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算法是不是產品經理應該考慮的問題? | 2018 薦文 #42

以下是我在這周讀到的一些好文章和一些有意思的內容,也許你也會喜歡。
薦文
ofollow,noindex">《How to be Strategic》
作者:Julie Zhuo
到底什麼是戰略思維?怎樣才能更有戰略?來看看 Facebook 產品副總裁 Julie 分享的人人都能用上的戰略思維。其實我還挺怕看這類文章的,因為即便看完,也往往淪為「空談」。但作者是怎樣分析自己遇到的瓶頸的,又是怎樣思考的,就非常值得讀了。
《How I’ve Attracted The First 500 Paid Users For My SaaS That Costs $5/mo》
作者:Takuya Matsuyama
又一個「看看我是怎麼做到的」營銷文章系列。不過思路確實很獨到,例如在營銷上:
Teaching something is a good way to make people happy. It is just useful. You should have something you can teach. But it would be much better if you could write strategies than tips because there are quite few people talking about strategies. 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can talk about how to solve a specific problem on JavaScript coding, etc. But, for example, a blogpost about how to price yourself as a freelance developer would be more valuable.
《Why you should be data-informed and not data-driven》
作者:Uzma Barlaskar
即便倡導資料驅動,也不要被資料牽著鼻子走。資料是用來輔助決策,而不是決定決策的。當缺乏資料或資料不夠說服力的時候,想想自己的產品原則是什麼。
《指差確認》
上次在東京地鐵第一個車廂,剛好遇上駕駛員接班,看到他在進駕駛室後便對著部件指指點點,口中還默唸什麼。後來知道,這是一種始於日本且逐漸流行開來的安全操作方式,叫指差確認,「通過身體各種感官(包括視覺、大腦意識、身體動作、口誦及聽覺)並用協調,以增加操控器械的注意力的職業安全動作方法」。
《原研哉的家:極簡主義者如何日常生活》
作者:李斐然
我的家沒什麼了不起的,並不像大家想象中那樣氣派、高階。但通過一手建起這個家,我獲得了一個最大的設計靈感,那就是,把家看作衡量一切的標準。如果大家也能把家作為洞察自己的一個視窗,那麼可能有更多人會從中發現未來、發現自己的理想,那才是真正了不起的發現。
《演算法是不是產品經理應該考慮的問題?為什麼?》
答者:潘一鳴
如果產品經理不懂得演算法,很多東西是無法快速推動的。大部分工程師,即使瞭解演算法,即使瞭解演算法開發,也不會了解業務需求,或者在將業務需求轉化為演算法的過程中缺少產品思維。為了更好的推動業務的發展,與其逼著工程師團隊快速掌握業務需求轉化為演算法的方法,不如產品經理自己瞭解演算法,直接將業務需求轉化為演算法,或者在瞭解了演算法的基礎上,可以和工程師討論出更好的方法。同時,瞭解了演算法,可以更好的和領導以及其他非技術部門溝通,更是能為專案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bulb: 有意思
宜家餐廳在食物標牌上把過敏原都列出來了,怪嚇人的負責任。今年逛了好多回宜家,發現宜家確實有非常多值得了解的地方,可惜在現場都沒上心記一記 :pensive:。不妨看看知乎問答: 《宜家家居為什麼會成功?》 。

:battery: 小推薦
如果你同時使用安卓手機和 MacBook,並且需要安卓手機快速投屏到 MacBook,需要在 MacBook 上截圖、安裝應用、傳送文字、傳輸檔案,甚至直接操控手機,那麼,推薦一個開源方案——Scrcpy( https://github.com/Genymobile/scrcpy )。缺點是每次使用仍要連線 USB,但也要無線同步方案,只是,略卡,要求不高可以接受。什麼?AirDriod?Handshaker?結合著用唄。
往期薦文可在這裡 翻閱。
:speech_balloon: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BuildFor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