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會:品牌不夠傲嬌了 價格不再呆萌了
作者:鬆雒
編輯:楚客
審校:一條輝
來源:GPLP犀牛財(ID:gplpcn)
線上銷售折扣商品的網際網路平臺唯品會(股票程式碼:VIPS)於北京時間5月23日凌晨披露了2019年第一季度的財務報告,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保持了增長。
唯品會成立於2008年8月,旗下網站於同年12月8日上線。唯品會主營業務為網際網路線上銷售品牌折扣商品,涵蓋名品服飾、鞋包、美妝、母嬰、居家等。2012年唯品會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上市。
業績增長的背後,也折射出這家特賣平臺發展背後的壓力和隱憂。
增速放緩 自營業務轉向第三方平臺
據GPLP犀牛財經瞭解,唯品會在2019年一季度實現淨營收為213億元,同比增長7.3%;歸屬股東淨利潤為8.72億元,同比增長64.7%;毛利潤為44億元,同比增長8.7%;總訂單數約為1.17億,同比增長29%;總活躍使用者數達2970萬人,同比增長14%。且唯品會第一季度網站成交金額達338億元。
唯品會的業績持續向好,當然主要歸功於公司專注於折扣的零售渠道。公司自2018年第四季度開始將部分標準化品類從自營業務轉向第三方平臺,以此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當然,與騰訊和京東戰略合作的穩步進行也貢獻了不少業績。據悉,微信小程式和京東在2019年一季度向唯品會貢獻約25%的新客。而且,從2019年初唯品會開始實施快遞外包JITX計劃,社會物流具備的速度快、成本低,會縮減公司的運營成本。同時,唯品會也在積極推出創新專案,推出線下店業務,據唯品會透露個別門店已於近日開始試營業。
但是唯品會的未來發展還有諸多挑戰。
還記得唯品會的廣告詞嗎?傲嬌的品牌,只賣呆萌的價格。這確實很形象的描述了唯品會的經營策略。唯品會定位於正品特賣,以獨特“精選品牌+深度折扣+限時搶購”的正品特賣模式。
基於唯品會的女性消費者比較多,據艾瑞諮詢的2019年中國中產女性消費報告顯示,國內中產女性消費者在消費認知上面對品牌最敏感,同時也對價格最敏感。接下來筆者通過對唯品會的品牌和價格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品牌優勢逐漸疲軟
據GPLP犀牛財經瞭解,唯品會成立最初的幾年裡,在“品牌”方面有一定優勢,唯品會的供應商不止聚焦於大牌,還有一些比較小眾但價效比相對來說不錯的品牌。當然,淘寶和拼多多裡面品牌更多、體量更大,但是價效比方面較唯品會來說沒有特別突出的優勢。不過,隨著綜合電商的發展,現在唯品會的“品牌”優勢逐漸開始疲軟,開始顯現品類不足、選擇不夠寬泛的劣勢。
同時,唯品會目前最大的挑戰是平臺商品的同質化嚴重。在唯品會剛推出的前幾年裡,基於唯品會的“品牌”優勢,推出的商品相對來說具有一定獨特性,再加上其推出的限時搶購策略,吸了大波少女粉和阿姨粉。
不過,在最近幾年裡,唯品會商品與京東、天貓平臺商品的同質化太嚴重。同一品牌在不同平臺的差異化並不明顯。唯品會的很多供應商並不是只為唯品會獨家供貨,這也是商品同質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而且,京東、天貓的甚至拼多多上面的商品會更多元化,滿足了各個階層的需求、豐富了消費者對品牌的選擇。
當然,唯品會面對綜合電商的衝擊也開始轉型,將部分標準化品類從自營業務轉向第三方平臺,實施快遞外包計劃。但這樣一來,唯品會的定位會顯得模糊,如果將唯品會定性成垂直電商,似乎不太準確;但是如果把唯品會作為綜合電商,起步未免有些晚。
價格優勢日漸乏力
當然,唯品會作為品牌特賣平臺,最核心的優勢還是深入人心的“深度折扣+限時搶購”,但是現在這種商品打折在電商平臺貌似已經不再新鮮。
京東的618大促、淘寶的雙11和雙12活動,京東、天貓商品打折力度也並不低。唯品會商品的價格優勢逐漸失去吸引力。
而且在各種電商大促活動中,唯品會商品的折扣幅度並不佔優勢。而且,唯品會通常會設定包郵門檻,如果不同平臺商品的差異化程度不大,理性一點的消費者肯定會選擇價格有優勢的。
儘管,唯品會推出的超級VIP會員可以享受1件包郵等福利,但是對於VIP費用的問題,也會讓消費者綜合考量一下價效比。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服裝市場規模達9870.4億元,但是庫存量也很殷實,佔據市場40%以上。整個服裝行業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將一直處於被動去庫存週期,繁重的庫存壓力將會短期抑制服裝企業的發展。這無疑給唯品會帶來巨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