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番茄工作法圖解》——staffan noteberg著

《番茄工作法圖解》——staffan noteberg著

standing on shoulders of giants

佛朗西斯科-西里洛在1992年創立了番茄工作法

一次只做一件事

背景:想獲得心流狀態,進入好整以暇、正襟危坐、全神貫注的姿態,要比東張西望,等待靈感有效得多。

方法:建立“活動清單”表格和“今日待辦”表格
計劃:在一天的開始,從積壓的工作(稱為“活動清單”)中提取最重要的活動,填寫到“今日待辦”表格。這就是你當天的自我承諾。
跟蹤:確定當天活動後,扭啟25分鐘的番茄鍾,從當天活動的第一項開始進行。在每個25分鐘的時間段(稱為一個番茄鍾)內,你要收集一些過程指標,比如計算遇到的中斷次數。
記錄:在一天結束時,將當天收集的資料歸檔,寫入“記錄”表格。如果你跟蹤了中斷次數,就把中斷次數寫下來。
處理:從所處理的原始資料中提取有用的資訊。例如,可以計算在每個25分鐘的時間段,平均遇到幾次中斷。
視覺化

:最終你要將資訊以某種方式組織起來,從中找出改進流程的思路。如果你想獲得最適合現實工作情況的工作習慣,在自我調整過程中,基本上每天都要做這樣的回顧。
在每天開始前,進行計劃;每天結束時,進行記錄、處理和視覺化;在兩者之間,進行對25分鐘週期迴圈的跟蹤。

計劃(P)執行(D)評估(C)應用(A),番茄工作法是一套典型的PDCA流程。

今日待辦表格:打算在今天進行的活動
活動清單表格:最近要進行的活動
記錄表格:記錄所取樣的流程指標

每天要有一個承諾:一個番茄鍾,一個活動,一個目標

中斷:
番茄鍾期間的中斷有以下兩種形式:
第一種是自己造成的“內部中斷”。具體的說,是直覺像心智發出訊號,告訴自己去做當前專注工作以外的事情。
第二種是別人造成的“外部中斷”。有人找你詢問或者請你幫忙併且等待答覆。

花了將近兩個小時看完了《番茄工作法圖解》,從昨天第一天實施的效果來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學習效率,讓我收起自己的玩心,在一段時間裡專注於一件事並且把它做好。當我完成一件任務的時候,我都不知道我原來也可以這麼有效率,這麼有執行力。
要是在以前,當我翻開半導體物理書的時候,一開始想的不是今天要看什麼,看多少章節,而是:半導體物理好難啊,我之前從來沒有學過,期末考試怎麼辦呢?每次我一這麼想,我就根本無法用心去看書,越看越焦躁,最後是掏出手機回個微信訊息,看看朋友圈,或者刷刷微博。然後一上午或者一下午就這麼“歡快”的沒了。如此往復,我的半導體物理應該是看不完第一章節了。
而現在,每天早晨起床吃完早飯來到自習室後,我會首先列出今天的TODOlist,然後給它設定一個合理的時間長度,包括我在這裡用CSDN寫讀書筆記,在TODOlist上也被列為了一個25分鐘的番茄時間。潛意識裡,我認定我一定要在這段時間裡專注、用心。結果,我真的做到了!時間結束時手機APP發出兩聲悅耳的振動聲,又激勵著我開啟下一個番茄鍾了。
我把相見恨晚的番茄工作法推薦給朋友們,希望朋友們也能找到學校,工作中適合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