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閱讀書單:使用者體驗要素-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產品設計
今天開始,我們就要開始讀《使用者體驗要素-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產品設計》,本書一共分為8章,接下來將每天更新章節,讓我繼續打卡讀書堅持吧!

作者簡介
Jesse James Garrett是Adaptive Path的創始人之一。Adaptive Path是一家位於美國舊金山(San Francisco)的使用者體驗諮詢公司。從1995年開始,Jesse幫助一些企業改進他們的網站,其中包括AT&T、Intel、 Boeing、Motorola、Hewlett-Packard 和美國國家公眾廣播等。他在使用者體驗領域的貢獻,包括“視覺辭典(TheVisual Vocabulary)”一個為規範資訊架構文件而建立的開放符號系統一現在這 個系統在全球各個企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他的個人網站www.jjg.net是提供資訊架構資源的網站中最受歡迎的一個,他同時也是資訊架構和使用者體驗的積極倡導者。
2005年2月,Jesse James Garrett發表了《Ajax : A New Approachto Web Applications》-文,標誌著Ajax的誕生。由此,他被稱為“Ajax之父”。
這不是一本關於“怎樣做(How-to)”的書。有很多很多討論如何建設網站的書,這本不是一本關於技術的書。在這裡你找不到一行程式碼。這不是一本有答案的書。相反,這本書說的是“如何提出正確的問題”。
這本書將告訴你,在你閱讀其他的書籍之前,你需要提前瞭解什麼。如果你需要一個 大的概念,如果你需要了解使用者體驗設計師所做出的決策的環境,這本書很適合你。
如果你是一一個剛剛進入使用者體驗領域的新手一可能你是一個負責組建使用者體驗團隊的管理人員,或者你是一個碰巧進入這個領域的作家或設計師一那麼這本書將給你一些基礎的概念。如果你已經對這些方法和使用者體驗領域的關注點很熟悉了,那麼這本書將幫助你更有效地把這些概念傳達給與你合作的人們。
第一章 使用者體驗為什麼如此重要
說到我們所使用的那些產品和服務,我們對它們的感情可謂是愛恨交加。它時而令我們備受鼓舞,時而令我們感到沮喪:它使生活變得簡單,又使生活變得複雜;它使我們變得疏遠,又使我們更加親近。即使這樣,我們還是不得不每天都和不計其數的產品或服務打交道,我們幾乎忘記了,技術產品也是由人們製造的。當產品滿足了人們的需要時,它的製造者應該受到讚揚,反之,則會受到指責。
日常生活中的遭遇
每個人都曾經歷過這樣的日子。
你知道我說的是什麼樣的日子:當你醒來時陽光已經照進了你的窗戶,而奇怪的是,你設定好的鬧鐘竟然沒有響。你看了一眼那個鬧鐘,發現它上面的時間是凌晨3點43分。你跌跌擅撞地爬下床找出另一隻鍾,它告訴你,如果你想按時上班,就必須在10分鐘之內出門。
你一邊開啟咖啡機,一邊匆忙地穿衣服,但當你專路那杯對你至關重要的咖啡時,卻發現壺裡沒有咖啡。沒有時間考慮為什麼——因為你必須去上班了!
你大概走了一個街區遠的時候,發現車快沒油了。在加油站,你本來準備使用那臺可以用信用卡的加油機,但不知為什麼,機器說什麼也不認你的卡。於是你不得不跑進去付現金,這樣你就得排隊,等待那個收銀員慢吞吞地 接待排在你前面的人。
加完油之後,你上班的路上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你不得不繞了條遠路,所以你花在路上的時間超過了預想的時間。結果就是:儘管你已經很努力,你還是遲到了。終於,你來到自己的辦公桌旁。你感到焦燥不安,滿腹委屈,筋疲力盡,怒氣沖天一實際上你的一天還沒有真正開始呢,你甚至連一口咖啡都還沒有喝到。
什麼是使用者體驗
這看起來真是一連串的倒黴事一這只是很多 日子中的一天。但是讓我們回過頭來分析一下,看是不是所有這些倒黴事本來是可以避兔的。
交通事故:
事故發生的原因是開車的那個司機為了調低收音機的音量,而暫時把視線從路而上離開造成的。他不得不這麼做,因為他用手模不出哪-一個是音量控制按鈕。
收銀機:
加油站的收銀機前排的長隊之所以移動緩慢,是因為收銀機操作起來過於複雜,很容易把人搞糊塗,收銀員在登記款項的時候,必須集中全部注意力來操作,否則很容易就會出錯,然後不得不重新來過。如果收銀機設計得更簡單一些,按鈕的佈局和顏色有所不同,那也許就根本不會有那麼長的一個隊伍了。
加油機:
如果不是加油機不認你的信用卡, 你也就不用鑑排隊付錢。其實你只要把卡掉個個兒插進去,加油機就可以讀出了。但是,在加油機上卻沒有任何提示告訴你如何插卡,而你當時太著急了,沒有想到把卡換幾個方向插進去試試。
咖啡機:
咖啡機之所以沒有煮出咖啡,是因為你匆忙之中沒有把“開”的按鈕按到底。咖啡機在開啟時,沒有任何現象表明它確實被打開了;沒有指示燈,沒有聲音,連按下按鈕時的阻力感也沒有。你以為你打開了咖啡機,其實沒有。要是你會設定的話,也可以讓咖啡機每天早上自動開啟,這個問題還是可以避兔的。但你從來沒有學會使用這項功能一當然啦,前提是你幸運地知道有這麼一個功能。到目前為止,咖啡機面板上顯示的時間還是12: 00。
鬧鐘:
現在,我們來看看導致這一大串倒雷事的罪魁禍首——那隻鬧鐘。鬧鐘沒有響是因為鐘上的時間錯了,鐘上的時間錯了是因為你的貓半夜時分踩了它一腳,使時間更改了(如果你覺得這事難以置信,先不要笑一這事就 曾經發生在我身上。我為找到一隻不怕貓踩的鬧鐘花費了很長時間)。共實只嬰在按鈕的結構上 做點細微的改動,就可以避免鬧鐘的時間被貓改掉,那麼你就可以按時起床,根本不需要這麼匆忙。
總而言之,假如人們在設計產品或服務時,選擇了另外何方式,上文所說的每件倒黴事也許都是可以避免的。這些例子都表明,我們對使用者體驗的關注實在是太少了:我們所生產的戶品是供人們在現實世界中使用的。在產品開發過程中,人們更多地關注產品將用來做什麼。使用者體驗是經常被忽略的另一個因素一即產品如何工作一而這一因素恰恰是決定產品成敗的關鍵因素。
使用者體驗並不是指一件產品本身是如何工作的,使用者體驗是指“產品如何與外界發生聯絡併發揮作用”,也就是人們如何“接觸”和“使用”它。當人們詢問你某個產品或服務時,他們問的是使用的體驗。它用起來難不難?是不是很容易學會?使用起來感覺如何?
這種互動通常包括各種各樣的按鈕,它們體現在以上案例中的一些技術型產品上,比如鬧鐘、咖啡機和收銀機。有時,互動只是體現在一個簡單的物理裝置上,比如汽車的油箱蓋。不管怎麼樣,人們使用的每一件產品都具有使用者體驗:書、調味罐、活動靠背椅、開襟羊毛衫。
無論什麼產品,使用者體驗總是體現在細微之處,但卻非常重要。按下按鈕時的“滴答”聲似乎無關緊要,但如果這個聲音決定了你是否能喝到咖啡,那麼它就變得很關鍵了。即使你從來沒有意識到是這個按紐的失敗設計給你帶來了麻煩,但你可以想一想,你對一個時好時壞捉摸不定的咖啡機印象如何?對生產這個咖啡機的廠家印象如何?你還會再購買他們生產的其他產品嗎?也許不會了吧。於是,咖啡機廠家僅僅由於按鈕不能發出聲音,便失去了一個顧客。
接下來將更新從產品設計到使用者設計。
多資料可掃碼關注“產品經理讀書營”,百人產品經理手把手帶你實現進階。進群即可領取產品大禮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