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人到35歲,出路在哪裡?

人到35歲,出路在哪裡?

記得農曆年從老家返回上海的那幾天,愛趣丫被“華為清理34歲員工”的訊息刷屏了,雖然後續證明訊息是假的。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據說,華為裁員的事情從華為自己的心聲論壇發酵,進而出現在各個網站和媒體上,引發了各方關注。

包括其中一名35歲員工的文章流出,35歲,上有老,下有小,在深圳有兩套房,妻子全職家庭主婦,被動要求離職,人生一片迷茫。

更進一步的反饋,是華為職工反映,中國區開始集中清理34歲以上的的交付工程維護人員。而研發開始集中清退40歲以上的老員工,有人把這個清退行動與2000研發將士出征聯絡起來,認為華為通過把老員工派駐海外自然淘汰來完成變相清退。

其實作為吃瓜群眾,估計很多人和愛趣丫的心態一樣,並不是憂心華為,而是想到自己,一把年紀了,出路在哪裡?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35歲,是個分水嶺

對大多數人來說,35歲無疑是一道坎,公務員考試,基本不再招用35週歲的社會青年;企業招人,尤其科技公司和新興網際網路公司,“中年危機”來得就更早了。

愛趣丫,很多身邊的朋友,也已經混到了總監和高階經理的位置,大家和剛畢業的年輕人聊天時,經常聽到不少青年才俊,目標都直指“35歲實現財務自由”。

然而從概率上來說,一個很可怕的事實是:35-40歲失業比實現財務自由的可能性高多了。

2017年1月出爐的胡潤報告顯示,中國的財富自由門檻繼續爬升,比去年上漲50%,其中一線城市高達2.9億,二線城市達到1.7億。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財務自由是遙遙無期的海市蜃樓,換個方向追求另外三種自由,或許更能保障下半生沒有後顧之憂。

三十五歲是條界限,沒到界的還是三十露頭的年輕人,過了界的則屬奔四的中年人。

二、35歲,心態的轉變,更重要

原以為,35歲,獲得了經驗,擁有了頭銜,甚至都有幾分睿智了,可以輕鬆一點過活,遊刃有餘地行走在社會裡,開始感受成熟帶來的福利。

可實際情況,真的不是這樣,三十五歲之後的感受更像是結束了適應性訓練,生活要給你來點真格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二十多歲的時候,感覺是自己張開雙臂迎上世界。

三十多歲的時候,情況則是整個世界向你傾倒過來,聽得見自己身上骨節噼啪做響,一口氣屏住不敢有絲毫鬆懈。

壓力來自四面八方,卻不再耗費你的體力,甚至無需動用你的智力,它只是簡單地耗神,好叫白頭髮順著兩鬢瘋長。

愛趣丫也是即將奔三十五的人,很明顯,心態的轉變,從隨意變得專注,從躁動轉成了安靜,從感性過渡到了溫和,沒有了衝撞,沒有了隨性,沒有了熱火,多了理性,多了定見,多了些許堅韌。

三、35歲,必須面對的三大問題

其實,華為的人員流動一直比較大,華為裁員也已不是新聞。只是以年齡裁員的傳言,這還是第一次,所以讓華為內部外部的震動都很大。

看到2月24日華為內部溝通網站心聲社群公佈了一份創始人任正非的內部講話,在這份講話中任正非也對近期網傳的“華為清理34歲老員工”一事進行了迴應。

“網上傳有員工34歲要退休,不知誰來給他們支付退休金?我們公司沒有退休金,公司是替在職的員工買了社保、醫保、意外傷害保險等。你的退休得合乎國家政策。你即使離職了,也得自己去繳費,否則就中斷了,國家不承認,你以後就沒有養老金了。”

而對於華為是否逼迫老員工離職,任正非並沒有正面迴應,但是他表示,“華為是沒有錢的,大家不奮鬥就垮了,不可能為不奮鬥者支付什麼。30多歲年青力壯,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數錢,可能嗎?”

最後,任正非還說道,“我鼓勵你們奮鬥,我自己會踐行。”

1、家庭與責任的平衡問題

大多數的人,到了這個年齡段,都必須要考慮一下家庭問題。如果你已經成家立業,你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你的職業到底該如何發展,才能確保讓你支撐整個家庭的負擔?

這不僅僅包括你的愛人,還包括你的孩子及父母(尤其是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時候,你要承擔的是雙方四位老人的供養)。

到了這個階段,你的壓力是成倍增長的,但如果你在職場上的成長無法實現倍增,甚至還在以某種形式進行著倒退,那麼,你以後的職業發展就會面臨更多的壓力。而這種壓力,更多的時候,會使你沒有餘力去謀求更好的發展。

2、能力與年齡的匹配度問題

為什麼很多企業在招聘人才的時候,明確規定要5年經驗、10年經驗等等類似的工作經驗要求呢?

因為工作時間意味著與之匹配的能力等級。

同樣的工作,5年經驗和10年經驗所積累的能力是不一樣的,所能承擔的責任也是不一樣的。你的工作年限越長,往往也意味著你的能力越強,這二者之間是一種正向倍增的關係。但如果你違背了這種關係,那麼,你就無法獲得用人單位的認可,進而喪失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

愛趣丫在招聘時,其中較為棘手的一種情況,就是能力與年齡不匹配的問題。很多工作3年、5年的人,甚至和工作一年的人在能力方面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所以當他們的職業想向上突破時,會遇到很多的阻力。

導致這種情況的產生有兩種原因:

一是頻繁跳槽,沒有在一個方向上積累,無一技之長;

二是雖然在一個方向上長期積累,但只有第一年是成長的,剩下的幾年都是在做重複勞動,原地踏步。

所以,對於那些年齡35歲的朋友來說,從現在開始,你必須要慎重審視一個問題:從畢業到現在,我工作幾年了?我身上所具備的能力是否與我的年齡相匹配?如果不匹配,那麼,你一定要及早樹立危機感,並跑步前進,以彌補與那些先知先覺者之間的差距,確保自己不會在競爭的過程中被他人擠下馬。

3、知識結構的構建與提升問題

愛趣丫曾經面試過一個區域銷售經理的應聘者,做銷售做了五六年,也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實戰操作經驗。

在面試的過程中,所有關於具體操作層面的問題,他都能夠對答如流,但上升到系統層面及戰略層面的問題時,他的腦子就一片空白。

我相信在職場上做過五六年的人都有這種感受:感覺在具體的操作層面,無論是流程,還是技巧與方法,都能夠熟練掌握;但如果從更高一層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往往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身在職場,不同職位等級的人,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樣的,他們所具備的眼光與思維模式同樣也有差別。

一個最基礎的業務員,想著如何維護好終端,這是戰術層面的東西,也是他的職責所在;但如果一個營銷總監這樣的角色,還和業務員一樣天天想著如何去和終端老闆打交道,那就是他的失職了。

每一個企業的運營,都會由戰略與戰術所構成。大的戰略會細分成小的戰略,小的戰略會細分成一個一個的執行戰術,由基層人員去付諸實施。不同層級的人,分別負責不同高度的工作,各司其職,這也是團隊協作的意義所在。

同樣,每一個不同層級的人,也存在不同的知識結構。層級越高,你看問題的眼光和思路就要越高,你的整體知識結構層次也要向上發展和突破。

要不然,你的能力,永遠只能停留在具體的基層操作層面上,不會有大的發展,職位上更不可能有上升。

另外,從溝通的層面來說,你的職位越高,你與老闆的距離就越近,你與公司最高領導接觸的機會也就越多。

如果你看待問題的思路無法與老闆們保持在高度上的一致性,那麼,你的能力是無法得到認可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向上晉升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職業生涯也會就此止步。

四、35歲之後,如何尋求如破?

35歲以後的職業發展,不應該再是原地踏步、停滯不前的狀態。要想讓35歲以後的職業生涯實現比較大的發展,從思想觀念和實際行動中,都要有所突破。

1、完成自身的專業化品牌構建。

如何構建自己的個人品牌。我們到了35歲以後,再去頻繁跳槽,肯定是不行的,最大的不利,就是我們的專業知識成長,永遠只是停留在一個相對低的層次上,而這又會影響你職位的晉升與薪水的增長。

我們該幹什麼,適合做什麼,此時應該有一個清晰而明確的定位,並利用剩餘為數不多的時間去積累。

“日本戰略之父”大前研一在其專著《專業主義》中也提出了這樣的觀點“你憑什麼勝出?未來能夠牽動世界大勢的,是個人之間的競爭。能否獨霸世界舞臺,鍛造他人無法超越的核心競爭力?你唯一的依恃,就是專業。”

我們是一流的商務人士,還是一般的上班族?差別就在這裡!

給自己一個專業定位,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會為我們以後的職業發展增加更多有價值的籌碼。愛趣丫曾經遇到過5年跳槽10次、接觸過20餘個行業的人。假如我們也這樣,就毫無專業性可言了。

當然,為了支撐我們的“專業化”的品牌形象,還需要在以下兩個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個方面,就是我們在前面提到過的知識結構問題,要脫離具體的操作層面的問題把你看待問題的眼光放得更高一些,更遠一些,成為一個具有“遠見卓識”而不是“鼠目寸光”的人。你要向這個行業裡最優秀的人看齊,並以他們為目標,作為自己修煉成長的榜樣,一步一步彌補與優秀之間的差距。這個時候,在職學習、進修等等都需要提上日程,學會用新的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

第二個方面,就是樹立自己在行業內的影響力。每一個行業的優秀人才,都有自己聚集的圈子。為什麼有些人出去講一次課就要好幾萬?為什麼有些人能夠用自己的力量推動一個行業的發展?原因就是他們的影響力太大了。我們要想成為優秀的職場人士,也必須像那些最優秀的人看齊,樹立在這個行業內的影響力,用我們的思想去影響別人。

2. 尋求獵頭顧問的幫助

一般來說,獵頭顧問最青睞35歲左右職場人士,特別是在職場上有一定建樹的成功人士,他們不但有著豐富的中、高階職位資訊,與企業有著良好的溝通渠道,瞭解企業最需要的是什麼樣的人才來實際最佳的匹配,最主要的是他們有著豐富的識人技術,當一名職場人士被獵頭瞄上,意味著他將有獲得向更高一層邁進的機會。

一般獵頭顧問對欲獵取的人才會有一個詳盡的評估,包括職業能力、職業價值觀、人格特徵、行為風格、職業匹配度,還有職業發展的規劃設計等等。

記住這都是第三方中立的評估,對你是中肯的評價,當一個人對自己職業有困惑的時候,尋求專業人士的評估至關重要(且對你資訊保密),不但能幫助你清晰定位,指出你的不足之處和應該補缺的地方,而且給出該跳與不該跳的利弊分析和建議,能讓你避免許多的彎路。

如果大家去關注職場上高薪的人士並稍加分析,就會發現這樣一個規律,他們的職業生涯大都是階梯式跳躍的,一般每經過一次跳躍,職場價值就能提升級20%-30%,這也正是目前中高階職場人士樂意與獵頭顧問打交道的主要原因。

當我們出現職業困惑時,記住,專業人士的諮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養專注於專業領域的定力

為什麼成功很簡單,對於絕大多數人卻不能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與自豪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人沒有定力,沒有一種“鎖定目標,專注重複”職場行為。也就是沒有將他已經工作多年的專業和能力“做精”。

如果35歲年齡階段的職場人非調整不可,儘量遵循“換崗不換行”或“換行不換崗”的原則,而不管是在同行業選擇別的崗位,或者在別的行業從事原來的崗位,都能夠借鑑此前已經積累下來的經驗,縮短糾偏的時間,讓自己儘快回到職業發展的軌道上來。

所以,35歲職場人士一定要培養“專業定力”,如果還頻繁跳槽,因為自己行為不夠紮實,急於求成,在還沒有能力拿很高薪資的時候跳槽離開,只會給自己的職場之路增加坎坷。而當危機發生時,又不能坦然面對,不能正確認識自己,於是走了不必要的彎路。

若在一個領域裡堅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總會獲得很高的回報。

就如國內外一些有名的企業,永遠只生產自己熟悉的產品一樣,精益求精,最終成為行業老大。

35歲左右該選擇穩定在一個專業領域或某家公司,雙方都有很好的瞭解,隨著能力的提升,收入上漲、職業空間發展自然也會水到渠成。

4、深入分析自身情況重新定位

在職場中,有不少35歲的職場人在擇業時並沒有清晰定位,大多隨波逐流,或受高薪誘惑,在此種情況下考慮轉型,會因為缺乏通盤考慮而盲目行動。在轉型時,不少人都做了認真的準備工作,如技能、知識方面的儲備,但令人遺憾的是,由於自身或其他原因,所做的準備並不能真正為職場轉型服務,其中最大的原因在於對將要轉入的職業瞭解不夠深入透徹。缺少深入職場和自身分析很容易產生迷茫、價值感低下、缺乏競爭力、頻繁跳槽等糟糕的情況。

而很多職場人以為到了35歲,有了一定資歷,跳槽的資本有了;婚姻和家庭已經穩定,不那麼累人了;經濟條件相對來說也殷實了許多,經得起萬一跳槽不順的起落;而這個時候的則需要更加準確地把握自己的定位。職業目標及定位不清,是最大的風險。況且,這個年齡段還有重新定位和規劃的可能,與其盲目地去選擇,不如先靜下心讓自己的職業定位更加清晰,這樣按照自己的職業規劃指導自己“擇業”。在工作的過程中腳踏實地,認真負責,能夠在自己所擔任的崗位上發揮專業能力,做得遊刃有餘,領導自然會刮目相看。

5、有的放矢學習充電

儘管在職場成熟期內,35歲左右職場人士的經驗和能力都已達到了相應的高度,已經能夠熟練自如地應付工作中各種難題。

但對於35歲左右的面臨跳槽求職危機者而言,仍然需要不斷的加強學習。職場“老人”們如果再不抓緊時間跟上時代,就等於把自己推向了落伍的盲流。

越是有危機感、壓力感,就越是應該主動學習。必須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使得自己的知識面和職業技能“保鮮”;同時,應該主動與職場“新人”溝通磨合,使自己很好地地融入年輕人的精神團隊,同時也從新人們身上看到自己的缺陷。

35歲職場人要做到勇於學習和善於學習。

主要從兩方面著手:

其一是將轉型前的知識經驗在一定的依賴程度內與延續的核心資源相結合,夯實基礎,觸類旁通;

其二是在實踐中學習與討論,組建學習資源。在工作中多“充電”,學一門能獨當一面的技術或手藝,就省得和年輕後生們一起去人才市場擠來擠去。

另外,學會分解壓力,以一種坦然、平靜的心態對待工作和生活,更容易獲得快樂和晉升的機會。只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斷學習和進取,跳槽求職這道危機四伏的“坎兒”是完全可以平安順利跨過去,保持職場基業長青的。

五、最後,借用喬布斯語錄,作為本文的結尾。

“人這一輩子沒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得精彩絕倫。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當我們覺得收入不如別人時,不要隨便和別人攀比,因為我們遠不可能知道別人在獲得收入的背後付出了什麼,同理,當我們生活不如別人時,亦無需格外羨慕,因為我們的生活質量是自己通過努力創造來的,如果你覺得自己生活不夠好說明你的努力還不夠。

其實,我們只要堅持就好,堅持21天容易,難的是始終堅持!加油,35歲的我們。

作者:愛趣丫 連結:http://www.jianshu.com/p/70d8cb948d04 來源:簡書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絡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