,人類才真正走入電力時代。

  人工智能之所以取得重大的發展,也正是因為互聯網把算力帶到了更多地方。但今天互聯網和算力的滲透已經超過過去所有基礎設施,但還遠遠不夠,人工智能還只是算力時代的第一個燈泡而已,電冰箱、洗衣機等等電器還遠未出現。“我小時候每個家庭還在糾結點8瓦的電燈泡還是20瓦的電燈泡,那個時候電對人們而言還是奢侈品。而今天的算力某種意義上還是奢侈品,還沒有產生對電對工業革命那樣的影響。”王堅生動地描述了他對算力時代的思考。

  “10年前,飛天誕生的第一天,我們就知道單臺服務器遠遠不能滿足計算需求,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數據中心作為一個巨大的計算機,而不是把數據當作一個放一萬臺計算機的地方。”王堅回顧了飛天之初的思考,“飛天就是數據中心的操作系統,沒有這樣的基礎軟件,就無法做真正的雲計算。”

  以下為王堅演講速記全文:從電力時代到算力時代

  前幾天在博鰲論壇,我參加了一場論壇,題目叫“互聯網的上半場與下半場”。我說今天互聯網還遠談不上上半場和下半場,這些概念可能是一些今天大的互聯網公司杜撰出來的。為什麽這麽講?互聯網帶來的創新遠未開始,只是今天的上半場和下半場代表了過去的互聯網。今天傳統互聯網公司所面臨的巨大挑戰,使得他們在想他們自己的上半場和下半場。所以我再說一下沒有互聯網的上半場和下半場,只有今天互聯網公司的上半場和下半場。

  這回到我今天所講的題目,我們在一個最好的時代,從一個電力的時代到算力的時代。如果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就是我們處於用一個用電力衡量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發展的能力,到了今天以計算的能力來衡量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的能力,所以我想這是一個巨大時代的轉變。

  我想回顧一下,一個電力時代到底曾經為我們帶來過什麽?我們今天到底處於什麽樣的情況?我自己的理解是電的現象很早就有了,但電力真正成為社會發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就是一百多年的事情。愛迪生不僅僅是發明了燈泡,他將電網帶到紐約的珍珠街時,這才是完成了電這件事情。同樣為什麽會產生那麽大的變化?當愛迪生把電帶進來時只帶進了一個電器,就是燈泡。而當電變成了基礎設施以後,使得我們慢慢有了電冰箱、洗衣機,慢慢地電變成了工業的動力,世界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覺得我們就進入了我自己認為的電力時代。

  到今天我們發生了什麽樣的變化呢?為什麽人工智能會出來呢?我想就是因為今天我們看到的所有的東西,真正產生很高價值的東西,已經不是電而是計算能力,簡化下來就是“算力”。所以大家想想今天為什麽我們能談人工智能、談大數據,所有談的東西都是假定計算能力無所不在,同樣地也可以講計算的基礎設施因為互聯網而到處都在。大家認真來想一下的話,我們其實就是發生了這麽大的一次根深蒂固的變化,這是我們從電力到算力時代非常重要的機會。

  同樣,為什麽沒有互聯網的上半場和下半場,只有互聯網公司的上半場和下半場。今天所有講的互聯網,實際上都是在講地下的光纜,那是最最基礎的東西。那這個背後是什麽意思呢?就是今天的互聯網的滲透我想到了人類過去從未達到過的,但是這個滲透還遠遠不夠,如果你講海洋算進去,地球上大部分的地方是沒有被互聯網覆蓋的。美國希望用衛星組下一代的互聯網,其實這件事情的意義會超出光纜取代銅纜,是一次革命性的改變。

  有一本書提出了一個觀點,當一根電報的銅纜跨了大西洋把美國和英國連起來的時候就是互聯網的開始,只是那上面沒有跑TCP協議。從銅纜到光纜是一個很大的變革,但用衛星組互聯網不僅僅是解決飛機上上網的問題,而是會重構整個基礎設施。這個我個人認為會遠超出了光纜替代銅纜完成的那次變化,因為衛星組的互聯網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可以覆蓋地球上的每一寸土地的基礎設施。

  為什麽我講從電力時代到算力時代,因為互聯網的全面滲透,我們可以想像過去不需要計算,也沒想過要計算的東西將來都可以被計算,可以想象算力會有多大的提高。兩、三年前我提出來,其實我們應該建一個城市大腦,把數據看作是城市發展新的資源。但是如果城市所有的數據都能被處理,它所需要的計算能力可能是我們今天所有可以想像的計算能力的幾萬倍甚至是幾百萬倍。所以大家有時候開玩笑說,我們今天一個城市所擁有的視頻數據如果都處理下來的話,會把國家搞破產的。

  我小時候每個家庭都會糾結點8瓦的電燈泡還是20瓦的電燈泡,那個時候電對人們而言還是奢侈品。而今天的算力某種意義上還是奢侈品,還沒有帶來電對工業革命那樣的影響,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代,因為一切剛剛開始。

  十年前,大家剛開始談雲計算的時候,我們重新思考了一下雲計算是什麽,就做了今天得獎的系統。那個時候我們不是想雲計算,其實我們想明白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實際上我們不是在做雲計算,我們所有做的技術就是希望數據中心是一臺巨大的計算機,而不是數據中心是一個放幾百臺、一萬臺計算機的地方。那個時候對我來講,飛天就是數據中心的操作系統,沒有這樣的基礎軟件,做雲計算就是做雲計算上面的服務,而不是真正的雲計算。這是我們當時想這件事情的出發點。

  第二件事情我們想明白了一件事情是與今天的主題相關,就是從電力時代到算力時代。當時所有人講雲計算的時候,最主要的是講虛擬化,虛擬化的出發點就是一臺機器的算力能力是否能被充分利用。但是那個時候我們做飛天的時候是有基礎的假設,單臺計算機的算力是重要的,但是真正對計算機的需求,你可以預見未來單一臺機器的能力不夠,所以你需要遠超出今一臺機器所給予的能力。所以我們將虛擬化當成是一個計算能力的切分,而當時飛天要解決的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就是計算能力的聚合,這是一個非常不一樣的出發點。

  最後一件事是一個非常根深蒂固的出發點,飛天操作系統跟單臺機器上的操作系統最大的不一樣,就是完成了一次從產品到服務的轉化。在軟件的時代,操作系統就是把一個產品裝到一個機器上,但是到了互聯網作為基礎設施的計算時代,你要做到的事情是怎樣將計算變成一個服務,而不僅僅是把計算放到一個盒子裏做一個產品。當時飛天就是做了這個事情。

  剛才梅宏老師最後說任重道遠,聽到這個詞你就知道沒有上半場和下半場之說。我也蠻感觸的,這讓我想到我們做飛天系統時,年青人在這裏面起到的作用。其實當時做這個系統時,沒有所謂的東西可以借鑒,就是一批不到30歲的年輕人一起定義了這一架構,找到了一些關鍵的技術挑戰,在過去十年一點一點完善了飛天這個系統。

  當然今天很高興,對阿裏巴巴這樣一家大的公司來講,先不說別的,那也是歷史上在那麽大的範圍系統裏,我們實現了存儲的統一性,無論是結構化還是非結構化,無論是實時計算還是批處理,因為有了飛天,我們有了計算的統一平臺。但這是這些年青人前赴後繼地花了十年的時間才奠定了這一基礎。

  我們今天碰到的問題和挑戰,大概是世界上所有地方都沒有的。我在很多地方講過,城市大腦就像60年代的阿波羅登月計劃,這是我自己今天可以想到的最最復雜的一個系統,需要智能技術去解決,也需要超過我們今天成千上萬倍的計算能力才能解決。我相信,接下來的5年、10年,我們一定有機會真正進入算力決定一切的時代。

王堅:從電力時代到算力時代,人工智能只是互聯網的第一個燈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