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與使用者雙雙退潮,共享單車真的無路可走了?

共享單車市場中,現在能夠引起人們注意力的,或許只有ofo不斷被看跌的收購報價了。儘管每一次收購價都是以虛假訊息草草收場,但是ofo本身在共享單車市場中的江湖地位依然讓不少人浮想聯翩。在共享單車幾乎被看成是一個偽命題的當下,ofo似乎正在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自己的執著。
資本的退潮讓重資本的共享單車開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一旦失去資本供給,共享單車的運維便會出現問題,這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在這個事實面前,摩拜選擇了投降,投向了巨頭的懷抱。而ofo似乎在堅守著一個“夢想”——離開資本,共享單車依然能夠執行下去。但,事實似乎總是事與願違。
滿大街隨處可見的共享單車卻找不到一輛能正常騎行的,正在說明共享單車的運維與後來的使用者體驗有著多大的關係。當資本退潮,共享單車是否能夠找到一條獨立於資本市場之外的生存方式,似乎成了現在所有共享單車企業都在思考的重要課題。
在這一點上,ofo似乎要比其他共享單車平臺嘗試得多。無論是基於共享單車自身,還是基於“共享單車+”,ofo都嘗試過很多的的盈利方式,儘管效果並不盡如人意,但這卻是共享單車必須要面對的一個主要問題。除了ofo,其他的共享單車平臺同樣需要進行類似的嘗試。

資本退潮,共享單車如何才能走得更遠?
當資本退潮成為事實的情況下,我們來思考共享單車如何走得更遠似乎更加貼合時宜。因為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共享單車離開了資本的供養,難以走得長遠。摩拜投身美團似乎為共享單車提供了一條絕佳的途徑來實現更長遠的發展。
然而,如果我們仔細思考就會發現,即使是摩拜,它在投身到美團旗下之後依然會面臨變現和盈利的難題。所以,思考共享單車走得更加長遠的方式和方法是擺在所有共享單車平臺面前的事情。從短期看,投身巨頭的懷抱是一個非常貼合實際的選擇;從長期看,共享單車依然要找到適合自身的盈利方式,才能確保走得更遠。
迴歸共享經濟本身,而非只是概念加持。 共享單車之所以被稱作共享單車,其實是假借了共享經濟的概念,其實質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共享。這就決定了我們不能用共享經濟的思維模式來看到共享單車,那麼,共享單車究竟是什麼呢?其實,共享單車是一個用網際網路的方式租還車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共享單車平臺在這個過程當中既充當單車提供者的角色,又承擔平臺運營的角色。
正是由於共享單車的雙重角色,最終才讓共享單車僅僅只是一個概念,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共享。因此,讓共享單車迴歸真正意義上的共享經濟似乎能夠讓它走得更遠。將單車提供者從共享單車平臺轉變成為單車生產商、個人,共享單車平臺僅僅只是作為一個平臺的角色參與其中,這或許更加符合共享經濟的本質奧義。這樣,共享單車平臺也能找到更多的盈利方式和手段。
共享單車並非僅僅只是租還車上的創新,管理方式同樣需要創新。 共享單車之所以被稱作是一個重資本和運營的物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共享單車的運營方面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另外,由於共享單車需要不斷增加投放來滿足更多使用者的需求,所以共享單車在運營上的成本更是水漲船高。因此,共享單車想要走得更加長遠必然需要找到一條輕運營的發展方式。
除了對使用者進行教育之外,共享單車應當找到網際網路技術之外的新的運營方式,而非僅僅只是按照網際網路的既定思維來進行共享單車的管理和運營。如果能夠加入新技術來規範共享單車的管理,從而減輕管理成本的話,那麼共享單車勢必將會節省下來很多的管理成本,最終可以讓這些成本應用到管理創新上,而非一味地增加共享單車的投放。
共享單車的投放增加所帶來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城市管理成本的增加,雖然這是一種成本的轉嫁,但是如果共享單車不能通過管理創新來解決這個問題的話,那麼共享單車勢必會受到城市管理部門的聯合阻擊。所以,創新共享單車的運營和管理方式是確保共享單車走得長遠的另外一個因素。
共享單車自身價值的優化與提升,真正讓共享單車物超所值才能讓使用者買單。 對於一個使用者來講,選擇共享單車的根本原因一定是物超所值的。如果選擇共享單車與選擇城市公共自信車上沒有較大的差別,而且共享單車的運維跟不上城市公共自行車的話,那麼多半使用者會選擇公共自行車,而不會去選擇共享單車。因此,如何增加共享單車的附加值,讓共享單車真正物超所值,成為未來它到底能夠走多遠的關鍵所在。
現在的共享單車平臺僅僅只是將共享單車租還車的方式進行了網際網路化的處理,但是共享單車本身的附加值與傳統單車並無太大區別。可能有人會說,共享單車在設計上有了創新,但是設計畢竟僅僅只是外在的東西,這些創新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共享單車的附加值,但是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價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試想一下,如果共享單車的價值並不僅僅只是侷限在租還車上,而是有其他更多的功能和作用的話,那麼共享單車或許能夠讓使用者更加願意掏腰包,共享單車的盈利方式也不再僅僅只是侷限在押金上,而是可以找到更加多維的變現方式和手段。
在資本退潮的時候,我們更加應該思考共享單車如何才能走得更加長遠。可能有人會說,共享單車已經被證明是一個偽命題了,現在思考它如何走得長遠完全是無意義的。但是,正所謂存在即是合理,既然共享單車能夠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受到使用者的諸多青睞一定有它先進的地方,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找到資本推動之外的方式,或許更加能夠讓共享單車告別偽命題的標籤,真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影響。

後網際網路時代,共享單車如何汲取成長能量?
正如上文所分析的那樣,共享單車在資本退潮的當下想要走得更加長遠的關鍵在於找到新的變現方式。隨著網際網路浪潮的退卻,共享單車已經無法從網際網路相關的技術、模式上汲取到成長能量。從新技術、新模式、新思維的角度來為共享單車汲取新的成長能量,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共享單車能夠走得長遠的關鍵。
新的商業模式能夠為共享單車創造新的發展模式。 在網際網路時代,共享單車的主要盈利模式是基於押金、租金的模式來實現的。儘管這種模式在早期資本驅動的時代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但是隨著資本的退潮,簡單地以補貼的方式獲取使用者,再用押金、租金盈利的方式來實現盈利的方式顯得難以為繼。
進入到後網際網路時代,新的商業模式開始出現。相對於網際網路時代的簡單、直接,後網際網路時代的商業模式可以通過更加隱祕、更加深度的盈利方式來創新共享單車的發展模式。 這些發展模式包括挖掘共享單車自身的資料潛能、拓展共享單車外部跨界的合作等。 總之,新的商業模式既包括共享單車自身的潛能挖掘上,還包括共享單車外部市場的拓展上。
我們看到無論是深陷被收購漩渦的ofo,還是已經投身美團的摩拜,其實他們都在試圖通過尋找新的商業模式來為自身發展找到更多的可能性。從本質上來看,這些都是共享單車在新的商業模式下,試圖需求新的發展模式的表現。
以新技術為突破口改造共享單車的傳統運營結構。 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樣,共享單車很大的成本其實就是集中在運營上。如果我們能夠通過新技術的手段創新共享單車的運營和管理方式,從而實現共享單車運營成本的降低,勢必會為共享單車開啟一個新的發展新大陸。
比如,我們可以在共享單車的運維環節加入智慧機器人,讓智慧機器人蔘與到共享單車的投放、維護過程當中,減少人力成本;另外,我們還可以加入物聯網技術,讓共享單車的停放更加規範和更加方便,增加使用者租還車便利行的同時,也能夠減輕管理上的壓力……類似以新技術為突破口來改造共享單車的傳統運營模式的方式和方法還有很多,或許只有找到網際網路技術之外的方式才能讓共享單車真正告別“網際網路+”的標籤,真正盈利新的變革。
增加共享單車的附加值,讓共享單車的單車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單車。 共享單車之所以備受詬病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在於它與傳統單車其實並無太多區別。筆者之前曾經寫過一篇《共享單車或許不再是那個共享單車》的文章,對增加共享單車的附加值進行過深度的闡述。
增加共享單車的附加值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共享單車自身附加值的提升,第二個方面是共享單車外部功能的拓展和提升。只有真正將共享單車的附加值得到了提升,才能讓讓共享單車不再僅僅只是傳統意義上的單車,而是與傳統單車有本質區別的單車,真正讓使用者感受到用共享單車的確與傳統單車有區別,讓使用者願意為使用這樣高附加值的共享單車買單。
共享單車的發展在資本落幕的時刻遭遇到了困境,出現這種困境的根本原因在於共享單車沒有抓住共享單車的根本問題和矛盾,僅僅只是依照網際網路的模式發展。當資本退潮,共享單車的發展或許也將開啟新的蛻變,由此一個更加貼近共享單車本質的全新時代或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