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應該強運營還是弱運營?
做社群的人都會有一個疑問:社群如何運營?
一般來說,社群運營分為強運營與弱運營兩種。於是,問題又拓展成:社群應該強運營還是弱運營?
其實,各有千秋。
1.強運營
什麼是強運營?
《小群效應》提到:強運營是指社群運營者努力製造一系列話題和活動,鼓勵和吸引成員來參與,或者規定一系列強力的規則,讓每個成員都遵守,以壯大貢獻內容和互動的人群。
說白了,就是需要一個強大的運營團隊,並花大量時間投入運營,並通過自己的運營對使用者產生很大影響的策略就是強運營。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學校。
每天,學校在各個時間段會有各個課程的安排,學生按時上課、放學,並要按時完成作業。並且,在學校中還有一系列的校訓校規,還有一系列的激勵機制,還有一系列的活動準則……
可以說,老師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可以說是「靈魂工程師」。所以這就是強運營。
但是,強運營需要投入很高的成本。
比如學校,需要大量的教師與相應的辦公職員,花費不菲。而一般的社群,則不一定能支撐這樣的成本。所以,強運營往往應用在社群的早期階段,這時社群尚未成形,需要強大的運營給社群指明方向。
比如知乎這樣的社群,如果早期沒有很大的運營投入,社群的氛圍很容易被破壞;比如最右這樣的產品,如果再起沒有很大的運營投入,也無法形成這樣的風格。
但是,隨著社群規模越來越大,強運營就不再適用,因為一般的企業無法提供這樣龐大的成本來維持社群的持續運轉。
這時,經典的產品會告訴我們:很多大型社群和平臺都不主張「強運營」,尤其以騰訊、百度和豆瓣為代表,但不主張「強運營」不代表沒有運營。
所以,弱運營閃亮登場。
2.弱運營
弱運營是什麼?
《小群效應》提到:弱運營的實質是充分利用各種特性、機制與基礎需求,並將其融入產品的各項設計中,讓使用者自發地行動起來,自發地尋找結果。
說白了,就是通過提供合適的產品,產品中融入了一些機制,讓使用者圍繞著這些機制自動執行起來。
說到弱運營,就不得不提微信之父張小龍的一句話:
我這裡想表達的是,產品經理和上帝一樣,也會俯瞰芸芸眾生,知道他們的慾望,給他們制定一些規則,讓他們按照這個規則運轉 。當你做到了這一點,你就會像上帝一樣的,你會有上帝的成就感。
再比如貼吧,百度貼吧可以說是弱運營中的佼佼者,是PC時代的輝煌,如今也有大概4000萬的月活躍使用者。
貼吧這款產品沒有很強的運營投入,很多貼吧的吧主都是使用者自主產生,使用者願意為維護貼吧投入時間。
即使如此,貼吧的運營也不很強烈,整體在一個比較自由的環境中。所以,貼吧才得以誕生現象級的輝煌文化。比如從粉絲文化發展為自黑的草根文化,又迅速發酵為共同製造一起大事件的文化,典型的如爆吧事件、出征事件。
還有一些獨具貼吧特色的文化,比如「挽尊」,比如「百度鎮樓」,比如「搶沙發」,比如「15字回覆」……
再比如知識星球。
知識星球這款產品最主要的運營者是建立星球的人,而不是知識星球這家企業。因為知識星球圍繞著星球主人而建設,星球主人對自己的星球負責。
弱運營一般適合於社群規模擴大且成熟之後的產品,這時只需投入較少的時間,不斷地精細化產品設計,以滿足使用者需求,並維持運營機制的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