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零壹財經新金融秋季峰會:金融科技如何以“小”博“大”穩站C位?
11月27日,金融改革四十週年 度“勢”創新——2018零壹財經新金融秋季峰會在上海舉行。會上,主題為“軍備賽”——金融科技如何以“小”博“大”穩站C位? 的圓桌論壇召開。
金融科技無疑是近幾年金融行業最熱門的詞彙之一,從傳統金融機構到新金融機構都在這一賽道上發力。隨著進入賽到的選手增多,行業競爭也更加激烈,市場競爭已然拉開了序幕。現階段,金融科技發展狀況如何?金融服務2B市場緣何崛起?未來金融+科技的生態發展趨勢又如何?
浙江大學人工智慧研究所副所長鄭小林,信而富CEO王徵宇 、PPmoney網貸CEO胡新就上述問題展開了精彩討論。浙江大學人工智慧研究所副所長鄭小林,信而富CEO王徵宇 、PPmoney網貸CEO胡新就上述問題展開了精彩討論。本輪圓桌會議由零壹財經主編何伯濤主持。
金融科技發展現狀如何? 本次圓桌論壇首先由鄭小林對此進行分享。他指出,在經歷過今年的“寒冬”後,從傳統金融機構到網際網路金融機構都在轉型,整個金融體系中包括借款人、資金端、中間平臺、監管機構等角色,在新的金融形勢,包括國家去槓桿帶來的壓力,以及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技術興起的背景之下,都有著對金融科技的需求。

各方都希望有更好的監管手段來監管新金融,中間平臺希望有更好的手段服務於資金端和資產端。借款端希望自己的錢能得到最大的增值,並能保障自己資金的安全。對於出借方和平臺範方,也希望能限制不良率,不讓不良的借款人進來。所以,在金融的生態體系裡面,這四個方面都有相應的金融科技的需求。
在王徵宇看來,金融科技這個詞在很多領域當中是和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放在一起並列提出的。這幾個概念其實是在不同維度上的東西,對金融科技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他認為大資料其實是拓展了一種生產資料,人工智慧更多可能是一種生產力的拓展。人工智慧帶來的內容,並非金融科技公司才可以有,傳統金融公司也可以有。人工智慧對整個業務的影響、對金融服務領域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在此基礎上,區塊鏈帶來的可能是一種生產關係上的革命。
同時他還強調,這幾個技術並不是是所謂的科技創新公司或者是科技金融公司的專利。而是整個行業、整個金融服務體系,包括監管在內,都會受這幾個技術的影響,發生巨大的變化。
胡新通過幾個具體案例展現了金融科技在開展日常業務中的應用。他指出,從通過營銷、運營和貸前、貸中、貸後的管理,整個流程都已經進行了金融服務的科技化,這些落地的實操都離不開技術的發展。
金融科技2B市場緣何崛起? 在王徵宇看來,對金融科技當2B服務大概有兩種形態:一種是作為技術輸出,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另一種則是為金融機構提供某一種市場營銷服務,一種生產力輸出。

而作為生產力或者是生產能力的輸出,這種市場目前來看市場規模巨大,因為從根本上來說,國家的金融體系(尤其是銀行),受制於種種因素,在很多領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它的力不足為其它的服務機構提供生產能力的服務提供了機會。
同時,他認為,現在更多的是在講2B和2C的融合,也就是說一個業務形態很難具體描述它是真正意義上的2B還是2C。現在區分2B和2C不重要,關鍵找到一個獨特的市場定位。
鄭小林就此話題,進一步延伸到,他指出,如果C和B都是講終端的,以金融的服務來講的話,也可以把中小企業看作一個終端,它是獲取我們的金融服務的,C端也是一個終端。
從這個角度來講,2C還是2B本質上區別不太大。同時他也提出2C和2B一個新的視角,比如說從整個金融科技服務的生態來看,這個裡面有的企業是2C的,但是有的企業是服務C端企業的。
隨著C端的使用者、市場被挖掘的差不多之後,B端作用會越來越突出,因為對整個C端服務的要求、技術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勢必引起後面很多金融科技公司對於這些B端服務要求越來越高。
胡新認為,2B包含兩個類別,一個是最終的消費客戶是小B,另一類是本身服務放貸機構的小B。
其中,服務放貸機構的小B在這兩年發展特別快、特別多的原因有四點:一是因為技術的革新,技術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新的生產力。
其二是由於整個放貸機構的機制或者體制在應用新科技、新技術的過程中,是一種比較保守的姿態(特別是傳統的銀行機構),需要這個市場上湧現出第三方的服務機構。
第三是市場上的資料本身也是非常分離的,都是分散到各種應用場景、服務機構、流程節點當中的,並沒有一個機構或者一個大的商業體把它打通起來的。導致了每一個人所掌握的技能或者是能力是不一樣的,每一個技能板塊都可以產生無數個小B出來。
最後一個原因則是行業還發展得不成熟,監管標準、行業的標準、資料的平臺都沒有集中起來、打通起來、串聯起來、整合起來,所以才會有這麼多服務機構可以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
金融+科技的生態發展趨勢幾何?關於未來金融+科技的生態發展趨勢,鄭小林認為,金融和科技的融合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金融本身對科技的需求。包括現在很多傳統的金融機構或者是新興的金融機構,他們對科技的需求其實是越來越多。
第二,金融科技本身或者是科學技術本身也是在不斷地往金融另外靠。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它們一個非常好的應用場景,本身就是在金融領域,整個金融領域是目前資產的數字化或者是反過來再講區塊鏈支援的數字化資產,這是做得比較好的領域,無疑推動了整個金融科技它們的融合。所以,隨著技術的發展和金融本身的發展,它們兩個的融合會越來越好。
王徵宇指出,金融和科技是兩個完全不同維度的東西。在人類發展過程中,科技是生產力,社會是靠生產力推動的,所以科技在推動整個社會進步。
現狀國內一個趨勢是有一些特別大型的機構試圖去金融化。這個趨勢來自於兩個因素:1、科技的發展。2、金融的監管越來越強。
現在有相當一部分機構,把自己的定位往科技這方面靠,市場的資本接受程度、人類發展的過程,都造成了這樣的趨勢。
胡新看來,金融和科技結合在一起,其實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因為金融講究的是保守、風險,科技講究的是創新、超前、進步。他指出,不管是金融科技還是科技金融,跟金融掛邊的服務,都要對金融要有敬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