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使用者體驗自檢總結
很多設計師都對自己產品的使用者體驗不太滿意,但是苦於沒有一個科學的方法去系統的梳理產品裡的使用者體驗問題。正好我之前在中心內部做了一次使用者體驗走查,積累了一些經驗,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流程拆解
產品是由不同的產品線組成的,使用者不懂什麼是產品線,他們只知道功能流程。對於一個金融類產品來說,主要的功能流程有貸款、購買定期理財、基金、貴金屬和股票等。而對於12306來說,它的主流程就是購買火車票。購買火車票這個流程又可以拆解為三個主要階段: 查詢車次資訊、錄入乘車人資訊 和 付款 。
而這三個主要階段又可以繼續拆解為多個獨立的動作: 選擇起始站點/城市、日期、點選查詢車次、選擇車次、選擇座位等級、新增乘車人、購買保險、選擇支付方式、付款。
通過產品-功能流程-階段-動作我們庖丁解牛般拆解了整個產品,這樣就可以在動作的維度上對產品的使用者體驗進行徹底的走查。
現在很多網際網路公司都非常重視收集使用者反饋的問題,這本身非常好。但是我們也要明白使用者提的問題具有侷限性,多數都是比較片面的,東一榔頭西一棒,而有些問題是必須要我們站在整個產品的角度“俯視”才能發現的。
對產品流程的拆解和梳理還可以幫助我們從資料層面去發現使用者的痛點。設計師經常面臨的一個問題在於沒有資料去佐證自己的觀點,我們覺得現在的產品很“挫”。於是我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對產品進行了一次改造,一頓操作猛如虎,產品的日活並沒有得到顯著的提升。例如對於貸款的使用者來說,他們可能最關注的是貸款額度以及放款時間,至於你們頁面的互動和視覺設計我真的不是很關心。所以我們可能雖然投入了很多人力,但是沒有觸及使用者的痛點,也就等於隔靴搔癢。
使用者的行為不是以我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為了避免盲人摸象,將產品的主要操作流程拆分為小的節點,根據埋點資料去分析每個節點的轉化率。如果1000個使用者進入這個流程,最終完成這個流程的使用者只剩下200個,其中有500個使用者在節點M流失,那麼我們就需要針對節點M做出整改。有了資料作為引導,我們進行使用者體驗優化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階段
對於多數產品來說,一個頁面代表著一個階段。使用者對產品的體驗是以頁面為緯度的, 他們在進入一個頁面之前會對這個頁面可能提供的內容和功能有一個期望值,這個期望值就是使用者的需求。
1)收集需求:
例如,對於“我的借款”頁,我個人希望看到“我總共借了多少錢?借了多少筆?總的利息的是多少?最近一期的還款日和金額是多少?”。產品A沒有提供總的利息,產品B沒有提供最近的一期還款日和金額,使用者要了解這兩項資訊必須進入每一個借款賬單去查詢,增加了操作步驟,這就是我們需要優化的點。
2)優先順序:
收集了使用者需求只是第一步,解決的是頁面裡“擺什麼”的問題。接下來我們還要對使用者的需求進行優先順序的梳理,以此為依據來建立介面的資訊層級,解決的是“怎麼擺”的問題。
很多設計師都只停留在“擺什麼”的階段,以右圖為例,這裡借款頁其實跟描述需求的線框圖沒什麼區別。 產品經理負責確定這個頁面應該有哪些資訊,設計師需要進一步思考根據這些資訊的優先順序來建立介面的資訊層級。 使用者在進行借款資訊錄入的時候,最主要的需求或者說操作就是錄入借款金額,因此我們需要給予最大的視覺權重予以凸顯。
3)時機:
“怎麼擺”需要解決的不僅僅在介面佈局上的問題,我們還要考慮timing。 同樣的資訊出現的時機和場合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我們需要讓使用者在正確的時間看到正確的內容。
在知乎的搜尋結果頁中,使用者剛開始進入是沒有“向知友提問”按鈕的,但是當用戶滑動3屏之後,會從底部彈出這個按鈕。因為使用者一旦滑動了3屏,那麼我們可以大致判斷使用者對於這個搜尋結果不滿意,所以我們可以邀請使用者去提問。如果一開始就出現這個按鈕,我們不確定使用者是否需要提問。如果不需要反而會對介面資訊造成遮擋,減少了使用者的閱讀區域。
以購買保險為例,12306的處理辦法是進入訂單支付頁直接詢問使用者是否購買保險,而飛豬是展示保險的商品選項。直接詢問,使用者要決定的是“買不買”;展示保險選項,使用者決定的是“買哪個”。高下立判
動作分析
對使用者的動作,我們主要從易用性上進行分析。易用性的優化方向總結起來就是以下三點:
1) 更少的操作次數;
同樣的省市區錄入,飛豬使用者只要開啟1次底部動作欄,而12306中卻需要開啟3次。讓使用者用更少的操作去完成資訊的錄入可以提升使用者對於產品的好感度。
沒有事先告知使用者密碼的格式,導致使用者密碼設定不符合規範,報錯之後才提醒使用者。這種亡羊補牢式的處理方式人為的增加了使用者的操作次數。
2) 更少的移動範圍;
動作A到動作B,雖然操作次數只是一次,但是拇指的移動範圍我們需要考慮在內。同樣的刪除確認操作,使用者的拇指就停留在當前的歌曲項還是移動到介面中央的彈框,對使用者的感知是不一樣的。
3) 更模糊的落點;
目前很多產品都引入了滑動手勢,網易雲音樂使用者滑動就可以直接檢視歌曲評論,而以前只能點選評論圖示檢視評論。滑動的優勢在於更模糊的落點,點選動作要生效落點必須要在對應的範圍內。而滑動手勢更多是全屏操作,只要你的拇指落在螢幕內就能生效。
當然這並不是要求我們要把點選手勢全部換成滑動手勢,不現實。但是我們可以根據這個思路,去優化產品的易用性。下圖中按鈕間距過小,使用者如果想展示密碼明文,很容易把輸好的密碼給刪了。就算對於某些大屏手機來說,使用者也必須要仔細的控制落點,非常的不方便。
總結
以上就是我對使用者體驗自檢的總結和分析,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ofollow,noindex">微信公眾號: 王M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