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走在《逆襲大學》的征程上

走在《逆襲大學》的征程上

歷時大半年的寫作,半多時間的後期出版流程,拙作《逆襲大學——傳給IT學子的正能量》終於出版,並在China-Pub上首發銷售了。承蒙厚愛,CSDN上的博友、身邊的同事、認識的同行,尤其是和我相處過的學生,試讀過和沒有試讀過的人們,給了這本書很大的期待和讚許。真正的挑戰現在就開始,會有很多對作者我一無所知的人閱讀這本書,能否如題名所言,實現對大學的逆襲,自認的正能量是否能夠成為大學生成長的動力,市場說了算。 
  長達一年多的出版過程告一段落,圍繞題目,說點事。 
閱後恭請到購書網站給個評論。博主謝過了!

《逆襲大學》寫給誰?

  本書主要以在校計算機類(包括計算機、軟體工程、網路工程等)專業高校學生為物件,但並不侷限於此:
  • 對專業、行業一片空白的IT新生:能夠提前知道將要面對的話題,做到對大學有所準備,直接解決專業學習起步中的問題;
  • 對陷入迷茫、學習出現困難的IT老生:找到自己問題的根源,獲得如何改觀大學生活的指導與啟示;
  • 對學習順利的IT老生:重審大學路徑安排,更清楚大學的使命和自己腳下的路;
  • 對初涉IT職場的人員、參加IT職業培訓的學員:其實很多困擾並不侷限在在校大學生;
  • 對非計算機類專業的大學生:獲得關於大學、學習、興趣、積累、求職等方面的啟發(這本書是講大學和學習的,只不過是用了IT中的事例);
  • 對高校教師和所有關心大學生成長的人:本書對大學生所面臨問題的深入探討和看待問題的獨特視角,值得參考。

《逆襲大學——傳給IT學子的正能量》書名的由來  

  接受出版社的約稿,確定要寫一本幫助IT大學生成長的書後,起一個恰當的、好聽的、能吸引人眼球的題目成了一件大事。我一邊寫一邊想,圖靈出版公司的編輯們更是在一起“頭腦風暴”。我情有獨鍾的是靈感中誕生的《走出大學的泥淖》,在書中我將大學喻為一片沼澤地,但這個文縐縐的題目並不響亮,得不到批准。二十多個備選題目該選哪一個,成了一段時間內大家都想盡快定下來,卻統一不了的問題。
  後來,我提出,既然是寫給年輕人的,寫給大學生的書,聽聽大學生的意見。我利用“職務之便”,分三拔,有200多名大一、大二的大學生參與了投票。投票結果,《逆襲大學》第一,《傳給IT學子正能量》第二。再在來,《逆襲大學》作主題目,《傳給IT學子正能量》中加一個“的”字,作為副標題。
  書中的內容是我基於給學生的指導和諮詢而來的,書名也是IT學子定的,包括後來的封面設計,也有大學生的參與。這本書中的逆襲,就是要由IT學子完成。
  猶如被搶走了心愛的玩具的小孩,我對我的《走出大學的泥淖》還存懷念。不過,在接受現實(這是本書中的主題)的過程中,我也喜歡上了《逆襲》。
    

何為逆襲?  

  逆襲是個新詞,是網路遊戲中的常用語,指的是在逆境中反擊成功。將大學視為天堂的高中生,很多人沒有想到進入大學成為大學生以後,會有諸多的不適,匯成了大學中的一個關鍵詞——迷茫。在迷茫中前行好艱難!本以為,上了大學,人生就是一片坦途,而進入大學,面對學校條件、學習氛圍方面的不足,來自客觀的和主觀的各種各樣的,令學子前行受阻的障礙,大學被視為“逆境”,並不過份。
  身處逆境,惟有選擇走出。逆襲表達的,就是一種迎難而上,自強不息的精神。
    

逆襲大學的什麼?  

  必須要在如泥淖的大學逆境中反擊成功。要反擊,首先要鎖定敵人,找到同盟。網遊高手的逆襲不是如瘋狗咬人,亂衝亂撞,如同真正的戰場,是對智慧的考驗。
  當前的大學,在很多方面飽受詬病。逆襲大學,就要去推動大學的改革。
行政化的體制要回歸到學術至上的根本上來,教職員工們應該始終將學生的成才放到第一位,優良的學術風氣、學習風氣必須要建立起來,很多本來很容易做到,能為學生提供方便的事情,不要因為某些奇葩的原因久拖不決。
  在大學中度過了二十多年的我,還意識到有另外一個大學。這個大學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學者們稱為大學觀的東西,我們是如何看待大學的。上大學,是為了拿到大學畢業證;上大學,就是為了找個好工作有口飯吃;上大學,就要健康成長,為一生髮展奠定基礎……每一種大學觀,對應的就是不同的大學路,產生的是不同的結局。大學本是象牙塔,在發展中漸漸招來了名和利,也就為此背上了負擔,越來越偏離了培養合格公民的本原。通過上大學,獲得生存的保障,本無可厚非,眼睛只盯在這一點上了,反而連這一點也保證不了。中國現代的高等教育時間並不長,高等教育文化沒有紮根,當公眾中的絕大多數只將大學視作取得大學畢業證,能找上一個好工作,只盯著一時的就業,而不是一世的發展之時,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在發展中的大學,只能是畸形成長。當應試教育的中學中送來的僅是對分數有感覺的大學生,即使好好學的,想到的也就是考了多少分。大學,和大學老師在改革中送出的旨在真正提高培養質量的措施,失手在潛意識中,沉沒在久而形成習慣的不當學習方式裡。
  所以,逆襲我們心中的大學成了必要。在大學裡要學會學習,學會生存,是第一要務。大學裡需要全面的發展,大學裡不止有專業教育,更不是隻修煉好某個技能就可以了;大學裡的自由很多,大學裡需要自主,在大學裡要學會自主,用好大學中“有幫助自學”的條件,而不是延續凡事都要等待旁人的安排;大學裡要學會觀察、思考,注意方法的提高,要知道技能除了手上功夫,更重要的是頭腦中的思維力量。漁有了,魚就有了;老師在給你漁時,你只想著魚,可能魚都得不到;而有人只有到了餓肚子時才想魚,那時結局定然已經明瞭。
  逆襲我們在大學中的生存方式也成了必要。這裡的“我們”,包括大學裡的所有成員:教師、學生、管理和服務人員。於教師,教育的現實已經要求我們不能只盯著我們專長的專業知識上了,我們首先教的是人,再才是教人知識。教人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人學會學習。中學的欠帳,大學老師還。所以必須有一部分教師,走出重科研指揮棒的一刀切政策,突破“教”的思維,進入“學”的節奏,擺脫教學的侷限,進入教育的層次。基層教師這樣去做,需要有更大的勇氣,這是身為教師逆襲大學中的強音。一些試讀過本書的教師肯定了這一點。而對於學生,趴倒不幹,停滯不前,有一萬個理由,但當大環境不能改變之時,立足自己的改變,會發現腳下就是大路,再進而發現,所謂的大環境,我們就是其中的一份子,這原來就是自己可以利用好的環境,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卻真就是障礙,逆境原來是自己的心結造成。學生個體可以完成這個逆襲。我的部落格裡,眾多學子告訴我們,可以這樣做。
  當這樣做的師生多了,我們的大學,將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高等教育的改革,才可能被基層的力量推動。
    

如何逆襲大學?  

  為了高等教育的春天,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奉獻力量。讓自己在大學中利用好已有條件,避開障礙,擺脫大眾認為不能學、學不好的說辭,獲得真正的成長,這就是作為學生逆襲的方式。也許我失望於教育改革的遲純,我很看重這支學生的力量,廣大從大學的泥淖中走出的大學生知道了學習的本來面貌,知道了大學的本原。也許,只有靠走出來的新一代人,大學的變革才能真正實現。
  在迷茫之中,我給學子們指的路叫獨立面對!這也是我在大學中,作為學生,作為老師,在不同階段走出迷茫的方式。我自己遇到了問題,就說我自己的問題,這樣才能找到我突圍的道路。
  在傳統武術中,有“引手還手”的原則,遇敵“不頂不抗”,讓敵人進入自己的節奏後給出還擊。這是戰術,其中充滿智慧。將這一原則運用於突破大學中的障礙,就是要先接受現狀態,包括大學的一切,包括自己在接受應試教育中接受到的不當的學習觀念、學習目標、學習方法的傷害。以此為前提,才可以給出最有力的還擊。
    

關於正能量  

  在書的題目中加於“正能量”一詞,源於我部落格的一位讀者的留言,他說賀老師為他的成長注入了“正能量”,這讓我意識到自己不合時宜的迂腐,恰是擺脫時下全社會浮躁的良方。大學需要向著本來面目迴歸,學習要找到內在動機而不總建立在外部激勵上。不迂腐一些,不和常把“沒有辦法”的人離開一些,只能隨流而下。這樣的能量,是逆襲的能量,是正是負,看是否要去逆襲。若是堅定了“大家都如此,我也這個樣”的信心,只能稱其為“負能量”。
  我送出的能量,限於觀點、方法,需要落實到讀者的行動上,是正是負,能量有多大,還看讀者的反饋。
    

給學子們的正能量  

  IT學子存在的迷茫,其實各個專業的學生都有。大學生的迷茫,會和專業有關,但實質上是對大學的迷茫,對學習的迷茫。我堅持在書中將大學、學習、專業融合起來談。從這個角度講,正能量並不只給IT學子。不過選擇了面向IT學子,其中的事例,來自於我指導計算機類專業的學生而已。
    

   願此書能讓大學生得到幫助,形成改變未來大學(實際的大學和我們心中的大學)的力量,貌似保守的迂腐和迴歸,也有機會成為社會進步,國家強盛的力量!  

  

==================== 迂者 賀利堅 CSDN部落格專欄=================

======== 為IT菜鳥起飛鋪跑道,和學生一起享受快樂和激情的大學 =======

附1:進展點滴:寫作過程的記錄


附2:未能收進書中的話題

  由於壓縮篇幅,控制定價的原因,一些文字被刪除了。這些文字的質量,相對於我的博文,要高一些,編輯董苗苗女士在其中也付出了心血。加在我的部落格中,供讀者選用,也算是讓其重見天日,發揮作用。

相關推薦

在《大學》的征程

歷時大半年的寫作,半多時間的後期出版流程,拙作《逆襲大學——傳給IT學子的正能量》終於出版,並在China-Pub上首發銷售了。承蒙厚愛,CSDN上的博友、身邊的同事、認識的同行,尤其是和我相處過的學生,試讀過和沒有試讀過的人們,給了這本書很大的期待和讚許。真正的挑戰現在就開

第10章 就這樣大學——《大學》連載

返回到【全文目錄】 第10章 就這樣上大學 大學對大學的新主人而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個世界中的自由,這個世界中的機會,需要擁有以前被忽略的能力才能去把握。這段歷程過後,將是另一段更加誘人,卻又更加不確定的旅程。為了過好大學生活,為了走出大學有更多的主動,大學中的成長,被寄予厚望。

4.3 出應試的陰影——《大學》連載

返回到【全文目錄】 目錄 4.3 走出應試的陰影 不必將考試太當回事 讓學習跳出考試的圈套 做學習的主人,不做考試的奴隸 4.3 走出應試的陰影 如果有機會將學習由應試轉向真正面向人的發展的軌道,大學可能是最後的機會。如果沉浸在考試的海洋,只拿個畢業證的目標,大學

4.7 攻城一起,有兄弟不孤單——《大學》連載

返回到【全文目錄】 目錄 4.7 攻城一起上,有兄弟不孤單 自主的生—生互動 和兄弟們一起進步  4.7 攻城一起上,有兄弟不孤單 創新工場有個兩分鐘的廣告短片“有兄弟不孤單”。片中用手繪動畫的方式,展示了一位攻城師(工程師)攻城(工程)

大學——傳給IT學子的正能量 進展及最終目錄

分享一下我老師大神的人工智慧教程!零基礎,通俗易懂!http://blog.csdn.net/jiangjunshow 也歡迎大家轉載本篇文章。分享知識,造福人民,實現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未雨綢繆,輕鬆前行–讀《大學—傳給IT學子的正能量》有感

       認識賀利堅老師,是從閱讀他的CSDN部落格開始的。作為一名計算機專業的老師,賀老師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不遺餘力地為廣大的IT學子答疑解惑,真正地餞行了“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個

大學——傳給IT學子正能量》CSDN連載版開篇語

隨著《逆襲大學——傳給IT學子的正能量》的出版,就希望這本書能有更多的讀者。讀者給了我很多正面的反饋,當然,是看過這本書的讀者。   後來,在出版社同意的情況下,用各種形式,將這些文字做些分享,處於迷茫中的大學生,需要這些文字來滋養。   這本書是在CSDN部落格中孕育的,將原書中所有文

大學——傳給IT學子正能量》目錄

(感謝您的駐足!如果感覺對您有幫助,請分享給您覺得需要的人。) CSDN版開篇語 在迷茫中前行(作者序) 推薦語、學生和網友留言 前言 第1章 沉淪在大學裡   1.1 迷茫的大學   1.2 說說大學這灘泥淖   1.3 IT學子的突圍   1.4 唯有獨立面對 第2章 初話計算機類專

12.4 未來幸福的人生——《大學》連載

返回到【全文目錄】 12.4 未來幸福的人生 大學生正處在接受教育的階段,刻苦學習,盡情地吸收著前輩積累的知識寶藏,這些,將轉換為餘下一生當中可供享用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基礎。大學畢業,進入社會,這是個期盼已久的時刻,然而在進入之時也常會有一些不安。努力的工作之後,期待中的事業、美

第12章 走向未來——《大學》連載

返回到【全文目錄】   第12章 走向未來 進入大學,我們滿懷著美好的願望。進入大學,我們期望著美好的未來。大學是用來成長的,長成之後,我們要有工作,更重要的,我們追求幸福的生活,這是一切的最終歸宿。 然而在成長中,卻必定是要面對諸多的障礙和困難。沒有阻力,就沒有成長,

12.1 草根的追求——《大學》連載

返回到【全文目錄】 12.1 草根的追求 每一位年輕人都正在處於成長的時期,無論家庭背景如何,做一個獨立的人,是每一名熱血青年的願望。有人受困於父輩無法為自己提供一個可以站得更高的平臺,而有些人卻時時刻刻想擺脫父輩強加的溫柔呵護,成就屬於自己的輝煌,洗刷某些“二代”樹立的不良印象。面對這

12.2 做一個讀書的讀書人——《大學》連載

返回到【全文目錄】 12.2 做一個讀書的讀書人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一句有爭議的話中包含了諸多讀書人的高傲和自我欣賞。讀書人,是人們對知識分子的一種口頭稱呼,代表著一類擁有知識,依靠知識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作用的群體。 如今受教育的機會增多,社會分工更細,通向成功的途徑也在增

12.3 讓知識改變命運——《大學》連載

返回到【全文目錄】 12.3 讓知識改變命運 換了一個新環境,到了一個新階段,人都會感到不適應。你所面對的環境、需要追逐的目標發生了變化,已有的經驗,已有的習慣,將不再管用。這是一種太正常不過的不適應了。一般的說法是,兩強相遇,更強者勝,要麼你改變,要麼他改變。而到了上大學的這

9.4 基礎和應用的平衡中找到大學的節奏——《大學》連載

返回到【全文目錄】 目錄 9.4 基礎和應用的平衡中找到大學的節奏 基礎與應用兼顧的三種對策 大學四年的節奏——基礎和應用的均衡 以實踐入手,開啟基礎學習的大門  課外的自主性學習的路線 9.4 基礎和應用的平衡中找到大學的節奏

9.5 用演算法和數學奠定專業基礎——《大學》連載

返回到【全文目錄】 目錄 9.5 用演算法和數學奠定專業基礎 演算法有大用 抓住演算法,打造核心競爭力  數學的思維之用與直接之用 儘量學好數學 9.5 用演算法和數學奠定專業基礎 一個程式設計的初學者,在剛剛開始學習時,會認為程

10.1 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大學生——《大學》連載

返回到【全文目錄】 目錄 10.1 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大學生 讓大學的歷史告訴我們 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通識教育 著眼發展的兼職  10.1 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大學生 在我們的學校,對學生的獎勵有評選“三好學生”,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一代接

10.2 收穫自然而來——《大學》連載

返回到【全文目錄】 目錄 10.2 收穫自然而來 充實的大學  努力了就沒有失敗  10.2 收穫自然而來 在我的諮詢中,找我的大多是面臨困惑的學生,我也知道還有很多將問題藏在心裡,不肯吐露也不願意找人點撥的大學生,他們用一種貌

10.3 學會合作——《大學》連載

返回到【全文目錄】 目錄 10.3 學會合作 團隊起步一二一 利用好身邊的機會  雙向的交流才有效 找到人幫忙也是自己的力量 10.3 學會合作 很多人認識到了大學階段合作學習重要性,但合作方法和合作能力卻經常被人忽視,似乎是今天

8.2 “三十歲挨踢”的魔咒——《大學》連載

返回到【全文目錄】 目錄 8.2 “三十歲挨踢”的魔咒 不寫程式碼的人幹什麼去了 挨踢的三大關注:身體、知識更新和薪水 破解“挨踢”的困境 我是碼農,我驕傲 8.2 “三十歲挨踢”的魔咒 紮在IT學子喉中的另一根魚刺是:坊間傳聞30歲以後就“不能程式設計”了,

7.4 用學習工具提高學習的效率——《大學》連載

返回到【全文目錄】 目錄 7.4 用學習工具提高學習的效率 用周計劃安排好你的時間 番茄鍾來幫忙 用思維導圖用好我們的大腦 7.4 用學習工具提高學習的效率 古語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說到這些,我們頭腦中閃現的是農民的鋤頭、工人的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