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職場中人自我認定的天涯精華帖(連結地址、讀後感、經典語錄)看完就更新

職場中人自我認定的天涯精華帖(連結地址、讀後感、經典語錄)看完就更新

七、原創連載:私企“管家”經歷的那些事兒……

  http://bbs.tianya.cn/post-no20-359885-1.shtml

  讀後感:通篇對行政人資管理提出了很多實用的策略手法,印證了實踐出真知的真理,對國內大部分中小企業甚至所謂的大企業很有助益,對低、中、高層管理者都有借鑑的價值,就在於你能否體會其中的內容真諦了。

  經典語錄:

  1、正常的跳槽,一般需要這樣四個理由之一:1)職位得到升遷;2)學習空間增大;3)待遇明顯提高;4)工作環境改善。

  2、跳槽的四大禁忌:1)儘量避免跨行業跳動; 2)儘量避免跨領域跳動; 3)儘量避免跨區域跳動; 4)儘量避免向模糊空間跳動。

  3、凡屬是人,基本上都有一個共性:你把他當人,他就不會做鬼去嚇人,你尊重他,他就會相應地回報你,你給他足夠的尊嚴,他就會顧及你的面子,這些變通做法,比單純地依靠行政命令去要求下屬執行要管用得多。 


  4、先回頭檢討自己,分析別人為什麼不服從你,為什麼不配合你,你自己採取了哪些改善措施,你自己有哪些工作沒有做好。你要權,給了你權,你要領導放手,領導也順勢放手了,並且提前給你做好了過渡和鋪墊,你還要咋樣?

  5、你對當事人的做法有意見,可以私下向對方提出,也可向其上司直接投訴,這是職場允許的明規則,也是社會的通用規則,但做這些之前,表面上、面子上你必須先服從,先配合對方的工作,必須先維護當事人的權威和尊嚴,這才是成熟人的做法。

  6、向上司彙報事件進展後請示如何去操作和處置之前,我們自己可以先拿出幾種建議方案,並直言坦陳其中的利弊,供上司去挑選和決策,如果上司並不採納其中任何一種方案,他自己提出了更好的方案和下達了具體的指令,則需要我們認真聆聽、弄懂上司的真正意圖之後再記錄下來,並按照相關指令去執行和落實。 


  7、長期從事企業管理的職業人士都知道,每當一項新政策在企業內開始試行的時候,便會遇到許多有形無形、或明或暗的阻力,仔細分析這些阻力產生的內在根源,不外乎這樣三種情況:一是為了保住面子,二是為了自身利益,三是不願改變原有習慣。

  8、作為代表企業招聘的管理者首先也是打工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應比誰都明白,大家還是客觀、現實、厚道一點,遇到滿意的應聘者,給出符合其自身定位、符合市場行情的薪資,才能招進來留得下,才能實現雙贏的格局。即使你給不起對方要求的工資,向人家說明情況,他也會心平氣和理解和諒解。

  9、作為年青人,做人單純、心直口快是好事。心直,沒關係,但口快,常常會惹禍的,言多必失,禍從口出,所以,作為讀書人中的聰明人,能做到心直,但決不口快,心知肚明而不輕易說出來,或者在不同的場合選擇性地說出不同的意見,表達不同的意思,是一種需要長期修練的境界。


  10、一個規則的貫徹實施,重在領導帶頭。規則制定出來了,親自組織各級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宣講,講清楚流程、權責和基本條款後,要求他們先從自己做起,批准下屬外出時先問明原因,衡量該不該批准,將不該批准的物件過濾在自己許可權範圍內。自己因事外出也自覺填寫相應表單,按管理層級經過批准後才能外出。

  11、其實,公司很多看似不明不白的對外招聘絕對是預先經過了通盤考慮,絕對是有的放矢的動作:第一,急於解決技術上的瓶頸問題;第二,為後期發展儲備必要的人才;第三,對相應崗位的現有人員起到震懾作用;第四,變相宣傳公司,進一步提高知名度;第五,調查瞭解外界的薪資和待遇行情。 

  12、人事權的控制,將決定一個管理者自身的權威,你越過主管直接對員工發號司令,那他的直接上司權威何在?下屬有必要在乎他們嗎?一個個被架空的主管,員工會服從他們的管理嗎?主管們被架空了,他們下面的員工會聽眾他們的號令和指揮嗎?

  13、一個小規模企業,流程必須清晰,但人員結構上用不著那麼複雜,比喻,財務管錢管物之外還可以兼任人事,採購可以兼任品管,許多相對閒散的崗位都可以合併。先精兵簡政,規模做大了,再增設機構、增加人手。

  14、你目前的主要問題,並不是急於聘請職業經理人的問題,而是首先強化管理基礎的問題,落實到具體行動上,也就是如何充分授權,如何將責、權、利分配給各級管理者的問題,先跨出了這一大步,讓各條塊、各部門負責人成為了獨擋一面的職業人士,你就相當於自己培養出了許多個職業經理人,這種權力分散的形式,可能你更容易接受。做好了這件事,既能讓你從繁重的事務中解脫出來,又能讓你真正放下心來,這種權力結構對於企業的風險也更小,這樣一件一舉三得的大事,可能是你目前的首要任務。

  15、事關企業前途和命運的大事,作為董事會之外的“局外人”,你有多少話語權,對方能吸納你多少建議,老闆對你的可信度究竟有多少,都是決定你的建議能否得到認可的重要因素。所以,大多數時候,決定企業戰略與方向的主導權,始終操持在老闆們手中,“管家”作為外人,僅僅只是作為一種象徵性的“陪襯”。

  16、在私營企業,老闆隨時可以向下侵權,事事可以發號司令。其中的緣由,一是老闆認為企業屬於自己所有,“普之下莫非王土”,在自己的地盤上,任何事情理所當然地應該自己說了算,大事小事由自己號令本屬經地義;二是老闆總認為自己對企業更熟悉,除了號令起來更有效率之外,出於內心深處對“管家”不能完全放心放手的顧慮心理,便自覺不自覺地包辦代理;三是老闆潛意識裡總希望從“管家”身上看到自己的某種影子,既想“管住”職業經理人,讓他們按自己心目中的思路、按自己過去的樣子去操作,又想讓他把事情做得更好,這種本身自相矛盾的心態,最終必然導致老闆對“管家”牽而不放,或收收放放的怪象。這種微妙狀態下,“管家”抱怨權力被侵,擅自做主,必然會引起老闆的猜忌。

  17、老闆和“管家”分別對人事權的控制:主管一級的職員你可以炒掉他,但你必須事後知會,事後報告我;經理一級的職員你也可以炒掉,但你必須由我來批准,這是明規則;一些特殊身份的小職員儘管在你的管轄範圍內,但你也不能隨便炒掉,這就是不成文的潛規則了。

  18、老闆和“管家”的財務控制權:你可以審批核準小型計劃,核銷小筆支出,老闆不用擔心你越權,因為有財務人員在背後時刻監督著你,你也越不了權,而大型支出必須由我來審批,你更不可能越權,這也是明規則,但有些特殊人士,看起來只是一名小小職員,而他們的支出你就不能不批,他們的好處你就不能不給,你動了他們的“乳酪”,他們甚至可以動了你的飯碗,這就是潛規則!
八、原創連載:CEO親歷的職場系列案例

  http://bbs.tianya.cn/post-no100-50462-1.shtml

  讀後感:我目前看到的最具實戰價值的經營管理帖子,把複雜的經營管理理論簡單明瞭化,值得中高層管理人員認真去學,更別說是有計劃往高管發展的的人,融為己用才是王道。

  經典語錄:

  1、四個動作,讓你在企業中站穩腳跟:1、成功說服大老闆調整董事會分工;2、打擊不聽號令者,樹立自己的威信;3、瓦解皇親國戚,提拔一大批中層領導;4、敲打供應商,為員工爭取福利,贏得員工的擁護。 

  2、一個公司,只能有一個聲音,只能有一個發令者,職業經理人進入企業後,充分利用自己與老闆的“蜜月”期,樹立自己的威信,是關鍵的第一步。讓下屬做到令行禁止,以後才可以施展自己的拳腳,才可以推行更多的政策。

  3、在一家企業工作,職業經理人僅有老闆的信任,沒員工的擁護,沒基層的支援,也是混不好的,而我們基層員工的要求,往往是最簡單,也是最容易辦到的,因我們大多數員工的內心深處,都具有一種中國人原始的、質樸的感情,在這種純樸文化的氛圍下,給他們辦幾件實事,是很容易得到大家認同、擁護和支援的。

  4、管理,就是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決不能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更不能把員工的錯誤,上升到階級鬥爭式的處理方式。必須首先保證公司生產、生活秩序正常運轉這個大局,不顧這個大局去處理問題,只會給公司造成更大的損失,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

  5、從人的本性上客觀地講,只要是人,潛意識裡都有一個共同的毛病:好吃、懶做、希望不勞而獲,希望少幹活,多拿銀子,或者乾脆不幹活,也拿銀子;還有一些職員,明知道自己的工資比起外界、比起同行業同等崗位,並不低於市場行情,自己拿得並不少,但在心理上卻不能容忍自己身邊的“別人”拿得更多!

  6、職場中,作為職業人士,俺時刻提醒自己注重職業道德,講究職業誠信,也要求下屬和麵試者具有基本的誠信。但是,我們所能恪守的僅僅只是我們自身單方的誠信,所要求的只是我們作為弱勢群體的一方如何去保持誠信,卻不能喚起強大的資本方也與我們同樣地具有誠信。

  7、無論是異常問題會議還是日常工作會議,先是讓上級的意圖或工作佈置得到不折不扣的貫徹、分解;其次,要讓優秀的下屬感覺到你的信任從而在工作中進一步起到帶頭作用;第三,要讓個別“刺頭”下屬感覺到團隊力量強大,感覺到你的強勢,感覺到自己不做良民就會受到團隊孤立的威脅,也得不到領導的信任。 

  8、部門領導掌握兩個開會技藝:一是將會議內容對骨幹力量會前事先通氣,得到他們的支援,二是將可能引起爭議的問題與個別“刺頭”通氣,說服、甚至壓制他們在會上公開反對,做到這兩點,才能召集開會,會議才能有成效。 

  9、到了一個新的環境都希望儘快得到上司認可,這時你如不露別人很難發現你,短時間也可能根本發現不了,你須主動露出一些但露出多少就是學問,絕對不可全部露出,全部露出的結果:一是搶了別人風頭,老員工會將矛頭全指向你——因嫉妒之心人皆有之;二是你露完了,人家會以為你江郎才盡,沒用了可以88了。 

  10、在民企老闆失去對你的耐心之前,不要企求進行一次“面”上的變革,放棄那些說教、“洗腦”的幻想,在磨合期內找出一至二個突破點,解決三至四個實際問題,你就有了混下去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