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是路由器、粘合劑、變壓器

無
在以產品為核心的團隊中,要想讓整個團隊溝通更加順暢、心往一起想,勁往一起使,產品開發的節奏更加優雅,那就要有一個內心無比較強大且擁有鋼鐵般意志的大神,他的名字叫做產品經理,他是團隊溝通的路由器,他是團隊協作的粘合劑,他是專案節奏管控的變壓器。
一、產品經理是團隊溝通的路由器
如果產品經理是個路由器,他要連線終端有客戶、使用者、營銷人員、需求人員、互動設計老,架構師、研發經理、測試經理、運營經理、還有一個可惡的老闆。
不會溝通的產品經理無法成為一個好的產品經理,如果產品經理宕機了,研發和測試達不成共識的問題沒有人來仲裁了,老闆可以直接找研發加那些不靠譜的需求了,互動設計師可以毫無限制,天馬行空的揮灑他的才華了,大家手上產品定義的終版也變得各式各樣了,各類資訊就像無頭的蒼蠅一樣穿梭在迷宮中,無法準確、快速的到達它該去的地方,突然產品經理重啟了,一切都變得正常了,大家只要把資訊發給那個叫做產品經理的埠就好了,剩下的大神幫你全部搞定,看到沒有,產品經理在團隊中就是個溝通的機器,溝通能力就是產品經理的第一軟能力一點也不為過。
產品經理的溝通是講邏輯的,他定義了統一的團隊語言,不按邏輯溝通,就如雞同鴨講,到了產品經理的埠也解析不了,資訊也就無法傳達,所以產品經理不但是個路由器而且還是個講邏輯的路由器。
二、產品經理是團隊協作的粘合劑
如果產品經理只是路由器,只負責把資訊準確的傳達,那他只能是個冰冷的機器,資訊傳達過去,未必能產生合力,也許這些資訊恰恰是不利於團隊的,不利於大家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開發經理好不容易開發完了,留給測試的就只有週末的時間了,能沒有怨言嗎?方案研討會上大家為了最終的MVP版本吵個不停,聽起來各自都有各自的道理,團隊成員之間不熟悉或是有些誤解協作起來很費勁,怎麼辦?產品經理這個粘合劑該出馬了,產品經理要做個強力的粘合劑,全面提升團隊的向心力,我建議做到以下2點:
[if !supportLists]1、 [endif]做一個受人尊重的人
產品經理不是領導,無法對團結成員進行考核,也無法直接調動相關資源,只能靠自己的影響力把大家團結到一起,開發出一個成功的產品,所以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無法靠權威震懾大家,就只能靠人格魅力,凡事以理服人,讓團隊成員和自己產生共情,最好還能和大家打成一片,接地氣,讓人感覺很好相處,另外如果產品經理能有點幽默感那就能更加分了,難辦的事情談笑中可能就辦了。
我認識一個產品經理,經常拿把刀找研發改需求,說你砍我還是砍使用者,使用者又改需求了,研發不會覺得怒氣沖天,可能會悠悠的拿出一個二維碼,請掃碼改需求。
[if !supportLists]2、 [endif]定好團隊章程
一個產品團隊組建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先把章程定好,這樣大家溝通起來更順暢,我們經常看到大家在一起討論哪個需求先做爭的面紅耳赤,有人覺得這個功能必須在這個版本釋出,不做就少了一個亮點,有人覺得這個可以不做,易用性不會受太大影響,進度才是最重要的,這顯然是對產品的最關鍵目標是什麼沒有在早期打成一致。所以要把目標定好,最好貼在辦公室比較醒目的地方。
三、產品經理是專案節奏管控的變壓器
產品要趕進度還要質量好,產品經理頂著來自客戶、老闆的壓力,但是這個壓力如果無法很好的傳遞出去,專案的節奏就會受影響,該緊張的時候放羊,該放鬆的時候又在拼命加班趕工,結果團隊疲於奔命,效果卻未必好。
產品經理是個變壓器及時通過這種變壓的能力來控制節奏,老闆的壓力來了,把壓力傳遞給每個團隊成員,大家都緊張起來,做好加班的安排,壓力傳遞的時候甚至可以先變大一些再傳遞出去,這樣傳遞壓力的效果可能更好。
比如使用者說這個需求一個月搞定上線,如果完全按照這個時間點傳遞出去,很可能到了時間點還在加班加點,很可能為了釋出進度犧牲了一部分產品質量,如果能變一下壓,就說3週上線,預留出一週收拾殘局的時間,這樣可能前三週節奏比較緊張,最後一週就能一片和諧的釋出了,不但不用熬夜加班,產品質量也經過了充分驗證。
當然也不能一直加壓把專案氛圍搞得異常緊張,偶爾聚個餐、大家一起搞個活動既能聯絡團隊成員感情也能適當減減壓,讓大家能有一個更好的心態投入下一段高壓工作中。
產品經理是個變壓器更像是一個優雅的指揮家,揮動著指揮棒,時而高山流水,時而風平浪靜,高低交錯,最終演出一曲完美的交響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