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的洗牌:既分高下,也決生死

文/孟永輝
共享單車的敗局並未因關注度的減少而停滯不前,相反整個行業開始瀰漫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蕭瑟的死亡氣息。摩拜單車即使投身美團卻依然虧損,ofo不斷爆出資金鍊斷裂的訊息,即使前段時間被奉作“逆襲樣本”的哈囉單車同樣在承受著外界審慎的目光。儘管每一家共享單車平臺面對的情況不同,但是整個資本驅動的共享單車市場進入到下沉期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作為一個誕生於移動網際網路下半場的存在,共享單車資本驅動型的發展模式非常明顯。持續不斷地尋求融資、持續不斷地鋪設市場、持續不斷的補貼似乎是伴隨著共享單車始終的一個標籤。儘管在資本的推動下,共享單車平臺獲得了充足的流量,但當流量日漸成為“雞肋”的背景下,共享單車的流量優勢正在日漸消散。
橫七豎八地倒在道路兩旁的共享單車、缺少及時維護而騎行困難的共享單車、堆積如山的所謂的共享單車“墳場”都在告訴我們共享單車市場似乎已經過了那個風頭正盛的時代。資本驅動的發展模式的確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模式,但一味地“下猛藥”的背後帶來的必然是行業發展的“虛火過旺”。洗牌,或許只有洗牌才是讓共享單車真正迴歸正途的唯一道路。
洗牌加劇,共享單車正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對於共享單車市場來講或許比什麼都重要。這個終極命題無論是對於摩拜、ofo還是哈囉單車都是必然要面對的。探索一種簡單依靠資本輸血之外的全新模式或許要比僅僅只是靠燒錢發展更加安穩,在面臨生存與變現雙重考驗的背景下,共享單車市場開啟了一場有關發展新模式的全新拷問。
發掘流量“資產”,找尋基於流量的變現門路。 如果說,共享單車留下了資產的話,那麼在資本紅利期獲取的海量流量似乎是最值得大書特書的方向了。由於資本驅動的發展模式僅僅只是將目光聚焦在了獲取流量以及擴大自身的市場佔有率上,對於如何發掘流量“資產”似乎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因為對於共享單車平臺來講,他們僅僅只是想著如何擴充流量,提升市場佔有率,但卻沒有想到如何發掘基於這些流量的“資產”。
我們看到摩拜單車投身美團,其實就是想要通過摩拜單車的流量入口能夠打通美團生態體系下的A點和B點;而ofo此前的車身廣告、APP開機屏、佈局區塊鏈等動作其實都是基於流量延展開來的。因此,流量是共享單車平臺最大的資產,而發掘這一筆巨大資產背後的變現門路對於處於洗牌期的共享單車平臺面臨的最大課題。
這或許也是共享單車的終極命題。因為幾乎所有的商業模式到最後都要回歸到變現的道路上來。而我們看到的頭部共享單車平臺當下正在經歷的變現困境似乎正在告訴我們,發掘流量“資產”,找尋變現出口,或許是未來共享單車行業必然要經歷的過程。
打通相關環節,建構基於共享單車原點的生態體系。 作為一個重資產、重運營的行業,共享單車並不具備直接盈利的能力,這幾乎已經被證明是一個再正確不過的道理。如何藉助共享單車的手段來找到新的增長點,而非將目光僅僅侷限在共享單車身上,成為共享單車洗牌期必然要破解的一個難題。
將共享單車視作是一個出發點,找尋外部行業與共享單車結合點,不斷豐富共享單車之外的盈利空間,成為考驗共享單車平臺是否走得長遠的關鍵所在。可以確定的是,對於重資產、重運營的共享單車來講,它的盈利點絕對不在共享單車本身,而是更多地體現在共享單車外延功能的挖掘和延伸上面。
無論是摩拜單車充當美團打通A點和B點的工具,還是哈囉單車與公共交通的相關合作,我們都在看到一條線路正在明晰。這條線路就是共享單車是一個工具,工具本身的功能和作用在於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而贏利點則並不在工具本身,而在於工具之外的功能拓展和延伸。流量賦能僅僅只是一個方面,基於共享單車的生活功能、金融功能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發掘能夠將共享單車的贏利點不再僅僅侷限在共享單車本身,而是擴充套件到了更加廣闊的領域裡。
拋棄網際網路驅動的發展模式,共享單車應找到更多的發展可能性。 儘管共享單車誕生於移動網際網路的後半程,但僅僅藉助網際網路技術已經完全滿足不了共享單車的發展需求。作為一個科技感十足的行業型別,共享單車本該比傳統公共自行車更富科技感才行。而經歷了幾年的發展之後,我們發現共享單車除了運作邏輯與“網際網路+”模式有關之外,運維、配送等模式同傳統公共自行車其實並無太多區別。
共享單車與公共自行車諸多的相似性讓人們愈發感覺到共享單車的創新性較弱,當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浪潮退卻之後,共享單車逐步從當初被定義為的“新四大發明”逐漸淪為平庸。因此,找到共享單車更多新的驅動方式對於破解當下發展困境來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為當下網際網路已經逐漸淪為一種基礎設施,幾乎所有的行業都將網際網路作為一個必備的資源來進行配備。這個時候,如果依然以網際網路作為驅動共享單車的主要發展模式的話,那麼勢必會讓共享單車與傳統的公共自行車並無太多區別。以共享單車都在使用的掃碼租車為例,其實現在很多城市的公共自行車都推出了相應的掃碼租車的服務。
因此,僅僅藉助網際網路的手段,而不去創新共享單車新的驅動方式,對於共享單車來講也失去了吸引投資機構再去關注的新鮮點。這個時候,共享單車不僅對投資機構毫無吸引力,即使是對於使用者來講,失去了補貼的誘導和吸引之後,同樣開始面臨新的困境和難題。
資本的退潮讓以資本為主要驅動力的共享單車發展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困境,於是,洗牌期開始來臨。除了摩拜的“抱大腿”、ofo的固執,伴隨著的還有很多共享單車平臺的倒閉,這讓曾經被資本捧上天的共享單車遭遇到了過山車的境遇,現在的共享單車不敢說是“人人喊打”,可以確定的是洗牌和重建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江湖路遠,共享單車到底還能走多遠?
在經歷了早期的快意恩仇、中期巨頭混戰、後期的洗牌重整之後,共享單車的江湖已經開始漸行漸遠。未來充滿了未知,共享單車在失去了資本的支撐之後,未來的道路似乎並不平坦。當頭部的共享單車平臺都在為生存苦苦掙扎的時候,我們有理由對共享單車的未來表現出一絲擔憂。那麼,在渺茫的江湖路上,共享單車到底還能走多遠呢?
找到合適的變現途徑,共享單車仍能發揮餘熱。 對於當前的共享單車來講,找到一條合適的變現途徑或許要比一味地迎合資本,獲取融資要都走得更加長遠。對於當下的共享單車平臺來講,這或許是最難的,因為單單是保證現有的執行就需要諸多的投入,而且這些投入還不一定有產出。在延續平臺自身正常執行的同時,找到一條合適的變現途徑,對於共享單車來講或許遠遠比一味地去融資走得長遠。
從這個角度來看,摩拜投身美團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因為它至少能夠在資本路徑之外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價值,只要能夠將共享單車的這種變相方式進一步放大的話,那麼共享單車依然能夠發揮餘熱,持續延續當下的發展態勢。發揮共享單車的“工具”功能僅僅只是其變現的一個方面,除此之外,共享單車還能夠通過將自身與使用者的騎行軌跡、騎行時間、騎行偏好等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大的資料庫,利用這個資料庫為外部行業提供資料支撐來找到其“資料”功能。
工具和資料僅僅只是諸多功能當中的兩個,這些功能如同共享單車在未來渺茫江湖中的指明燈和必殺器,能夠讓共享單車可以應對來自行業內外部的威脅和挑戰,這樣即使少了資本庇佑,共享單車依然能夠走得長遠。
共享單車的去共享單車化將會是一個趨勢。 共享單車概念的產生其實一直以來都飽受爭議,在移動網際網路紅利退潮的時刻,共享單車的去共享單車化同樣是一個趨勢。因為共享單車的去共享單車化能夠驅動共享單車走向更加長遠的未來。
共享單車的去共享單車化其實以改變共享單車的驅動方式的一個主要方面,即將共享單車的驅動方式從以共享經濟和移動網際網路為主,轉向以新技術、新硬體為主,這種發展方向不僅能夠讓共享單車脫胎換骨,而且能夠讓共享單車在網際網路之外,找到新的驅動力。
在共享單車的去共享單車化的大趨勢下,共享單車將會找到更多的發展可能性。在江湖路遠的時刻,共享單車的去共享單車化無疑是一個尋找新的“鎧甲”的過程,通過自我升級,共享單車的未來或許將會遠比現在這個時刻更加絢爛,市場前景遠比現在要來得長遠。
共享單車或將與巨頭平臺實現深度繫結,由此走得更遠。 其實,摩拜單車已經為共享單車的未來發展指明瞭一個發展道路。這條路就是共享單車通過投身巨頭懷抱,成為巨頭生態的一份子來延續其發展和生存。如果問共享單車到底能夠走多遠,那麼通過將共享單車與巨頭平臺實現深度繫結或許將會讓共享單車與巨頭共進退。
在當前新技術不斷出現的大背景下,共享單車與巨頭平臺的深度繫結能夠變成科技巨頭應用新技術的一個試驗田,通過將新技術應用到共享單車的身上,從而找到更多的變現可能性,共享單車將不再僅僅只是靠押金和租金過活,通過與科技巨頭的業務深度聯絡,其變現的途徑將不再侷限在直接變現上,未來的“隱性變現”將會成為未來共享單車的主要變現方式。
共享單車重資產、重運營的發展模式正在讓洗牌變得不可避免,在這個時刻,找到共享單車新的變現方式或許要比一味地迎合資本更加重要。在漸行漸遠的江湖路上,共享單車只有不斷創新商業模式,不斷摒棄固定思維,才能走得長遠,成為慣看秋月春風的絕頂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