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3星|侯世達《我是個怪圈》:關於人類意識的各種哲學思辨

3星|侯世達《我是個怪圈》:關於人類意識的各種哲學思辨

我是個怪圈

作者是認知科學家,不過本書更像是哲學家的作品。

全書主題是:人類的意識是怎麼回事?是大腦的某一個部分產生的嗎?

從認知科學的角度來說,答案其實比較簡單,意識不是大腦的某一個部分產生的,具體怎麼來的科學家們還不清楚。

但是作者繞了許多的彎,花了極大的篇幅,做了許多思想實驗,最後得出了結論:我思故我在,意識就是思考。

這些思想實驗中,至少花了全書20%-30%的篇幅在說羅素和懷特海的禁止羅素悖論的新集合論,以及哥德爾證明羅素的新集合論依舊是不完美的。

賣書網站把這本書歸入科學類,我認為歸類錯誤,應該算是一本哲學書。早知道是一本哲學書我就不看了。

總體評價3星,有參考價值。

以下是書中一些內容的摘抄,#號後面是kindle電子版中的頁碼:

1:這種名為“意識”的狡猾現象彷彿是倒提著自己的鞋帶把自己舉了起來,它彷彿是無中生有地創造了自身,然後每當有人想更仔細地觀察它時,它又自行瓦解,迴歸虛無。#137

2:不要被這本書的標題迷惑,它講述的並不是我,而是“我”這個概念。因此,它與你們、與讀者之間的關係,與它和我之間的關係沒有絲毫差異。#197

3:所以,沒錯,說到底,我算是某種專家,而我的專長正在於對思考本身的思考。確實,正如我在前文所述,從我還是個10多歲的少年開始,我對於這個話題始終燃燒著熱情。而我最為確信的結論之一便是:我們總是通過尋找並勾連與我們過去所知事物之間的類似性來進行思考的。#208

4:我們之中有些人(包括我自己)相信,晚年的里根總統,早在身體停止運轉的很多年前,從本質上說已經“消逝”了。由此推而廣之,我們也相信阿爾茨海默病末期的病人從本質上說也已經消逝了。#587

5:我們之中有些人(再算我一個)相信,無論是剛剛受精的卵子還是五個月大的胎兒,都並不具有一個完整的人類靈魂,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妊娠期母親的生命比她肚子裡那個小生靈的生命更為重要,雖然後者毫無疑問也是活著的。#592

6:為什麼靈魂不能像身高一樣呢?成年人群體有一個平均的身高值,但由那個平均值向外延伸的範圍是相當廣的。成年人的靈魂度為什麼也不能同樣有一個平均值(比如,100亨內克),外加一個範圍寬廣的變動區間呢?#663

7:2加2等於4。那個迷人的短語——“兩個2”——讓我的脊背打起了陣陣激靈,因為我意識到,它涉及將“2”這個概念應用於其自身之上。#1482

8:發現集合論中竟容納著此類自相矛盾的問題之後,羅素為數學尋找堅實根基的美夢就此破碎。#1505

9:然後,為了努力復原,羅素偕同他從前的導師亦即眼下的同事懷特海一起,發明了一種新的集合論。在該理論中,一個集合的定義絕不會呼叫那個集合自身;另外,他們還設定了一個嚴格的語言等級,嚴防任何語句指涉其自身。#1508

10:我懷疑大多數讀者都會同意,一隻寵物狗能認出某隻特定的爪子是屬於它自己的,而並非僅僅是環境中一個隨機的事物或者某個其他動物身上的部位。#1949

11:而另一方面,如果我說一條狗的靈魂顯著地“小於”一個人類的靈魂,我猜你也不會反對——不然的話,為什麼你和我都沒有跑到各自所在地的寵物收容所去強烈地抗議示威,抵制那裡每天把流浪的獵犬和走失的小狗處以“人道毀滅”的行為呢?#1964

12:作為第一個無趣的數字,對於任何數字而言都是一個有趣的性質!所以62(或者不論你選擇哪個數字作為候選)結果還是會變得有趣——它有趣,正是因為它無趣。如此一來,“最小的無趣數字”這一觀念就反噬了自身,顯然與貝里b的定義反噬自身的方式如出一轍。#2465

13:在20世紀早期,羅素秉持過這樣一個信條:“發現悖論,研究悖論;設計並築起把它們擋在牆外的偉大壁壘!”(不過這句話是我重述的,不是他的原話。)《數學原理》便是他為數學推理新建的一座屏障重重的堡壘。#2624

14:簡言之,哥德爾為我們展示出,如何為《數學原理》的詭異記號中任意一種符號模式指派一個獨一無二的數字,並使得這個數字可以輕鬆地解碼還原出其所對應的那個視覺模式(即符號序列)。這種精確的雙向對映如今被普遍地稱為“哥德爾配數”,而對這種對映的構想和打磨,也構成了哥德爾這項工作中關鍵的第一步。#3032

15:在羅素和懷特海眼中看起來精妙而複雜的符號排程,在庫爾特·哥德爾的眼中看來則是大量的直白的數字運算處理(他自然沒有使用“數字運算處理”這個現代術語,因為這些都發生在計算機出現以前的史前時代)。它們只不過是對於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而言——這兩種看法完全是對等的,可以互相替換。#3046

16:可以肯定的是,羅素和懷特海連做夢也沒有想過,他們的機械化推理系統竟然還有這樣奇妙的用法,把它自身作為機械的性質實實在在地置於了自己的觀察之下,簡直像是在用一臺顯微鏡檢查它自己的鏡片有沒有破損一樣。#3083

17:但關鍵的要點在於,哥德爾清楚無疑地呈現出,運演算法則總是能夠,以絕對一致的步調完美地模仿任何一條排印的形式規則,所以算術法則就是剛剛一樣好。#3096

18:羅素和懷特海在他們的三卷本鴻篇鉅製《數學原理》裡,定義了一個樸素嚴謹的形式化世界,由於得到了型別論的保護,這個世界本該不受任何悖論的侵擾,可是年輕的庫爾特·哥德爾—1931年的時候,他才25歲——卻發現了由萬萬料想不到的、出奇扭曲的公式匯聚成的一片海洋。#3170

19:答案就是,哥德爾在他那篇經典的文章——《論<數學原理>及其相關係統中的形式不定性命題(I)》——中,重新分析了意義的概念,並總結出,一個PM的公式所包含的意義,並沒有羅素以為的那樣簡單——那樣確定無疑。#3358

20:我曾用很多年的時間來思索哥德爾在1931年所做之事,而令我最為震驚的是他投向意義根底的洞見——他發現,藉助於一種對映,成熟豐滿的意義可以在完全出乎意料的地方忽然現身。#3383

21:我們看到,即便是初級的意義,也同樣依賴於不言自明的對映,所以說到底,我們看到的是,所有的意義都是以對映為中介的,這也就是說,所有的意義都來自類比。哥德爾的這一深刻洞見,在他寫於1931年的文章中發揮到了極致,把深埋在《數學原理》中的啟示從地下翻出,令其得見天日。#3598

22:那麼,伯特蘭·羅素的終極噩夢到底是什麼呢?那便是:某一天、某個人、為某個公式做出了PM的證明,可那個公式卻表達了某個不真實的算術陳述(“0=s0”是個不錯的例子)。#3699

23:雪上加霜的是,哥德爾的結論並非取自PM中的弱點,而是源於它的強項。這個強項便是數字的靈活性,或者說“千變萬化”(chameleonic),令它們的模式可以模擬出推理的模式。哥德爾利用了這一簡單而又非凡的事實,即我們熟悉的自然數可以嚴格踩著我們不熟悉的PM符號模式的舞步而翩翩起舞。#3748

24:任何擴大或豐富PM的方式都無法助你躲過哥德爾的黑帶殺技,這一事實被稱為“本質上的不完全性”(essentialincompleteness)——伯特蘭·羅素的第二個噩夢。#3772

25:最後葬送這批數學家的這個夢想的人是邏輯學家阿爾弗雷德·塔斯基(AlfredTarski)[7]。他指出,用PM的記號不可能表達出“n是一個真實成立的數論公式的哥德爾配數”這個文字陳述。#3887

26:不管大腦變得多麼複雜和精密,在根底處,它們依然永遠都只是一套細胞集合而已,在彼此之間來來回回地“噴射化學物質”(這個說法借用自先鋒機器人學家和煽動型作家漢斯·莫拉維克),這頗像一座巨大的煉油廠,液體在罐子間永不停歇地抽來抽去。#4367

27:大體上,設計出最早的電子計算機的工程師們跟羅素和懷特海一樣,對於他們無意中創造的豐富性也是毫無察覺。他們以為他們製造的機器只適用於十分有限的、純粹軍事上的範疇——例如,把風向和空氣阻力考慮在內,計算飛行導彈的發射軌跡的機器,或者破解特定的敵軍暗號密碼的機器。#5408

28:在我的心中,這個問題的答案一清二楚。在一個大腦內部的細胞不是意識的承載者;意識的承載者是模式。真正至關重要的是組織的模式,而不是物質材料。無關肉體,重在動作!#5696

29:不管怎麼說,我還是把我的答案放在這裡,芟除蕪雜,直陳精義:意識是鬧殼內部的符號之舞。或者,甚至還可以更加簡潔扼要地說,意識就是思考。正如笛卡兒所言:“我思故我在。”#6109

30:成熟的人類大腦在持續不斷地努力降低他們感知到的東西的複雜性,這就意味著他們在持續不斷地努力讓由很多同時啟用的符號組成的陌生而複雜的模式僅僅觸發一個熟悉的先在符號(或者很小的一個符號集合)。事實上,這正是人類大腦的主要使命——確切指出一個複雜情景中的要緊之物,從初始的一團感覺與觀念的大雜燴裡提煉出這個情景真正關乎之事。#6134

31:哪些物理實體擁有意識,哪些沒有?是整個人類的身體擁有意識,還是隻有人類的大腦擁有意識?還是說只有特定部分的大腦擁有意識?一個有意識的物理實體的精確邊界如何劃定?#7249

32:不管怎麼說,擁有良心——一種對於道德的認識以及一種對其他有知生命做“正確的事”的在意。在我看來,是標示著一個生命中存在意識的最自然的標誌,也很有希望是最可靠的標誌。#7658

33:但是當視角逐漸降低,結構逐層下降,從大腦到皮層、從神經柱到神經元,從細胞質到蛋白質,再從肽到粒子,生命的感覺逐漸消失,直到最低的層級,生命的痕跡已經完全不見了。人們的思維可以在最高和最低的等級之間來回穿梭移動,並以這種方式任意搖擺在把大腦視為有生命之物和無生命之物的視角之間。#7860

34:在最後,我們自我感知、發明自我並被鎖入一場叫作“我”的幻景,是自我指涉的小小奇蹟。我們相信那些玻璃球,雖然當我們搜尋它們的時候,它們會消解不在,但是當我們不去尋找它們時,它們卻和任何一顆真正的玻璃球一樣真實。我們最真的本性就這樣阻止我們完全理解它最真的本性。#7927

 

全文完


2018左其盛好書榜,沒見過更好的榜單

2018左其盛差評榜,罕見的差書榜

2018讀過評過的400多本書

本號810篇書評的索引與書單

想跟小編討論請移步知識星球

更多良心書評參見我的公眾號:左其盛經管新書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