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吃貨能改變什麼?
一
漢三年秋,項羽來襲,克滎陽城,漢逃鞏、洛,劉邦想放棄成皋以東的地盤,屯兵鞏、洛以與之抗衡,酈食其進言勸劉邦,有了“民以食為天”的千古名言。
人類歷史,就是吃貨歷史。除了文字、族群之外,文明的標誌還有兩項重要指標,訓化動物以及種植,都與吃有關。人類歷史學家堅信,火是人類文明的起源,也是人類文明的標誌,火讓蛋白質的攝入更有效了,還有就是,它讓食物變得可口。
美洲大發現,歐洲船隊發現了土豆和玉米,由此帶來了農業革命和人口大爆炸,這也成為工業革命之濫觴。二戰之後,人類最終擺脫了饑荒,這一困擾數千年的難題。
中國是禮儀之邦,曾幾何時朋友見面,問候第一句就是,“吃了麼”。
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根據統計資料,發現一個消費結構的變化規律: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支出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佔比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用來購買食物之處的比例則會下降。由此有了“恩格爾係數”。“食物支出金額/總支出金額*100%”,為恩格爾係數,該係數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為富裕,低於30%為最富裕。
2018年3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編寫的《2017年中國居民消費發展報告》公開發布,最引人關注的一個數字是:2017年全國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9.39%。
恩格爾係數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太過抽象, 我們生活改善最直觀的改變或許就是,曾經人人見面問候的那句“吃了麼”,現在已經不再流行。

“吃了麼”的問候越來越少,但“吃”依舊是人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阿里巴巴合夥人王帥說, “每個人的口味可以不同,但“吃”是所有人共同的追求、語言、文化和人生觀”。
2019年4月17日,淘寶上線了一個全新的頻道,“淘寶吃貨”。對這一個將近7億月活的“國民級APP”來說,“淘寶吃貨”的上線,多少有些姍姍來遲。

除了服裝、箱包、口紅、數碼,吃在淘寶,其實一直是個神奇在存在,淘寶官方資料說,淘寶上有3億資深吃貨——淘寶的優勢在於,“足不出戶吃遍天下”,柳州螺螄粉、武漢熱乾麵、山東煎餅、潮州牛肉丸、湖南辣條,網上下單,快遞到家。這兩年淘寶上暢銷的還有國外的各種食物:泰國的榴蓮、智力車釐子、墨西哥牛油果、澳大利亞牛排、紐西蘭青口…
吃飽,還要吃好。
2018年國內旅遊人數約為55.4億人次,都市麗景、秀美山河,除了景點,旅行很重要的一個議題,還是吃,吃之外還要購買手信、伴手禮分享,隨著電商的普及,伴手禮和手信,很多人都選擇淘寶購買,一個地址,分享到家。琴棋書畫詩酒花,柴米油鹽醬醋茶,對於陌生的地方,我們定義它的除了景區景點,就是吃的:杭州,除了西湖、龍井山,還有龍井茶、西湖醋魚、片兒川;北京,除了萬里長城、故宮、天安門,還有北京烤鴨、豌豆黃、滷煮;長沙,除了橘子洲頭、嶽麓書院,還有臭豆腐、粉、剁椒魚頭…世界那麼大,除了去看看,也可以讓舌尖去旅行。
2018年,在澳大利亞,阿里CEO張勇說 ,“有一種鄉愁叫淘寶”, 他說自己未曾想過,天貓海外在澳大利亞賣得最好的產品是豆芽機、麵條機和豆漿機。
真正的鄉愁,藏在胃裡。
張愛玲曾說,“通往男人的心通過胃”,南甜北鹹,東辣西酸,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說到底,終歸還是“吃”,吃是不分南北,無論男女的共同追求與志趣。
吃,對淘寶來說,這是使用者高頻消費的品類,也是與使用者建立某種情感連線的最好場景。“淘寶吃貨”,淘寶誌在必得。
二

我是上大學才真正意義上“出去走走”的,天南地北的同學在一起聊天,才知道,許多來自西北的同學上大學了才能經常吃到米飯,中國有北面南米,不過在物資並不豐饒,運輸也有問題的年代,許多北方人,要逢年過節才能吃上一頓米飯。當然,這樣的局面已經改變,年輕的一代很難想象那種生活。
吃的改變,還有一點或許就是水果——到了冬天,南北方水果攤只有蘋果、梨和橙子、橘子、柚子。這幾樣水果,最大共同點是,容易儲存,更容易運輸,尤其是柚子,中秋過後便是柚子豐收季,柚子皮後能儲存一個冬天,那時候,只有在高階超市才有車釐子,很長一段時間,吃得上車釐子曾是某種身份的象徵。
現在的水果,選擇越來越多,一年四季,應有具有,僅蘋果,除了冰糖心,還有紅富士,愛妃果、嘎果、香蕉蘋果、粉紅佳人等等各種品類,就產地來說,除了新疆蘋果,還有煙臺蘋果、陝西蘋果、日本蘋果、紐西蘭蘋果、美國蘋果…
食物,限制吃貨們吃遍全球的兩個因素,儲存和運輸,也可以說就是一個因素,“保鮮”。
茶馬古道運輸茶葉銷往邊區,意外的催生出“黑茶”,古代不是藏區和蒙古地區,他們不喝綠茶,是綠茶不易儲存,只能磚、餅茶方式運輸,漫長路程茶餅發酵,成了黑茶;紅茶的誕生也是意外,此外,還有“臭鱖魚”。但更多時候,對吃貨來說,水果以及更多的其他魚,還是新鮮的好吃。
資深的淘寶吃貨更能感知到時代的變遷,最開始,淘寶上賣得最好的吃的,大都是包裝食物,方便麵、辣條、牛肉乾、午餐肉等等,再後來,淘寶上的水果、生鮮越來越多,泰國柚子和山竹、美國李子和車釐子、加拿大的海鮮、紐西蘭的牛羊肉,天南海北,什麼都有。
冷鏈運輸, 讓淘寶吃貨們近一步實現了“足不出戶吃遍天下”的理想,從吃遍天下的乾貨升級為吃遍天下的鮮貨。
事實上,運輸效率的提升,只是“吃遍天下鮮貨”的一個必要條件,還有個前提是,這些吃的足夠便宜。曾經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除了運輸效率的提升,還需要商業模式的改變。說到底,好的生活,從來都不應當昂貴。
以水果為例,前電商時代,水果市場存在一個長期悖論,消費者很難買,果農很難賣,吃貨買得貴,果農賣得賤。傳統的水果分銷渠道,是一層又一層,一個水果要經過基地、購銷商、產地批發商、銷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再到消費者手裡,渠道是有價格的。更為重要的是,傳統銷售方式,需求並不確定,但水果保鮮卻是有時間限制的,運輸和儲存中,水果有一半都是在損耗。
這兩年淘寶將車釐子、榴蓮、牛油果等價格,從“貴族水果”賣到了尋常價,事實上,進口海鮮、牛羊肉也從原有的高價格下降到越來越多消費者都能接受的合理區間,這裡發生的改變就在於——“團購”。
聚划算等淘寶頻道 以拼團形式,將這些水果賣成爆款,果農或代理商來說,這樣的銷售更快售完,減少了損耗,也因為規模,降低了運輸、配送、倉儲的邊際成本。
從需求端推動供給端的改革,或許也是中國農業的某種未來。譬如今年2月底,淘寶聚划算“賣空雲南沃柑”的活動上,玉溪哀牢山上一款“老兵沃柑”創下了單坑40萬件的紀錄,對消費者來說,從原產地買到價效比更高的沃柑,對產業帶來說,除了賣爆40萬件沃柑,資金回籠更快,成本更節約之外,還得到了一手的消費者反饋資訊。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傳統模式下,除了原產地,優質的水果一定是在城市,上面我們所說的,進口車釐子、榴蓮、牛油果在鄉鎮是買不到的,或者賣得比城市更貴,除了城市運輸便利之外,更重要的是,之前水果都是一半損耗,剩下的賣貴,以求盈利。
隨著淘寶等電商模式的出現,鄉鎮鄉村居民也能像城市居民一樣,以同樣價格,享受同樣優質的水果。 事實上,這樣的故事,此前在服裝領域就上演過——服裝品牌,如北、上、廣、深等城市,是平價的,但在縣城、鄉鎮反而比這些城市賣得更貴。

淘寶抹平了消費領域的城鄉鴻溝。
2018年,淘寶年度增長了1.2億月活躍使用者,這其中新增使用者主要來自低線城市和農村。“淘寶吃貨”頻道的上線,在這一背景下,也有它特有的意義,面向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市場提供更優質的全國、全球的好的吃的,與此同時,也可以通過“淘寶吃貨”將他們優質的水果或農副產品賣給全國的吃貨。
淘寶市場要“下沉”,農村商品要“上行”。
電商的下沉,抹平城鄉鴻溝,絕不止價格層面那麼簡單,事實上,許多農村現在依然充斥著諸多山寨商品,“小米新品”不是小米公司出品,還有“樂是薯片”、“雷碧汽水”、“康帥傅方便麵”…這是個魔幻又現實的市場。電商的下沉,有機會改變這一困境,實現良幣驅逐劣幣的正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