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正走在覆盤與涅槃的十字路口

共享單車的熱風還是停了。看著滿大街橫七豎八躺倒在地上的共享單車,或許人們更加認識到共享單車真的是資本驅動的孿生體。缺少了資本的推動,共享單車最後只能淪為一堆又一堆的城市垃圾。然而,我們依然不能否認共享單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改變,只是這種改變僅僅只是使用者方面的,對於城市管理來講,堆積如山的共享單車就是一場噩夢。
藉助網際網路的方式來解決使用者租還車的難題,並實現“最後一公里”痛點的破除並非是一件壞事。共享單車的錯誤在於它將在過度地依賴資本、過度地看重使用者、放大了網際網路的作用,最終讓共享單車盲目擴張,最終從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模範”,變成了現在無人問津的匆匆過客。共享單車遭遇當下的困境並非在於共享單車本身,而是在於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與網際網路行業的其他型別無異。
以網際網路技術為肇始點的共享單車租還車流程的優化,僅僅只是改變了使用者痛點,對於共享單車本身還有共享單車使用後的管理問題並未有太多改變。正是因為如此,共享單車本身的商業模式僅僅只是使用者紅利時代行得通的模式,當用戶紅利退卻,找不到合適的商業模式,共享單車又會陷入新的困境裡。


共享單車的錯在哪?
不可否認的是共享單車的出現的確讓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略顯平靜的市場有了一絲波瀾,資本的湧入,巨頭的加持都讓它搶盡風頭。但,僅僅只是藉助網際網路技術來改變租還車的難題,並且靠使用者租金來獲取盈利的做法,顯然難以承擔起龐大的市場規模帶來的巨大壓力。或許,從一開始,共享單車就是一場資本鬧劇。覆盤共享單車,我們或能窺探到更多內在原因。
單車是共享單車安身立命之本。 無論網際網路技術多麼快捷、方便,共享單車始終逃不脫是單車的宿命。單車的本質決定了共享單車應該也必然通過單車上的創新來獲得持續發展的能量。事實情況卻是,共享單車放棄了在單車上的創新,僅僅只是將創新放在了網際網路式的營銷方式上。這種單一且俗套的創新方式無論對於共享單車本身,還是對使用者來講都是缺少吸引力了,而這也造就了共享單車必然會落幕的現實。因為只有藉助網際網路的方式來改變單車本身,才能讓共享單車不再是一個概念,而是變成了一個真正能夠落地到實際的存在。
當然,我們不能將這個問題單獨歸結到共享單車身上,因為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模式都存在這樣的問題。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看到當網際網路的紅利落幕之後,便開始出現類似新零售、新金融、新商業等一些迴歸到“網際網路+”的物件的改造上的嘗試。僅僅只是對共享單車進行概念上的創新,而不從單車這個本質著手進行改變,只會把共享單車帶入到所有網際網路模式相雷同的模式裡。共享單車的數量達到一定的程度必然會引發質變,給城市管理帶來問題,自身經營同樣將會遭遇挑戰。
共享是共享單車的核心“技術”。 共享經濟的本質在於平臺僅僅只是充當達成最大規模的資源對接的工作,並不參與資源的供給。現實情況卻是,共享單車平臺主動參與到了共享單車的供應、運營和維護過程當中,最終實現的是並不是單車擁有者(個人)和單車使用者(個人)之間的對接,共享單車本身的“共享”概念從一開始就發生了偏移。
共享單車拋棄了“共享”這個核心技術和概念,只會把共享單車帶入到本就不屬於共享經濟的範疇和情景裡。當平臺參與共享單車的供給、運營、維護等流程,所帶來的一個最為直接的結果就是自身運營成本的不斷增加。當資本的供給速度跟不上共享單車向外供給的產品和服務的速度時,共享單車便會出現經營方面的問題。
一切的野蠻生長必然需要以規範為前提。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正是由於共享單車在資本推動下的野蠻成長才造就了今天它面對的困境與難題。所以,即使是在資本推動下的野蠻生長依然要以規範為前提,所有拋棄了規範發展的前提的發展,最後都必將會陷入到新的困境之中。
回顧共享單車在野蠻生長時走過的路,我們依然不能否認的是商業模式上的困境還有資本推動下的簡單粗暴。正是因為共享單車缺少規範下的商業模式的探索,所以才會有它僅僅只是通過野蠻生長和盲目擴張的方式來實現自我成長。當野蠻生長和盲目擴張無法抵消由此帶來的成本時,共享單車便會陷入到新的困境裡。
共享單車從一開始就已經失去了它本身應該具備的內涵和意義,最終陷入困境也成為一種理所當然。資本的加入非但無法從根本上破解共享單車的痛點和難題,同樣將會把共享單車的錯誤無限放大。於是,我們看到共享單車要麼投入巨頭懷抱,要麼陷入困境。過度放大共享單車的錯誤只會讓我們片面地認為共享單車是毫無是處的。全面而又理性地看待共享單車才能找到破解當下發展困境的方式和方法。
共享單車的路在哪?
在共享單車市場異常寒冷的時刻來思考它的未來發展方向再合適不過了。可能你會說投身巨頭之後共享單車已經足夠安全不再為生存而苦惱,但如果持續地投入一個難以實現幾何級增長的專案,即使對於網際網路巨頭來講也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因此,思考共享單車的未來對於任何一個共享單車平臺來講都是一件宜早不宜遲的事。
改造單車,共享單車需要的不止設計上的改變。 共享單車並非僅僅只是共享經濟與單車的簡單相加,它的更大的意義在於對單車的改造,失去了對單車的改變,共享單車將喪失成長的真正力量。以摩拜為代表的共享單車在設計上對單車的改變僅僅只是在方向上進行了加持,其實質並未真正改變共享單車本身。因此,為共享單車增加設計感僅僅只是比較表層的改變,有關單車更加深度的改變需要進一步被釋放。
除了設計之外,共享單車更加應該在功能上拓展,讓單車並不僅僅只是停留在傳統單車的功能上,而是應當發掘出單車更多的功能和作用,從而將使用者體驗帶入到全新時代。幾乎所有的共享單車平臺都會陷入到新的困境裡,正是共享單車的功能無法跟上時代發展,沒有真正拓展單車的邊界導致的,未來只有真正拓展共享單車的功能,才能將共享單車的發展帶入到全新時代。
共享只會將共享單車困囿在相對狹隘的範圍內,去共享化才是未來主要的發展方向。 真正以共享經濟為出發點的企業從來就不會用共享經濟為名頭來打概念,共享單車以共享為主打恰恰讓自己困囿在了一個非常狹隘的範圍內。未來的共享單車想要獲得更大的發展,必然需要進行徹底的去共享化,甩開共享經濟的包袱,進行其他領域的探索。對於共享單車來講,網際網路單車、網路單車等概念所承載的壓力似乎要小很多。
當共享單車遭遇困境,甩掉共享經濟的包袱,真正讓單車回到它本來的面目或許才能讓其獲得更加長遠的發展。相對於共享單車給這個行業帶來的資源,它因為共享經濟所失去的或許更多。當資本退潮,共享經濟的改變不再有效,共享單車如何迴歸最本質的東西,或許遠比要主打共享經濟的概念要來得更加快速和直接。
陳舊的商業模式讓共享單車難以為繼,創新商業模式勢在必行。 誕生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共享單車並未找到屬於這個時代的商業模式或許是共享單車最尷尬的地方,當共享單車走入到生死攸關的十字路口,或許找尋新的商業模式對於共享單車來講顯得尤為重要。僅僅只是將租車的押金和租金看成是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顯然難以撐起共享單車龐大的運營體系,只有打造一套新的、多維的盈利體系,才能讓共享單車帶入到一個全新時代。
縱觀當下的共享單車市場,尚未有哪一家共享單車平臺真正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看到摩拜、哈羅、ofo等共享單車平臺都在通過加持大資料、區塊鏈等新技術來實現其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加持新技術僅是一個方面,對於現有商業模式的創新,徹底擺脫以押金、租金為主的商業的模式或許才是決定未來共享單車到底能夠走多遠的關鍵因素。
資本鼓動的共享單車熱風最終以蕭瑟的冬季作為終結,這即使必然,亦是宿命。有關共享單車的靈魂拷問或許在它的十字路口將會不斷被拷問,只有真正將共享單車的釐清共享單車的錯誤,才能明晰其未來的發展方向。共享單車的熱風停了,下一步或許才是真正考驗它的開始,此刻,或許它正走在覆盤與涅槃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