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與思考——抖音產品分析
一、產品的使用者畫像
三大產品使用者比較:
a.大明使用者(需求明確的使用者):百度
b.笨笨使用者(沒事就逛逛的閒逛使用者):淘寶
c.小閒使用者(沒消費需求用來打發時間的使用者):抖音——小閒使用者為其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市場
二、產品的使用者體驗(抖音一分鐘,人間三小時)
1.產品設計:
①簡單——使用者潛意識 :
在抖音上,沒有分類,使用者只要輕鬆地手指一劃就能更換視訊,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意志力。
一個產品如果引發使用者啟動意識,讓使用者思考,某種意義上,就是在推開使用者。
②被“藏起來”的時間 :
抖音選擇覆蓋掉頂欄,讓使用者在刷視訊時,能夠不受電池電量、網路訊號、時間等無關資訊的干擾,全身心投入到享受視訊的過程之中。
2.上癮機制:
①內容隨機性+點贊——不確定性獎賞 :
a.首先是不可預測的內容,在抖音上,使用者只要輕鬆地手指一劃就能更換視訊,但猜不到下一個視訊會是什麼。
b.使用者對視訊的點贊,也同時給視訊上傳者鼓勵。點贊數對視訊上傳者來說,也能形成一種間歇性變數獎賞,推動上傳者分享進而獲得更多的點贊數。
Facebook的創始人之一肖恩 ·帕克就曾經說:“每當有人給你的照片或視訊點贊或評論的時候,你便會獲得一次‘多巴胺’所帶來的滿足感。”
②自動迴圈播放——蔡格尼克記憶效應 :
抖音的設定是進入新視訊時自動播放,播放完整條視訊後自動迴圈播放,抖音每條視訊被限定在15秒內,很多視訊會給人戛然而止的感覺,讓人不由自主多看幾遍,甚至印象深刻。
③不容易完成的挑戰——存在感被滿足 :
這種挑戰其實就是讓大家以一個主題去表現自己。它調動了使用者更深入地參與觀看甚至製作視訊。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競爭參與感、完成視訊的成就感,也是行為上癮的必要成分。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