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瘋狂產能過剩,狂熱過後的共享單車留下了什麼?
最近,在南京市江寧區靜龍山內出現了“單車墓道”,1公里多的山路兩邊堆放著數萬輛各種牌子的共享單車。然而在堆放如山的單車中還有許多能夠正常使用的,附近的村民表示這些單車堆放在此已長達一年,都是陸續運送過來的。

其實這種新聞並不算新鮮了。自從共享單車大熱之後,我們時常能在媒體上看到“單車垃圾”之類的報道,也時常能看到堆放如山的單車圖片,甚至就在日常生活中,大馬路上都能看到孤零零或是成群結隊的被糟蹋的不成樣子的單車。
在北上廣,這樣的“單車墳場”不會少於20個。越來越普遍的“單車垃圾”主要是資本狂熱造成的後果。當然,資本也並非一直狂熱,曾經有一小段時間資本也非常冷靜,比如2016年,泡沫的破裂讓所有人都認真反思,投資機構都在強調商業效率和迴歸價值。 然而共享單車大潮到來之時,資本似乎忘了寒冬時期的反思。
具體的表現之一是共享單車企業幾乎橫掃了中國投資機構。據統計,僅摩拜和ofo兩家融資合計就超出40億美元(合人民幣250億元)。如果按照每輛車造價為500元的標準計算,這些錢足以投放5000萬輛單車,相當於北京、上海、深圳這3座城市每人一輛單車。

摩拜和ofo的融資速度堪稱中國創投史上的奇蹟,然而這個奇蹟停留的時間如此短暫。摩拜單車的創始人胡瑋煒曾說如果有天失敗,就當是做公益了。可照現在的情況看來,“公益”沒做成,“公害”倒是很嚴重。
對使用者而言,共享單車企業的相繼倒閉使得數百萬使用者的押金被套,索要困難。近日,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通報全國首例共享單車破產案,小鳴單車有效債權申報人數達118738人,債權總金額高達5540多萬元,而平臺無力返還押金,甚至押金退還問題已成為社會熱點。
對自行車廠商而言,共享單車給他們帶去了希望,而後又讓其失望。許多瀕臨倒閉的自行車廠因共享單車迎來了第二春。然而隨著市場飽和政策收緊,訂單開始大幅下降,甚至有的訂單還沒發貨企業就倒閉了,尾款收不上來,自行車廠吃了大虧。
從社會風氣的角度來看,共享單車的普及在某種程度上激發了人性中“惡”的一面。車胎破損、車座扎針、毀壞二維碼、單車私用……此類事件不勝列舉,充分暴露了一些人素質的低下程度。
痛斥國民素質、責怪單車企業、呼籲相關部門治理,一時間關於共享單車的問題與解決之道眾說紛紜。誠然,資本狂熱地湧入共享單車企業致使產能過剩是諸多問題出現的重要原因,但是幾十億美元就讓中國的交通陷入混亂,讓國民素質的劣性暴露,這也是另一種悲哀。
如今,共享單車的狂熱勁頭早已消散,留給大眾和市場的只餘數個“單車墳場”、一段時期的混亂記憶以及人性的醜陋,也演示了資本過熱會帶來何種惡果。儘管燒錢和快速更迭是網際網路行業不可避免的特性,但這種特性也需要一定的制約,不然很可能會使共享單車行業的悲劇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