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寒冬來襲,你是否有枝可棲?
近期各大網際網路公司裁員的真假新聞輪番上演,你方唱罷我登場,頗有些唯恐天下不亂。
關於網際網路公司裁員、停止社會招聘的傳聞更是從未間斷。從網際網路巨頭到獨角獸初創公司,騰訊、阿里、華為、京東、錘子、趣店、鬥魚等企業也相繼被曝裁員。鋪天蓋地的新聞裹夾著寒風撲面而來:知乎網即將裁員300人;手機製造商魅族已啟動了大規模年中裁員,裁員規模已經超過2000人;京東在其創辦人劉強東陷入性侵醜聞後,近期傳出將要大幅裁員,而且裁員的人數會超過15%約兩萬人。

你是否有枝可棲?
雖然均被官方闢謠,但網際網路公司的人員調整和結構優化,其實不就約等於裁員嗎?裁員的背後傳遞出的無非是企業為求自保,減少成本所採取的無奈之舉,難道經濟的寒冬真的來臨了嗎?
更讓人震驚的是,全球第一大代工廠商鴻海集團(富士康母公司)傳出將要大幅度裁員34萬人!
網際網路爆發時期已經來臨,面對新一輪網際網路裁員潮,你準備好了嗎?你是否也被這股裁員潮,打得措手不及?種種現象都表明,網際網路行業即將開始鉅變, 對於身處於其中的每個人來講,所謂風險與機遇並存 ,那麼,寒冬來臨之際,你準備好了嗎?你儲備的糧食夠多嗎?你有安全避難之所嗎?
當創投週期、經濟週期和金融週期遇在一起,置身經濟寒潮中的你們,過得都還坦然嗎?
沒錯,2018 的確是艱難的一年,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家庭還是個人,彷彿所有人都被籠罩在一層焦慮或恐慌的迷霧當中。國家經濟猶如在冰天雪地的高速公路上突然換擋,原本說好的消費升級,一轉眼卻成為了中產階級的喪鐘。
新週期、調結構、去槓桿、中美貿易戰、消費降級、P2P 暴雷...這些陌生而又熟悉的詞彙每天環繞在你我耳邊。融資市場不景氣,企業經營增長難,社保改革壓倒了企業最後一棵救命稻草,搞得每一個普通人岌岌可危,原本就買不起房的各種“漂”,如今索性租都租不起房。朋友圈有人說:通知下來了,明年住宿舍得收費了,也就是說工作著工作著,掙的錢越來越少了……
那麼我們普通人就真的無路可走了嗎?不,在我看來,這種低潮期對於普通人而言,卻往往蘊藏了更多的機會。
所謂亂世出英雄,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好像到處都是優秀的公司有能力的人,一旦經濟泡沫破碎,很多東西就立刻被打回原型,真正的人才方能凸顯;中國大多數企業高速發展,其本質原因是藉助改革漏洞和政策紅利,這給很多善於“投機”的人預留了足夠大的空間,而只有大浪退去的時候,普通人所謂的努力才能重見天日。

路在何方?
每一次的寒冬,都是地球生態的重新輪迴,萬物生靈的再次孕育。或許當春天來臨的時候,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這一場寒冬,便不覺得那麼冷了。正如我一直以來所堅信的:決定一個人終局的,並非是人生的起點,而是拐點。所以, 經濟寒冬時最能體現一家企業的“抗凍”能力,也最能識別一個人觸底反彈的“續航”能力。
正所謂“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一個人最大的阻礙,不是外界而是自己。在我看來,每個人都像一個獨立的q經濟體,既有進化的過程,也有高低起伏的週期。正所謂“30 年河東 30 年河西”,這個世界上不存在永遠的 winner。所以無論任何時候,每個人都有可能在不同週期的更替時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
一個人更有可能產生成就的時刻,就是別人都在“冬眠”的時候。畢竟,龜兔賽跑的故事我們都聽過。這個世界上處處都是高手,唯一反超差距的地方,不正是別人打瞌睡的地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