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線上1對1全科輔導,掌門1對1市場佔有率近60%
11月29日,K12線上1對1全科輔導知名品牌——掌門1對1新定位新戰略釋出會在京召開,本次釋出會以“從1到N,從新出發”為主題,正式對外發布掌門1對1的未來戰略部署和發展策略。掌門1對1創始人兼CEO張翼,全球領先的監測和資料分析公司尼爾森公司總監何歆和分眾傳媒CEO江南春出席會議,共同見證了掌門1對1這一里程碑式的飛躍成長。
掌門1對1品牌釋出會上值得關注的是,孩子在小學3年級到高中的30-50歲家長人群中,在一線、二線、三線城市,特別是重點城市對線上1對1全科輔導產品使用情況,有近6成使用者選擇了掌門1對1,這樣的表現讓掌門1對1成為了垂直領域當之無愧的領軍企業。

釋出會上,尼爾森總監何歆分享了K12線上輔導的消費者洞察,“網際網路+教育”相關政策和使用者需求的雙重推動下,預估截至 2018年底,整體線上教育市場規模將超過 3000 億元,並且在未來幾年間繼續保持穩步的增長態勢。
目前的線上教育市場,應試課程仍然是家長關注和為孩子消費的重點,效果、師資、平臺都是家長們最關注的,在近幾年吸引家長從購買線下輔導轉移到線上輔導的核心優勢中,師資和品牌是最重要的2大驅動力。1對1形式基於互動性、針對性和靈活性的優勢,成為絕大多數家長的選擇。

攜手分眾:掌門1對1集結資源,為平臺注入更多活力
為了讓更多使用者能夠有機會了解和體驗線上1對1全科教育服務,掌門1對1還在此次釋出會上與分眾傳媒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深化大眾教育認知,推動線上1對1發展方面進行探索和嘗試。
分眾傳媒CEO江南春在會上對掌門1對1所取得的成績表示認可:“掌門1對1如今已經成為了垂直領域賽道上當之無愧的獨角獸,每10個用線上1對1全科輔導產品的孩子,就有6個選擇掌門1對1,這給了掌門1對1未來發展更大的想象空間。”

穩步前行:AI升級,掌門1對1堅持智慧化重要戰略
談到10個線上1對1全科輔導的學生,有6個選擇掌門1對1這一現狀,張翼表示成績越高,責任越大,“這個結果是對我們過往工作最好的肯定,但我也感覺到我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所以,未來我們將以“堅持”和“轉變”為核心,全面升級掌門1對1的教學內容和方式。”
隨著線上教育走向3.0智慧化時代,掌門1對1將AI等智慧新技術與教育進行深度結合的戰略不會改變,智慧化技術將滲透到整個掌門1對1線上教育的學習鏈中,貫穿診、學、教全過程。
在學生上課前,掌門1對1的虛擬AI老師為學生提供多維度的面試化測評,通過答題、語音互動問答、表情識別等方式,綜合測評學生學習的掌握情況、習慣、動力和熱情。課中,掌門1對1運用AR/VR技術打造沉浸式智慧課堂,在虛擬環境下搭建堪比現實的教學場景。同時,情緒識別功能能夠通過學生的面部表情識別學生的學習情緒,幫助老師控制上課節奏。課後, AI技術則成為老師們的得力“助教”,一方面通過電子墨水平板,筆跡識別技術,和知識點分析為學生進行課後作業的精準推送,並自動幫助老師完成作業批改。另一方面能夠智慧生成教學內容(題庫和課件)切片,建設智慧課件,方便老師備課。
在張翼看來,AI的最大意義在於落地,提升課堂質量,提高學習效率,給學生和老師帶來真正有效的幫助。目前,掌門1對1已經在情緒監控、課程規劃、學情跟蹤、作業批改等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未來,智慧化仍將作為掌門1對1堅持的重要戰略。
掌門1對1新定位:成為素質教育科技公司,釋出掌門少兒、掌門陪練兩大子品牌
掌門1對1的“轉變”則體現在素質教育方面,掌門1對1正式對外發布掌門少兒和掌門陪練兩大素質教育子品牌,其中掌門少兒專注於少兒的學習力、專注力提升,掌門陪練則專注於青少兒的音樂教育,掌門1對1也隨之升級為素質教育科技公司。

對於專注力的培養,掌門1對1希望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讓孩子真正產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同時,掌門1對1將利用自身較為成熟的AI人臉識別技術,通過對孩子課堂表情的分析,迅速識別出孩子的專注力水平,幫助老師隨時調整課堂節奏。這種隨時調整專注力,隨時提升專注力的方法,將在孩子一生的學習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談到專注於青少兒音樂教育的掌門陪練,張翼則表示關鍵點在於“快樂”二字。也因為此,掌門1對1主張每位老師用“陪伴”的方式去影響每個孩子,在音樂訓練中跟孩子互動交流,給孩子們專業的幫助和及時的鼓勵,從而讓孩子們真正愛上音樂。
對於教育企業來說,堅持“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堅守教育行業的公益屬性,是所有教育企業的共同命題。如今網際網路的興起,科學技術的進步讓優質教育資源有了更大的流動空間。正如張翼所說:“我們在創業之初就看到二三四線城市孩子想要尋找最好老師的迫切期望,也看到偏遠地區孩子即使擁有信息化裝置卻無法接受優質教育的遺憾,我們想用網際網路科技去改變這一切,讓孩子真正能夠和優秀的老師去交流去成長。同時我們也通過智慧化的手段提升孩子們的學習效率,真正幫助他們做到減負。未來我們希望通過產品迭代、智慧化和公益等多種方式獲得更多使用者的信賴,讓更多孩子能夠享受到教育發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