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P-廣告投放的指南針

隨著廣告行業的發展,相關技術也在持續進步,尤其以程式化廣告普及以來, 資料驅動的特性在廣告投放中日益顯著 ,之前我們說過,廣告的實質是把合適的內容在合適的時間以合適的方式展現給合適的人,這裡很關鍵的一點就是: 如何確定廣告投放的人群就是合適的人 。為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發展出了 DMP(資料管理平臺) , 目的是通過標籤畫像細分人群以滿足廣告主的精準定向,實現廣告的有效投放 ,下面我們展開說一說DMP。
使用者: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理解DMP的主要服務物件是廣告主和代理商。
使用訴求 :廣告主通過DMP平臺建立、分析和擴充套件等使用,得到精準投放人群。
分類: 廣告生態中(尤其RTB)參與方眾多,按照不同角色可以分為 廣告主自建,DSP平臺搭建,獨立第三方DMP ,三者目標也稍有不同,廣告主自建是為了完善自身廣告投放閉環,其中的挑戰是對技術和規模有一定要求,否則得不償失;DSP平臺搭建是為了方便廣告主投放廣告,提高效果精準度,積累平臺數據,屬於輔助性工具;獨立第三方則是一門生意,通過合作分成或者售賣定向人群的方式來變現。
DMP核心功能 :
建立細分人群 ,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利用DMP成熟的標籤體系建立定向人群包;
廣告主上傳自有的使用者群資料;
根據廣告投放效果針對意向使用者生成人群包。
分析使用者畫像 ,從性別、年齡、省份、城市級別、機型、興趣等維度分析人群各成分結構佔比及TGI(目標群體指數)。
種子使用者群體擴充套件(look-alike) ,分析提取種子群體的特徵行為,在平臺範圍內匹配相似擴充套件使用者(廣告主選擇擴充套件使用者的數量)。
再營銷 ,提取已轉化使用者群進行鍼對性推廣,其中在創意、落地頁的展示內容上需要與新使用者做區分。
人群運算 ,通過合併、排除、交叉對兩個及以上群體運算,獲得新的目標群體。
分析投放效果 ,並據此調整優化人群包。
下面我們簡要看下建立、擴充套件、運算人群這幾個核心操作的主流程:
建立流程 :確定人群名稱-確定分組-選擇各類標籤(屬性+興趣行為)/上傳人群包/廣告投放使用者。
擴充套件流程 :確定擴充套件裝置型別-確定流量平臺-確定擴充套件數量-種子人群的處理-確定分組-確定名稱。
運算流程 :確定運算邏輯(合、差、交)-確定運算包-確定分組-確定名稱。
通過上面的描述我們對DMP有了一個大概的認知,瞭解到它的重要性、使用者需求和主要功能等,感興趣的同學建議實戰使用,強化認知和理解, DMP通過對使用者的精準細分,為廣告主後續實現千人千面、動態商品廣告及頻次控制等操作提供了夯實的基礎 ,隨著時間發展,廣告數字化驅動的特徵會變得更加重要和凸顯,DMP在將來會更加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