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聊品牌設計時,我們在聊些什麼(三思設計創始人張樂乎)
這一次,我們請到的嘉賓是三思設計的創始人張樂乎。
張樂乎出生於藝術家庭,在俄羅斯唸完高中後,樂乎因為家庭原因去到了美國,他當時的目標是在大學畢業後找到一份工作,在美國立足。他後來先後在舊金山藝術大學和羅德島藝術學院就讀,畢業後,他也如願在矽谷找到了一份設計師的工作,負責設計公司的官網,一切就這樣按部就班地進行著。
但沒過多久,他參加的一場設計師分享會,徹底改變了他的發展軌跡。
人生的成長曲線,並不是線性的
張樂乎 :這個要從認識範凌老師(特贊創始人,UX Coffee 第十二期嘉賓)說起。我是在範凌老師開始做特讚的時候認識他的,他對我的幫助很大。範老師當時在回國創業前,在舊金山辦了一個很大的面向設計師的活動叫 Design Matters,我有幸被邀請去做了演講嘉賓,那次活動讓我認識了很多朋友,因為那次演講,慢慢開始有一些私活找上來了。

張樂乎在 Design Matters 上做演講
我第一個真正的商業案例是在大二的時候,客戶想要我做一個 Logo,開價 300 美金,我也沒怎麼想,就做了,那是我這輩子用設計賺到的第一筆錢。
我後來經常會回過去看我當時做的那個 Logo,以現在的角度再來看,那個作品真的是蠻糟糕的。現在我的一些學生、同事,有時候會跟我講,他們覺得自己的東西做得很不好,感覺自己沒有希望了,我就會跟他們說:「 設計師都是靠經驗拼出來的」 。

張樂乎當年在學校時做的第一個收費作品
我上大學的時候,有一門設計課,我怎麼做都做不好,然後那門課的老師當時給了我一個評語,說我「沒有基本的審美」,當時對我其實傷害蠻深的。但後來我意識到, 人生就像遊戲裡練級一樣,你會一直攢經驗,但是攢經驗的過程中,會有一些階段,你的能力值是不會漲的。直到有一天,你的經驗會累積到一個點,你一旦突破了這個點,就會升級,你的能力就會蹭地一下上去,有點像你突然「頓悟」了一樣。人生有很多個這種點,每次經過這樣的點,你就會有一個爆發,你會感到自己成長了,這是很幸福的時刻。但是這中間經歷的過程因人而異,有長有短,有的設計師可能需要花幾年的時間才會有一個突破,有時候你會在一年內突破好幾次,但可能之後就五年十年都不突破。
我覺得每個人都會迷茫,我也迷茫過,但只要你堅持下來的話,找到自己的路,總是會有你自己的一個位置。
UX Coffee :那次去 Design Matters 大會上做演講,是不是就是你人生經歷中的一個成長轉折點?
張樂乎 :是的。那次以後開始有專案來找我,我也開始兼職做一些獨立設計的工作,後來這些業務多了起來,我白天忙完以後,晚上可能要繼續工作到兩三點,我感覺每天時間都不夠用,我覺得這樣對客戶、對我自己都不負責。後來我就尋思,不然就自己試一試,然後就辭職做自己的工作室,就是今天的三思設計,Sans Design。

Sans Design Logo
UX Coffee :當時有猶豫嗎?畢竟你當時也沒有穩定的客戶,辭職以後就沒有穩定的收入了,你會擔心嗎?
張樂乎 :肯定會。我當時跟父母商量,他們雖然擔心,但非常支援我,在經濟上也給了我一點幫助,讓我可以不用擔心下兩個月的房租了,這讓我心裡有了點底氣。但是我都這麼大人了,也不想讓父母再替我操心,我想要靠自己,所以一開始我就瘋狂地去找活和宣傳自己,什麼活都做。最開始的時候,我就是靠參加那次活動積攢的一些人脈做一些活,後來我又去加了很多微信群,創業者的群,在裡面發發言,就靠這樣找來了最開始的一批客戶。


三思設計作品:錦市
品牌到底是什麼?它能被設計嗎?
UX Coffee :我們知道你一開始是以做品牌設計為主的,這麼些年做下來,想聽聽你是怎麼看待品牌設計這件事的,你覺得品牌是什麼?品牌設計又是什麼呢?
張樂乎 :品牌這個概念是很大的,從狹義的設計角度來講,就是品牌的 VI (Visual Identity, 視覺識別) 設計。但廣義來講,品牌其實是沒法設計的,如果說非要有個詞接在「品牌」這個詞後面的話,我覺得應該是「建設」。「品牌建設」,就是在做企業的形象,這個形象會產生價值。 比如說「蘋果」這個品牌,如果現在你用的這臺蘋果電腦把蘋果這個 Logo 去掉了,但其他所有硬體都保持不變,那這臺電腦還值那麼多錢嗎?我覺得就不會了,而這就是品牌帶來的價值。這個價值並不只是由這個被咬掉一口的蘋果這個 Logo 帶來的,而是這個品牌的背後,人們對它的一種信任和喜愛。

2016年,「蘋果」是全球最有價值的品牌
品牌的底子其實是產品本身。如果產品本身不行,任何的所謂品牌包裝長期來看都是沒有用的,因為你底子不行。所有的品牌一開始都是從產品發展出來的,但是發展到後來,品牌會是一個超越產品本身的存在。就比如蘋果公司最早是從做電腦這個產品起家,後來又有了 iPod、iPhone、iPad,「蘋果」變成了一個高質量的品牌,以至於現在不管他們出什麼產品,大家都會有所期待。
我們也可以把品牌比喻成一個人。 一個人穿什麼樣的衣服,是別人認識和記住她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我們設計師做的工作其實很大一部分是做這層衣服的,這個衣服當然不能隨便穿,這件衣服最重要的是要能反映這個人的性格本身。所以說,在品牌建設從最開始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把這個人的性格和以後要走的路線給定下來,而視覺設計其實只是當中很小的一個部分。
對品牌設計來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UX Coffee :作為一個第三方設計工作室,你們能多大程度上參與到一個品牌的建設過程當中?還是你們大多數時候只能是為那層衣服服務?
張樂乎 :這個要分情況。我們的工作室更多的是服務小型或者初創公司,小公司很多時候面臨的是打好品牌基礎的問題,所以我們能更大程度地參與到這個品牌建設的過程中去。當然我們也服務過一些國內的傳統企業,那些企業可能有著不錯的產品,但早些時候他們沒有花很多精力在品牌建設上。我們會從使用者調研開始做,幫助他們去理解他們的消費者是怎麼認知他們的產品和品牌的,然後我們會根據他們的產品營銷策略,提出設計方面的調整建議。
我之前服務過一家國內的飲料公司,他們是做功能飲料的。他們當時主要的市場是在國內的二三四線城市。當時他們找到我們之後,我們就馬上跑去那些城市走了一圈。我們去到了當地的批發商、小賣部、和超市,去跟消費者以及那些直接接觸消費者的營業員溝通,去了解消費者為什麼選擇買他們的飲料。
飲料這個行業是經銷商進貨,然後賣給普通群眾。如果某個產品賣得不好,經銷商會決定說,我以後不進貨了。但是為什麼這個產品賣得不好,經銷商大多並不知道,他們也不關心,而生產商很多時候也不知道為什麼經銷商慢慢就不進貨了。
那麼我們就要去做調研,來幫助他們來重新審視自己的產品。當然企業主他們肯定對自己的產品是有一定了解的,我們是一個互補合作的過程。我們也會去分析市場上的不同競品,給出一些策略建議。比如現在市場上有統一冰紅茶,有中草藥涼茶,還有茶π,每個產品的打法都不一樣,面對的使用者群也不一樣。如果你的產品跟其中某款產品的目標使用者重疊了,你就要去想怎麼能從一個不同的角度去切入,來贏得使用者。 這種時候,你需要從更高的層面去了解這個市場,價格、口味和產品本身,才是品牌的陣地,視覺設計其實只是後面執行時候的一小部分了。
功能性飲料這個市場是超級紅海,怎麼找市場,把品牌打出去,是很困難的事。有些牌子賣得好,是因為有明星代言,有些是因為口味。但我們去做採訪的時候,會發現很多人買我們客戶這個品牌的飲料,其實是衝著「量大」和「便宜」這兩個點去買的。這其實是個很有意思的發現,很多東西,你不去真地實地調查,你是不會知道的。

飽和的功能飲料市場,如何突出重圍?
調研之後,我們會進入創意階段,我們會給客戶兩三個方向選擇。到了這一步,有一個挺讓人頭痛的點,就是商標註冊。在國內,商標註冊這個過程是非常漫長和不確定的,政府有一個商標圖形庫,裡面是所有已經註冊的商標,你設計的商標要去和裡面的所有商標比對一遍,看有沒有相似的,如果有,你就不能用了,這個過程短則三個月,長則一年。
如何評判一個品牌設計的好壞?
UX Coffee :我們做產品 UI,經常會去看使用者資料來幫助做出設計決定,在品牌設計過程中會有使用者驗證的過程嗎?你怎麼去評判一個品牌設計的好壞呢?
張樂乎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做品牌的視覺設計和做網際網路產品的設計有一個很根本的差別——我們做產品 UI 的時候,是要去迎合使用者,但是品牌 VI 很多時候是反過來,品牌是企業的一個主觀表達,很多時候是我有了這個視覺,然後想辦法讓使用者來接受它、記住它。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品牌 VI 計方案都不會像產品 UI 那樣做使用者端的驗證。
在決定品牌成敗的眾多因素當中,VI 設計是很小的一個部分。很多時候我們因為一個品牌成功了,所以我們記住了它的設計,而不是反過來。所以品牌 VI 設計的好壞是很難評判的,我們也許可以通過像品牌廣告這樣的設計衍生物,才能稍微對品牌視覺形象本身做一些評價。
還是那句話, 沒有偉大的品牌設計,只有偉大的品牌。品牌就像一個人,你沒有辦法去設計一個人,但你可以為她設定一個人設,希望她能慢慢地按你設想地走。在這個過程中,她換了幾身衣服,換了幾個職業,這些其實都是她的成長過程,並沒有好壞之分。
嘉賓聯絡方式
張樂乎的微信:zhanglehu
本期編輯:方誌珊,Riceman
本文圖片來自張樂乎及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