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們如何精明打交道?
世界經理人專欄
ofollow,noindex">周海平
90年代初任SONY/ALPS/SPG等大型日企人力資源與公共事務高階總監。90年代中期於TCL集團先後擔任CEO公共事務助理、公共關係高階總監、CEO辦公室主任等。2007年起於博奧鴻基集團先後擔任董事長特別助理、高階副總裁等。2010年建立香港頂薈東方私人俱樂部有限公司,任執行董事至今。
我以前,好像看過一個對老闆的簡單的問卷,說是在做人做事的優先秩序上,老闆們會選擇做人在先,還是做事殿後?還是做事在先,或是做人在後?聽說大部分老闆都填寫了先做人,後做事。
看來,在中國的土壤下,只有做好了人,學會 打交道 ,才能做成事。也是有趣。有句話,叫“人有人路,蛇有蛇路,鬼有鬼路”,比較形象地比喻老闆們現實的 交往路徑 。感覺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一起來看看吧!
→ 老闆喜歡泛交各路神仙,卻懂得保留核心朋友。
老闆喜歡泛交各路神仙,主要是以下三種人:
一是似乎真正的神仙,如知名寺廟或道觀的方丈及道長。這些人學識淵博,見解了得,天上的事,知道一半,地下的事,全部知道。老闆見到這些大師,真是恭恭敬敬、頂禮膜拜的。因為,好多事情,只有這些藏在深山密林裡的高人知道,稍許一點點提示,或點撥,老闆們便突然開悟,似乎明白了許多,精神上也舒暢了很多。這個時候,留下香油錢,或捐助修建費,就是老闆心甘情願的事了。如果遇到心有靈犀的大師,當然視為核心朋友,以後繼續往來的。我想,這都算正常的“人路”。
所以說,前幾年,經常看到報紙上說,馬雲、馮侖去四川的道觀了,馬化騰去陝西的寺廟了。而事實上,每年去寺廟或道觀的老闆,確實不少的,多半是求企業安寧,或自己太平的。因為辦企業,總難免遇到麻煩的事,老闆們融通資源,處理不慎,也是容易被人找茬的。求神拜佛,也算一種自我安慰罷。
二是號稱有很多背景資源的社會大仙。因為某個比較熟悉的朋友的介紹,老闆有意無意就認識了這個大仙,說是無所不能,可以幫老闆做很多的事。有點像商業的掮客,只要你有錢,就可以幫你搞定一些事情。
想想也是,現在的老闆,做企業不容易,不是缺錢,就是缺專案,再就是缺政府資源。所以,這些人的存在,是有理由的。這或許就是粗放的政策環境下,一種獨有的社會生態。想很多老闆對這樣一些大仙一樣的人,是又恨又愛的。不可能有朋友做。這或許是一種“蛇路”。
三是所謂的各類具有通天本事的大人物。說大人物,其實很多時候是假的,即便是大人物的親戚,多半是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早些年,確實不少這類的人,出來渾水摸魚,抓住老闆們的短板,或要挾,或敲詐,說白了,就是為了搞幾個錢。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不要說是真的有來頭的人,找到老闆說事,老闆不可置否,即便那些冒充大人物的騙子,出來招搖撞騙,還是有些老闆會緊張兮兮的,報紙上也常有報道騙子得逞的事例。
當然,更多的老闆天生懂得辨別真偽。真是遇到了這樣一些人,不知虛實,雖然不敢得罪,多半請吃一頓飯,送點小禮品,寒暄寒暄,認識下送客。也足見老闆們的見多識廣。你說,老闆能跟這些人交朋友嗎?這絕對是“鬼路”。也只有走旁門左道的老闆,可能覺得這是個機會。
→ 保持經常性拜訪禮節性問候的習慣。
今天的很多大老闆,都知道,企業做到一定的規模,或是在多個地區有分散投資,涉及繳稅歸屬地的利益問題,加上有些公司的母公司總部都搬離了發家所在地,去到中心城市落戶,必然涉及到政府領導面子,以及跨省誇地區的政府支援與合作,都需要老闆經常性地禮節性拜訪,這已成為很多大老闆的自覺習慣。離開政府的支援,企業一天都難過。所以,王健林說,萬達“親近政府,遠離政治”,可能也是老闆們的共同的態度。
而據我瞭解,在這方面,凡是做得比較好的大老闆,都得到政府的理解和支援,以及資源的繼續提供,令到進一步做大做強。凡是不大重視這個經常性地禮節性拜訪,彙報工作,或被政府相關部門的微詞,只能說明這個企業的公共事務部門,或公共關係部門,是不稱職的。
→ 老闆都有幾個志趣相投的政商靠山。
我做老闆研究,深知很多地方企業,由小到大,一路走來,老老實實,非常不容易,老闆吃了很多苦,企業遭了不少罪,特別是私營企業,想要做大做強,可不是一句空話,發展的每個過程中,真的需要貴人相助,這是完全必要的。因為,“貴人”的幫助,真的是很重要的。
早些年,就聽過均瑤集團的老闆王均瑤,喝酒喝到吐血,加班加到天光,為了企業做大,天天應付各路神仙,最後,把命都搭上,英年早逝。也是運氣不好,沒有更多的貴人幫他。
所以,很多時候,一些有理想的聰明的地方老闆,都喜歡向政府出售自己企業的一些原始的股權,希望把自己的企業,納入有政府投資的混合制企業,這樣,自己也好光明正大地打交道,交幾個真心的政商朋友,讓領導可以幫到企業,在銀行面前說說好話,在稅務方面打打招呼,無非是要錢,合理避稅,要政策資源,能公平的參與競爭。
我就親自看到一個地方集體小企業的有理想、有抱負的老闆,是如何在地方政府,特別是主管工業的副市長的扶持下,一點點發展壯大,還支援企業改制,建立多元化的混合制企業,最後衝出廣東,走向全國的,成為了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工業製造企業。而這位地方領導,也因為支援地方企業先行一步,開放思維,頂住壓力,先後搞出2-3個在全國叫得響的品牌大企業,而因此由市到省,一路高升,直到中央做了大官。
可以這樣說,這位領導,既是老闆的志同道合的貴人,某種意義上,更是企業的核心朋友。中國其實,需要更多這樣思維開明,有遠見,敢於承擔責任的政府好官,為企業發展及壯大,保駕護航的。
→ 老闆凡事客氣謙遜,意思到位,始終體現內斂的氣勢。
凡是看過武打小說的人,都知道,真正的武林高手過招,開始都很謙卑,客氣,但一旦出手,只要1-2個正面交鋒,便知對方几斤幾兩,輸贏便可見分曉。
而現實中,真正的大老闆,他們在與政府高官彙報工作,或是出國與外國公司洽談合作專案,或是拜訪公司的重要的長期客戶,老闆們的表現,一樣展示出如同武林般的精彩的高手過招好戲。
對此,我有切身的深刻的體驗。我因為特殊工作關係,經常陪同老闆給中央、省市領導彙報工作,陪同老闆出國參與國際大公司的高階談判,以及拜訪公司長期的重要大客戶。所到之處,無論是老闆的準備功夫,氣場,還是開場白,還是切入正題的講話,都很有“百鍊鋼化為繞指柔”的內斂氣勢,說話客氣而中肯,眼神沉穩而淡定,總把需要重點訴求的問題,說得層次清晰,言簡意賅,意思到位,每一次,都是得到對方的滿意答覆。
我想,這種打交道的能耐,已非一日之功。完全源於老闆對企業的全面瞭解,和行業的精準把握,競爭對手的深刻洞察,以及對國內經濟以及全球行業的分析,才會有這種高屋建瓴,提綱挈領的說事本事。
沒有20年的歷練,估計是學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