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窮查理寶典》的讀後感作文4000字

《窮查理寶典》的讀後感作文4000字

開發十年,就只剩下這套架構體系了! >>>   

《窮查理寶典》的讀後感作文4000字:
由於第三章的篇幅非常長,所以會分為幾篇文章來記錄。一來可以更深入的閱讀,二來避免讀書筆記過長而造成的閱讀壓力。
第三章主要是圍繞查理.芒格在伯克希爾年會上的發言,摘錄一些重要內容進行整合。所以本篇文章主要介紹第一部分,查理.芒格看待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
在閱讀本章之前,我覺得非常有必要為大家介紹一下伯克希爾.哈撒韋這家公司。因為巴菲特認為他投資成功的關鍵,在於他是個成功的企業家。
一、伯克希爾.哈撒韋簡介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是美國一家世界著名的保險和多元化投資集團。旗下有通用再保險(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喜詩糖果、DQ皇后、波仙珠寶等子公司。同時還涉足飛行航空、鞋業、能源、傢俱裝潢等等領域。沃倫·巴菲特是伯克希爾董事長暨執行長(CEO),副董事長是查理·芒格。
目前伯克希爾.A股價(拆股後)在30萬美元/股左右,2018年伯克希爾營收為2250億美元,大約22個茅臺的營收總和。具體伯克希爾.哈撒韋有多厲害,大家可以自行百度。
巴菲特在25歲那年成立了伯克希爾.哈撒韋。而伯克希爾的前身是伯克希爾棉花紡織廠。和我們預料的一樣,棉花工廠這種重資產低附加值的企業,在工業革命以及機械化大量生產之後勢必面臨挑戰。

《窮查理寶典》的讀後感作文4000字

所以進入20世紀80年代,在面對國外更廉價勞動力和行業競爭大的情況下,伯克希爾棉花廠開始面臨虧損。但是巴菲特仍不捨得把這有百年曆史的業務結束。一直拖到1985年,巴菲特終於在各方壓力下,關閉了虧損的伯克希爾棉花廠。
這是他第一次創業失敗,但是巴菲特學到了寶貴的一課——企業拐點,當企業的環境發生根本性變化時,它們很少能轉型成功。
巴菲特為了讓自己記住這次失敗的經歷,企業仍保留著“伯克希爾”的名字。時至今日,巴菲特仍會用伯克希爾棉花廠失敗經歷警示自己。
二、伯克希爾的商業模型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雖然商業結構非常複雜,涉及各行各業。但是其核心業務是保險業務,這也是伯克希爾成功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保單持有人(保險公司客戶)支付保費,提供了持續的現金流;保險公司用這些現金進行投資,直至有客戶出險提出索賠。由於索賠發生的時間不確定,所以保險公同的投資物件是具有流動性的證券——主要是短期固定收益證券、長期債券和股票。
簡單來說,保險業提供源源不斷低成本的現金流,再通過投資獲利。保險業是非常賺錢的行業,在投保和賠付之間有賠付差和時間差。
1)賠付發生率低,投保量總是高於賠付量的。
2)投保和賠付之間有較長的時間差,這段時間內錢都躺在保險公司的賬上。
所以保險公司的賬面上總是有源源不斷的浮存金。而這些錢拿來投資獲得更高的收益再合適不過了。無敵現金流投資股票,獲利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大。
當然並不是說買保險不划算,保險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是想說明,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商業模型。(朋友圈中保險業的同學別打我...)
再擴大來想一想,銀行、P2P、理財產品。都是獲得低成本的現金流,再投資/放貸獲得更高收益。這裡就不再深入的介紹了,給大家做個引子,以後有機會再談。
三、讀書筆記
第三章:芒格主義:查理的即席談話
向沃倫和查理學習的真正樂趣並不在於人們能夠了解大量關於如何在長時間內讓金錢以很高的複利增長的知識——儘管這當然是一種很不錯的額外收穫,朝花夕拾讀後感(http://www.simayi.net/duhougan/8725.html)而是在於通過聽取他們的教導,人們將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人類的本性、世界的現狀、如何理性思考,以及最重要的,如何更好地過上一種正直、幸福、善良的生活(提示:這三種要素是相輔相成的)。
1.伯克希爾是一家極好的公司
我們就像(伯林教授所講的)刺蝟,只知道一個大道理:
如果你能夠用3%的利率吸取浮存金(指理賠之前伯克希爾能夠用於投資的現金保費收入),然後將其投資給某家能夠帶來13%的收益的企業,那麼這就是一樁很好的生意。
伯克希爾收購的企業能夠給我們帶來的稅前回報率是13%,也許還要更多一點。由於資本成本利率只有3%——這些資本金是別人的錢,以浮存金的形式得到的——這就是非常棒的生意。所以伯克希爾的股東完全不必感到絕望。就複合回報率而言,伯克希爾是沒以前那麼好,但它仍然是一家極好的企業。
(2001年~2006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和西科金融公司年會摘錄)
說明:
在<巴菲特之道>一書中也有講到,巴菲特開創的商業模式是他投資生涯以及伯克希爾成功的關鍵。以保險業獲得大量低成本(3%利率)的現金流,再投入到投資及其他業務發展上獲得13%以上的收益。
2.我們成功的關鍵
如果烏龜能夠吸取它那些最棒前輩的已經被實踐所證明的洞見,有時候它也能跑贏那些追求獨創性的兔子或者跑贏寧願躋身那些忽略前人最優秀的工作的蠢貨之列的兔子。
烏龜若能找到某些特別有效的方法來應用前人最偉大的工作,或者只要能避免犯下常見的錯誤,這種情況就會發生。我們賺錢,靠的是記住淺顯的,而不是掌握深奧的。我們從來不去試圖成為非常聰明的人,而是持續地試圖別變成蠢貨,久而久之,我們這種人便能獲得非常大的優勢。
(2001年~2006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和西科金融公司年會摘錄)
說明:
總結一下就是幾個關鍵因素:
1)吸取前人證實的經驗。
2)應用前人偉大的工作。
3)避免犯下常見的錯誤。
4)試圖別成為蠢貨,而不是試圖成為非常聰明的人。
3.伯克希爾和西科的股票價格
我們希望伯克希爾和西科的股票價格和我們認為它們的固有價值相差不要太遠。
如果股價升得太高,我們就會呼籲它降下來。並非所有的美國企業都這麼做,但這是我們的做事方式。
我可不想回到GO(起點)。我是從GO走過來的。我們的許多股東把大部分淨資產都投在伯克希爾了,他們也不希望回到GO。現在很多人似乎認為企業CEO的責任就是讓股票價格上漲。這種觀點導致了各種各樣的愚蠢行為。我們會實話實說,值多少就說多少。
(2001年~2006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和西科金融公司年會摘錄)
說明:
芒格認為股票的價格應該真實的反應企業的價值。他並不希望股價太高,而是希望能圍繞著價值波動。這也是價值投資的重要理念之一:價格總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那些靠情緒和炒作讓股價能短期上升的股票,最終股價總是塵歸塵,土歸土。
在<巴菲特之道>中,巴菲特把股價與企業價值比作主人與狗的關係。主人遛狗,狗有時候跑在主人前面,有時候停在主人後面。但是由於牽著繩子的關係,狗只能在主人附近前後走動。在這裡主人就是企業價值,狗就是股票價格。
股價像狗一樣,有時候由於貪玩會跑開。但最終會被主人拉回到身邊,這就是股價上下波動。
4.伯克希爾的保險業務
表面上看,再保險是一種過度競爭的生意,但其實不是這樣的。保險合同的簽署和賠付之間有很大的時間差,所以投保人必須評估保險公司未來的支付意願和支付能力。在這方面,我們信譽良好,擁有一定的優勢,不過這種優勢本來應該更大的。
用很低的成本讓浮存金以可觀的速度增長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不管怎麼樣,我們想要做到這一點。我曾經為我們的浮存金的增長和成本感到驚訝。我們得到了幾十億美元的浮存金,而所支付的利率比國債的利息還要低,這真的太好了。
(2001年~2006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和西科金融公司年會摘錄)
說明:
在上面其實也已經簡單介紹過保險的商業模式。通過保險業帶來的浮存金(低成本現金流),進行投資獲得更大的利潤回報。正是這樣的商業模式,讓伯克希爾越做越大。
巴菲特的成功,不只是他投資有多麼成功,而是創造了成功的商業模式。
伯克希爾公司是個構建精密的大廈,但不復雜。它只有兩個部分:企業運營和投資組合。投資組合的資本來自保險業務的浮存金,以及非保險業務的盈利。
其實這裡揭示了一個非常牛的商業理論。保險業為伯克希爾帶來源源不斷的低成本現金流。伯克希爾用於投資及發展實業,伯克希爾的成功又為保險業提供了穩定性的支付保障和信譽保障。
大家買保險一般都會選擇實力比較強的大型保險公司,因為他們有持續的經營能力和比較強的賠付能力,是這個道理把。
5.分割伯克希爾的股票以創造出更多的流動性
有人認為可交易的普通股票的流動性對資本主義貢獻極大,我覺得這種觀念大多是胡說八道。流動性給我們帶來了這些瘋狂的泡沫,所以它的問題和好處一樣多。
(巴菲特插話說:伯克希爾股票平均每天的成交額為5000萬美元,所以如果人們想把它賣掉,根本不會遇到問題。‛)
但我們正在努力讓更多的人擁有這隻價格如此高昂乃至流動性成了問題的股票。
說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認真閱讀,我在上面介紹伯克希爾.哈撒韋股價的時候,在30萬美元/股後面備註了“拆股後”。
是的,30萬美元/股只是伯克希爾.哈撒韋_A的股價。由於伯克希爾股價過高,導致股票交易流動性存在問題。很多投資人因為高昂的股價望而卻步。想要買1股都要30萬美元,普通人大概拿不出這個錢把。
所以為了保證股票流通的穩定性,伯克希爾.哈撒韋進行了拆股。拆股在美國比較常見,例如谷歌、Facebook、Wayfair、zillow等。
當一隻股票的價格較高,影響股票的交易量,影響投資人(尤其是散戶)的購買慾望導致交投清淡。這時股份公司就會考慮將股票拆股,分割股票後,股東權益不變,公司的總市值也不變。
通過了解伯克希爾的商業模式,理解其企業價值的成長,反應在伯克希爾股價上漲,這也是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