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億美元!自動駕駛再現天價投資,起底Nuro.ai
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文 | Origin
自動駕駛再現天價投資,9.4億美元!
車東西2月12日凌晨訊息,由華人無人駕駛大牛朱家俊創辦的矽谷自動駕駛公司Nuro.ai宣佈獲得由軟銀願景基金投資的9.4億美元,一舉超越春節期間Aurora獲得的5.3億美元融資,將今年自動駕駛業界單次融資的紀錄重新整理並將數額放大近一倍!
兩筆共計14.7億美元的融資,也宣告今年自動駕駛融資迎來開門紅。
Nuro.ai是憑藉什麼拿到了來自軟銀的9.4億美元的融資?軟銀投資他們的邏輯是什麼?
此前,自動駕駛寒冬論甚囂塵上,而兩筆總額近15億美元、投向初創公司的融資,似乎意味著海外的自動駕駛發展 正在提速,這又是否預示著自動駕駛,在2019年將進入一個全新階段?
一、獲軟銀9.4億美元重注 Nuro.ai成獨立自動駕駛創業一哥
北京時間2月11日深夜,無人駕駛初創公司Nuro.ai在官方推特上公佈了最新的融資訊息——這家成立僅兩年半的公司,獲得了來自孫正義領導的軟銀願景基金的9.4億美元融資。
去年,軟銀願景基金因為向通用Cruise投資22.5億美元,一度創下無人駕駛業界的最大投資紀錄(後被本田投向通用的27.5億美元超越)。如今,孫正義再出手,又創下了2019年的自動駕駛投資紀錄(可能也是暫時的)。
對於孫正義和他的軟銀願景基金來說,在變革人類未來交通的“願景”中,軟銀在無人駕駛載人的場景之外,通過對Nuro.ai的投資在“無人駕駛載物”的場景也壓下了重注。
在軟銀的投注下,Nuro.ai這家由華人作為創業主力的海外自動駕駛公司已經共計獲得超過10億美元融資。獲得軟銀的加持的過後,在總融資額度上,Nuro.ai已經超越了總計融資8億美元的ZooX,成為了保持獨立的自動駕駛創業公司中的“融資一哥”(Cruise、Argo已被收購)。
此前,Nuro.ai已經推出了無人配送車產品,與美國生鮮連鎖超市Kroger達成合作提供生鮮無人配送服務。在獲得這筆融資後,他們將擴大無人車隊規模,為更多合作伙伴提供服務,同時也將引入更多人才來進一步發展、商業化其自動駕駛技術。
顯然,海量的資金和軟銀的背書有利於加快這一過程。而從開始創業到拿到超10億美元融資,Nuro.ai只用了不到三年。
二、谷歌無人車元老創業 專攻無人配送
Nuro.ai的兩名主要創始人為來自中國的朱佳俊,以及戴夫·佛格森(Dave Ferguson),兩人是谷歌無人車團隊的創始成員,陪伴谷歌的無人車走過了最早的歲月,當時谷歌用的測試車還是豐田的普銳斯。
朱佳俊曾經為了在谷歌工作,中斷了他在弗吉尼亞大學的PhD課程。在加入谷歌無人車專案之前,他在谷歌街景部門工作,專供計算機視覺。熟悉自動駕駛歷史的讀者知道,谷歌無人駕駛專案本身就脫胎於其街景部門。
加入谷歌無人車專案後,朱佳俊主要負責車輛感知軟體的研發,是團隊中這一方向的首席軟體工程師,也可以說是中國第一批在谷歌無人車專案中得到歷練的無人駕駛老兵。
(谷歌無人車早期團隊,前排左一即朱佳俊)
而佛格森則是卡耐基梅隆的博士,2007年成為Darpa無人駕駛城市挑戰賽卡耐基梅隆大學隊伍的隊長。 加入谷歌無人車專案後,其身份是首席工程師。
在谷歌無人車團隊中,朱佳俊與佛格森搭伴,兩人合作發表了大量的自動駕駛專利。
2016年,在谷歌無人車專案發展不順,創始團隊大量離職的情況下,朱佳俊也與佛格森走出,創辦了無人駕駛初創公司Nuro.ai,選擇了在當時與谷歌無人駕駛載人專案尚不衝突的無人載物,為了進一步“避嫌”,公司還一度將其創業方向描述成機器人。
由於創始人是谷歌無人車團隊的元老級人物,而且有濃厚中國背景,Nuro.ai創立之初就獲得了中國資本的青睞。
其A1輪融資來自高榕資本,真格基金跟投。值得一提的是,網易創始人丁磊作為個人投資人也參與了對Nuro的第一輪投資。
Nuro的A2輪融資則由美國的Greylock Partners,其他老股東跟投。在中美兩開花的支援下,Nuro的A輪融資總計拿下了92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25億元)。在拿到9200萬美元的融資後,Nuro.ai也加速了其技術產品化的步伐,L4無人配送車R1在2018年2月正式亮相。
在創業之初就立志“讓自動駕駛使交通更安全”的朱佳俊,為其無人配送車打出的第一個標籤就是安全。Nuro的無人車設計得更輕(載重100公斤左右)、更窄並且執行時速較低,為了達到安全標準,Nuro還對其進行了反覆的安全測試。
三、獲全球最大生鮮超市訂單 載貨運營在美開啟
在推出L4級無人車產品之前,Nuro.ai用了近兩年時間進行技術的進一步研發,其公司坐落在谷歌總部山景城附近,以加州為研發大本營。
在美國加州車管局的自動駕駛汽車路測牌照名單中,Nuro.ai是第三家拿到牌照的華人主導公司(前兩家是AutoX與Plus.ai)。
在人才團隊上,除了兩位來自於谷歌無人車早期團隊的大神,Nuro還從蘋果、Uber、特斯拉、通用等公司,以及卡耐基梅隆大學、MIT、斯坦福、普林斯頓、伯克利大學乃至復旦(朱佳俊母校)等人工智慧名校中吸取了大量人才。
而創始人曾在谷歌無人車團隊中肩負重任的經歷,給了他們大量的技術積累,但顯然並未和谷歌發生明顯的智慧財產權衝突——在谷歌與Uber在為涉嫌盜竊前者智慧財產權的萊萬多夫斯基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Nuro並沒有牽扯其中,而是在默默的進行技術研發。
2018年,在推出了L4級無人配送車過後,Nuro開始在商業化上迅速開啟局面。2018年6月,全球最大的生鮮連鎖超市Kroger宣佈與Nuro達成合作,將使用Nuro的L4級無人配送車,來提供送貨服務。
不過由於是試執行,這一過程仍然需要人類監管。
隨後,Nuro又在美國監管相對寬鬆的亞利桑那州,與食品零售商Fry’s Food合作,真正面向公眾開啟了雜貨的無人配送服務。
Nuro並沒有透露他們在當地部署了多少輛無人車(但Nuro計劃在加州、亞利桑那、德克薩斯總共投放50輛測試車),不過他們向消費者表示只要其所在地區支援,消費者就可以在Fry’s Food的APP上下單,以近6美元($5.95)的價格享受一次無人配送服務。
Nuro的總裁佛格森在接受採訪時透露,為了保證這一過程順利進行,Nuro會為每一輛車配一名遠端駕駛員,來預防車輛遭遇目前自動駕駛無法處理的情況。
同樣是在這一年,Nuro還將其自動駕駛技術,授權給了自動駕駛卡車公司IKE,幫助後者打造無人卡車。
短短兩年多時間,Nuro在將技術商業化的道路上迅速地前進,Kroger與IKE只是他們接觸的合作伙伴的其中一部分。
在2月8日,電商巨頭亞馬遜領投了同樣帶有谷歌基因的無人駕駛初創公司Aurora 5.3億美元,試圖幫助後者加速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開發,反過來助力自身配送服務的自動化。
而Nuro也憑藉自身的豪華團隊和超快速度獲得了軟銀的加註,並且融資金額近乎翻倍。
一場谷歌無人車同門在“無人駕駛配送”場景上的競賽,正在上演。
結語:自動駕駛寒冬或是偽命題?
在過去的半年裡,由於國內資本環境的變化,自動駕駛創業被認為即將走入寒冬與錢荒。
但這只是在國內的視角而言。
此刻,在國外上演的兩場自動駕駛公司融資競賽反映了,海外對自動駕駛的創業賽道依然看好,並且願意投下重注在各個場景“賭未來”。
如果出現國內外投資冰火兩重天的情況,中國可能會失去發展自動駕駛技術的良好機遇期。另一方面或也說明,在國內優秀的頭部自動駕駛創業公司仍然不夠,還需要更多的人才苦練內功,製造更多本土自動駕駛精英初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