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獨立站,為什麼要做獨立站和獨立站怎麼做
前言:在我上一篇文章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 《後亞馬遜時代賣家的痛苦掙扎與出路》
之後(四個多月前寫的了),確實看到這邊文章在行業裡開始慢慢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當然,這並不是說吳嘉陽之前的一篇文章有什麼金玉良緣,而是亞馬遜SC白熱化的過度競爭導致跨境電商從業者們開始大規模的尋找另外的增長點和出路的必然結果。在吳嘉陽的文章 《後亞馬遜時代賣家的痛苦掙扎與出路》 中我們詳細的分析了需要做獨立站的理由和背景,還沒有讀過嘉陽這篇文章的同學可以看看。從另一方面來說這是大趨勢,從長遠來說,拓展銷售渠道,分散風險又是永恆的主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沒做過獨立站的小夥伴來問我,嘉陽,什麼是獨立站?為什麼要做獨立站?獨立站又該怎麼做呢?那麼,這篇文章我們就從大的框架下說下:
- 1.什麼是獨立站
- 2.為什麼要做獨立站
- 3.獨立站建立後的流量運營應該怎麼做
正文:
第一個問題:什麼是獨立站?
第一個問題什麼是獨立站?其實這個話題問的是十分有相對性的。首先我們走簡單粗暴的理解方式來解釋這個問題。獨立站對於我們跨境電商這個行業來說,就是哪些不是主流平臺的網站,是某個企業或者個人自己做和運營的電商網站。那麼,主流的電商平臺網站有哪些呢?我們以美國為例子,列舉下主流的電商平臺:
- Amazon.com
- Ebay.com
- Walmart
- Jet
- Sears
- Costco
- Wayfair
- Newegg
- Etsy
這裡我們就不完全列舉了。在通常的跨境電商從業者的印象中,大家習慣性的把出了這些開放了第三方入駐的賣家平臺之外的電商網站都稱之為獨立站。潛意識裡,大家把跨境電商平臺和獨立站對比理解。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要做獨立站
在 《後亞馬遜時代賣家的痛苦掙扎與出路》 中其實已經做了非常詳盡的分析和闡述。這裡我們再來把核心的論點過一遍,核心有三,出路有三:
亞馬遜Seller Central不好做的理由三點:
- 貨物:普貨氾濫,產品同質化嚴重,導致激烈價格站,利潤空間非常小
- 營銷:普貨氾濫和瘋狂招商導致賣家數量過多造成的營銷成本成倍攀升,又壓縮了利潤空間
- 運營:SC的運營技巧門檻不高,普及很快
為了應對Seller Central這樣每況愈下的情形,跨境電商從業者自救的辦法和出路有三點:
- 自有獨立站,不僅能留存使用者資料,自己掌握使用者資訊和網站的每個細節,從我們之前實驗的資料看獨立站的利潤是亞馬遜SC的1.5-2倍,同時單次引流成本僅是亞馬遜的單次引流成本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之間。對標亞馬遜SC,做獨立站利潤更高,前景更大,還能積累自己的客戶!
- 在亞馬遜體系中,趕快做Vendor Central,這是亞馬遜體系中最後的體系性紅利
- 其它電商平臺,例如Walmart等其它電商平臺可以作為一個分散風險的選擇!
一言以蔽之,SC不好做了,大家趕緊找別的出路!那麼在應對的出路中,獨立站嘉陽認為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措施,甚至比Vendor Central還重要!!!
但是,實際上,無所謂開不開放第三方賣家功能和服務,所有的網站都是一個獨立站,包括上面這些所謂的跨境電商平臺,都是一個單獨的網站!從本質上來說,所有的網站都是一個單獨的網站,無論規模大小,無論技術高低。為什麼這麼說呢?嘉陽更願意從網站運營的角度去理解這個問題,其實無論大小網站,它的流量運營都是大同小異。當然,更具網站不同的規模,流量的引入和使用會有非常大的區別,但是如果對於多年操作這些流量渠道的人來說,能更多的看到他們之前的共同點。這就涉及到了,小夥伴問的另外一個問題了,網站建好了,是不是流量就會自然而然的來了,進而形成訂單嗎?答案是No!該怎麼進行流量運營呢?換句白話說,怎麼引流呢?
再詳細的,每個渠道的去解釋這個問題之前,你需要先了解什麼叫Traffic Channel(流量渠道)。從大的方面來分,大概分為一下幾個流量渠道,我們以亞馬遜為例:(這裡順便介紹一個很好用的獨立站的資料分析工具similarweb.com)
我們先看一下Amazon.com的流量整體上都有那幾個渠道的來源,以及每個渠道的佔比

通過Similarweb的資料,我們能夠看到,流量的渠道大概被分為以下幾個大的渠道:
- Direct Traffic,direct流量的含義是什麼呢?direct意為著